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非特异性的炎症为病理变化的一种慢性胃病,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并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暖气泛酸、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按胃镜和病理分类,一般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其中以浅表性胃炎最为普遍,容易治疗;而萎缩性胃炎则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伴有肠腺化生者尚有癌变的可能;肥厚性胃炎则较少见。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胀”、“肝胃气”、“心下痛”的范畴。根据胃脘痛特点,笔者采用自拟胃顺汤加减治疗此类患者1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的各种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类,中医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类胃炎,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数目减少。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见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此病在中国传统医学当属“胃痛”、“胃痞”、“腹胀”、“反酸”等病证范畴,具体治疗视证型不同而遣方用药。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通阳散郁法治疗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其中以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此时炎症已向黏膜深层发展,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上的腺体减少或消失,故称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由于腺体萎缩,萎缩性胃炎病人有胃酸减少、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或钝痛以及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隐痛、反酸、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为主,属于慢性胃炎的一个分型,其病程进展介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之间,发病率较高,在慢性胃炎中所占比例为42.3%[1]。CEG是在慢性胃炎的病变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又称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或慢性胃炎伴糜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出血,也可伴有急性溃疡形成。起病前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常被一些原发的严重疾病所掩盖,或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笔者据症在纤维胃镜确诊下,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并与西药硫糖铝片进...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医药诊疗慢性胃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敏 《光明中医》2008,23(12):1969-1970
慢性胃病属中医所讲“胃脘痛”“心下痞”“腹胀”之范畴,临床中医药诊疗慢性胃病多参照辨证诊治。慢性胃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胃部慢性疾患,主要以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等为主要症状,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60%,病因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精神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历代中医对其病因及病机均有详尽论述,并在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近年来运用中医药诊疗慢性胃病的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指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胀、胃痛、打嗝、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痞”、“吞酸”、“嘈杂”等范畴。  相似文献   

10.
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耀明 《中医药学报》2007,35(1):F0003-F000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病情长,长期消化不良,上腹部胀满隐痛,嗳气,消瘦,疲倦乏力,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4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凡 《中医研究》2007,20(9):22-23
疣状胃炎(Verrcous gastriti,简称VG)是一种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胃镜下所见为隆起形病变,其中央呈脐样凹陷,外观如痘疹,好发于胃窦部与胃体下部轻度肥大的黏膜皱襞上,可呈单发,亦可呈串状或呈簇状排列,有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之分。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又称“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疼痛部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病因主要为气郁、胃失和降、久致血瘀所致。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疼痛暖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或便秘、倦怠乏力、消瘦等。可因气候突变、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不当而诱发。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等临床上并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各种社会、心理因素而出现的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心身疾病,主要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肝炎、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伴发的抑郁焦虑状态等痰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甚至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多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病的核心因素是肝郁所致。现代医学强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重要病因与中医学“肝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郁角度论治可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病情长,长期消化不良,上腹部胀满,隐痛、肌肉消瘦,疲倦乏力,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我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3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健脾化湿、理气化瘀的治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沙参麦冬汤合平胃散化裁治疗萎缩性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人数占受查人数的1/5以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西医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沙参麦冬汤合平胃散化裁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是目前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的普遍应用,为本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病理分析,一般可将本病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腺性胃炎,增生性胃炎,间质性胃炎等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胀”、“肝胃气”、“心下痛”范畴。在临床上常以脘胁胀痛,嗳气恶心,不思纳谷,苔薄淡黄或微腻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以来,笔者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4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43.6岁;病程2~13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其中含糜烂型7例,反流性4例),萎缩性胃炎8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暖气、反酸、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胆汁反流存在时,常有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可于进食后立即出现,可伴有胆汁性呕吐和食管炎的表现,有时会出现上腹部轻压痛、舌炎、舌乳头萎缩、贫血、消瘦等体征。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腺体萎缩或伴有代偿性增生病变为主的胃粘膜病变,临床上主要以胃脘疼痛,嘈杂、痞闷不适为主要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老年患者多见,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我院浙江省名中医王福仁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自拟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