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通常认为没有或只有肺门淋巴结转移(N0-N1)的早期病变可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并有潜在的外科治愈可能,若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则需要在诱导治疗后再给予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或手术+放疗),然后再给予辅助性化疗。有对侧纵隔的淋巴结转移(N3)时则不主张手术治疗,而以姑息性的放疗和化疗为主。NSCLC通常应用的CT分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18F标记的二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为显像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比CT有明显的优势,笔者就^18F FDG-PET在NSCLC淋巴结分期诊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是治疗NSCLC的首选方法.正确的术前分期、术后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对提高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至关重要.在肺癌的分期诊断,特别是N分期中,PET/CT显像既可发现异常的淋巴结,又可将其精确定位,提高了对N1和N2的检出率,分期更加准确.本研究对130例NSCLC初诊患者术前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了18 F-FDG PET/CT显像评价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和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术前同期行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中清扫各站淋巴结),根据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比较CT和PET/CT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确定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3.6%,64.6%,64.3%,47.7%,77.8%与87.9%,87.7%,87.8%,78.4%,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PET/CT诊断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4.4%和7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N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hPET/CT(^18F-FDG h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NSCLC患者于放疗前行^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进行FDG分期,并将FDG分期和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F-FDG hPET/CT显像使27例NSCLC患者分期改变,其中分期升级20例,分期降级7例。14例分期升级者^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发现了远处转移灶,其治疗方案由根治性治疗改为姑息性治疗。FDG显像较CT多发现了47个转移淋巴结,并对其进行了放疗;多发现了26个远处转移灶,并对其进行了姑息性放疗。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改变了37.5%(27/72)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了其治疗策略及放疗计划,使得治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DHT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转移及其分期的可行性,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方法:159例确诊NSCLC患者均在2周内完成FDG,DHTC和CT检查,1个月内完成外科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或纵隔镜,穿刺活组织检查等,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FDG DHTC和CT检查结果均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59例NSCLC患者中103例有淋巴结转移,FDGDHTC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8%和94%)均较CT(分别为82%,64%,和75%)高,在淋巴结转移的分期评估中,FDG DHTC低估10例(6%),仅1例(0.6%)高估;而CT则高估23例(14%),低估21例(13%),结论:FDGDHTC用于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分期是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灶FDG摄取的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肺转移的价值,并分析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的原因。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HCC肺转移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FDG摄取阳性或阴性分为2组:A组18例,肺转移灶表现为FDG摄取增高;B组14例,肺转移灶表现为无FDG摄取。结果32例HCC肺转移患者中,27例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肝内高代谢病灶,12例伴发其他肝外转移,其中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骨骼转移。PET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35.6%,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肺转移灶的FDG摄取变异较大,从无FDG摄取到少数病灶的显著FDG摄取,83.3%(25/30)摄取阳性的转移灶最大SUV(SUVmax)≤3。结论HCC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率较高,除与病灶大小有关外,可能与原发病灶的病理特点有关。呼吸控制的薄层CT图像以及必要时增强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非常重要,对CT显示小的肺结节病灶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FDGPE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和早期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材料和方法我们把98例临床拟诊NSCLC患者及22例肺癌术后患者肺部CT扫描、全身FDGPET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PET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判断远处转移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及PET在NSCLC诊断中的某些特殊情况的优越性.结果FDGPET对NSCLC总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6.9%和86.6%,CT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4.6%和80%.其中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中,23例恶性病变出现局部FDG浓聚(SUV=4.7±2.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SUV=1.2±1.2),其中7例可观察到一侧纵隔的转移,15例患者尚可见肺门病灶伴胸内转移,PET所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在判断22例术后患者NSCLC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2.3%及88.9%,均高于同期的CT.此外,对于有其他检查有困难的患者(如大量胸水等),PET是寻找肿瘤病灶的最佳检测手段.结论FDGPET在对NSCLC的诊断优于解剖显像,通过PET全身显像,可以及早发现早期转移灶,避免对已属晚期的患者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在肺癌术后随访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显像,并与临床随访,活组织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3例患者中18F-FDG PET发现可凝原发灶10例,其中8例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灶,1例经长期随访证实为原发灶,1例病理结果为阴性,18F-FDG PET对原发灶检出率为39%,18F-FDG PET全身显像共检出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16个,CT和(或)MRI只检出9个,13例18F-FDG PET检查未确定原发灶者,随访3个月-1年,死亡4例,9例18F-FDG PET检查确定原发灶者,随访2个月-1年,死亡1例。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北京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初诊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肺癌原发灶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PET/CT影像学征象[原发灶大小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纵隔或肺门高代谢淋巴结(HML) SUVmax及分布类型]并随访.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0.9~8.2年.70例患者中,31.4% (22/70)进展,24.3%(17/70)死亡.对于OS期,术前NSCLC原发灶SUVmax≥10与<10者(4.6和7.6年)、原发灶大小>3 cm与≤3 cm者(4.8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分布于肺癌同侧与位于双侧或无HML者(4.4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 SUVmax≥5.0与<5.0者(3.8和7.3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10.135~ 15.238,均P<0.01);上述组别患者PFS期(3.9和6.7年、3.8和6.6年、3.8和6.4年、3.3和6.3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值:8.410~ 14.600,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SUVmax是预测NSCLC术后OS期及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预测NSCLC的OS期有边际意义(P=0.051).结论 NSCLC根治术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原发灶大小和SUVmax对NSCLC术后生存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术后NSCLC的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确定 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 8F- FDG) PET显像检测乳腺癌纵隔或乳房内 (IM)淋巴结转移的潜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核医学、肿瘤学和放射肿瘤学科对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病人进行了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连续 73例有胸部 CT和 1 8F- FDGPET显像 (该检查最初是为评估治疗反应或治疗失败后进一步明确病情 )资料 (两种检查相隔不超过 1个月 )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病人。 PET扫描前约 45 min静脉注射 1 8F- FDG2 44 .2~ 399.6 MBq。 CT纵隔淋巴结短轴 1cm为阳性 ,1 8F-FDG PET显像纵隔有 1或多个 1 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患者复发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6例患者,行全身显像及局部延迟显像;以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伴密度异常为阳性,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10个月内随访.结果 60例次全身显像,阳性48例次,30例次延迟显像SUVmax增加大于20%;CA125升高39例次.34例病灶在腹盆腔内,12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检查后化疗22例次,再手术12例次,放疗8例次,未治疗13例次.切除26处病灶中,25处肿瘤转移,准确率为96.2%.结论 PET/CT发现卵巢癌术后转移灶主要位于腹盆腔内;手术切除病例,CA125明显降低;多灶性病例行全身化疗或局部放疗;CA125正常病例,显像可提前发现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0岁,因“右肺癌术后放化疗后,行再次化疗”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右肺上叶尖段肺癌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而纵隔肿大淋巴结与大血管紧密相连无法切除。腺癌。术后以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2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1个月,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示:纵隔内多发异常高代谢灶,考虑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随即对纵隔淋巴结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总剂量(DT)60Gy,共30次,疗程42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总结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肺癌手术胸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对1987年1月~2002年12月740例肺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肺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手术按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了广泛清扫,共清除胸腔淋巴结3492组。切除的病肺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416例,腺癌255例,大细胞肺癌22例,小细胞肺癌30例,其他类型17例。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0例中362例(48.9%)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N2淋巴结转移共276例(37.3%)。本组手术清除纵隔淋巴结2401组,其中转移淋巴结(N2)524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21.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为达到根治目的,应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同时包含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信息的高端影像学诊断方法,在NSCLC淋巴结分期(N分期)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大量研究已基本证实哪些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笔者主要就近年为提高NSCLC淋巴结分期准确性而探索出的新参数、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肺内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碍F-FDG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个肺内病灶,49个恶性、4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45个恶性病灶;灵敏度为91.8%,准确性为84.9%;4个良性病灶,其中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53例肺内病变,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阳性者16例(45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10例,灵敏度为62.5%,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阴性者37例(32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30例,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75.5%。结论:^18F-FDGPET/CF显像是评价肺内病灶良恶性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行56次^18F-FDG 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方法.结果 ①5例治疗前患者,PET显像使3例改变了分期;3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显像发现6例头颈部有残存或复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3例骨转移.②22例PET显像阳性患者中,2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2例假阳性;17例PE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均得到随访证实.PET显像用于头颈部肿瘤病情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4.9%.③21例患者有近期CT或MRI检查结果,其中6例PET显像发现了CT或MRI未发现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CT或MRI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但PET显像结果阴性,并经随访证实.④9例患者多次进行PET检查随访,其中5例病灶消失,3例病情进展,1例无变化.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较准确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残存、转移和复发病灶,并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但应与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