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新用郑通美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317605)阳和汤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生甘草、炮姜、麻黄、白芥子组成。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外科一切阴疽的有效方。由于现代外科学的迅速发展,该方用于治外科阴疽的机会不多,笔者根据其有温阳散...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为治痰淤凝结之阴疽而立。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随证加减,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脊椎骨质增生病等属于虚寒者,每多获效。(一)温肾化饮祛顽痰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证的著名方剂,方以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全方组成具有补血益精、助阳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用于阳虚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可化阴凝而使阳和。本方虽为外科一切阴疽证而设,但其效用不只于此,它在内、妇科疾病应用上亦有较高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笔者运用阳和汤加减化裁,治疗其他阳虚寒凝之疾病,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异病同治,亦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5.
王春生 《新中医》1990,22(10):45-46
黄疽的发病固然与肝胆脾胃有关,但细察其病变过程,亦不难发现肺在黄疽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治肺退黄一法,对于加速黄疽的消退,确有良好的效果,不可忽视其临床意义。黄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曰黄疽”(《素问·平人气象论》)。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问》说:  相似文献   

6.
阴疽是一类病情缓慢的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其研究范围很广,如附骨疽、脱疽、痒痈、流痰、流注、乳癖、瘤、癌等。古代医家从异病同治的思路,对阴疽进行论治,其所包含的多种疾病共性则成为阴疽治疗关键。小金丹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本文尝试从小金丹立方思路出发阐释小金丹治疗阴疽的对应病机,从同病异治思路比较阴疽治疗代表方剂间的特点,期望为临床小金丹治疗阴疽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理论研讨脾胃学说与脾虚证研究进展······……危北海1一l试论血淤与黄疽的关系·一杨福盛范建芳1一3慢性胃炎虚证患者头发微量元素 含量之观察························……何凤云l一5叶天士咳嗽证治规律浅析·········……杨克文l一7从否卦谈《伤寒论》的痞证与治法……赵文燕2一2《伤寒论》黄疽证治新议············……童增华2一5对《素问·疥论》“荣’,“俞”字解之我见·········…… ..............·......············……李茂春2—7“禽会发热”当议··…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其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散寒化痰除湿,临床适应证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阴寒痰湿而致各种男科病证,常有佳效。精不液化,治宜温补命门,散寒解凝;阳痿,治宜温阳散寒,补血益精;不射精,温肾助阳;前列腺肥大,化痰活瘀,通利水道;急性睾丸炎,治宜温阳散寒,消肿散结,理气止痛,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一语,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条是对中医治疗原则的一个高度概括。但是,对文中“治阴“‘治阳”之阴阳,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医家认为“治阴”“治阳”之阴阳,是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  相似文献   

10.
张山雷又名寿颐,(1873~1934)上海嘉定人氏,生性聪悟过人。曾受业于本县五代疡医朱阆仙门下。张氏历经多年实践,总结了温经宣络法治疗脑背疽的宝贵经验。观其立案,只要认证明白,既不以病情偶变而易治,也不以炎夏季节而慎用,其用功专力强,取效甚捷。现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痈疽,痈者壅也,疽者阻也,是气血壅闭,遏止不行之义。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以痈疽二字分阴阳,有“高突红肿为痈、为阳;坚硬不红为疽,为阴”之说。历代疡医亦莫不以外疡红肿为热、属阳,治以清彻凉降为法。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报道内外兼治座疮126例疗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尿道综合征观察:.“·”·“·“…”·”·”·…周丹(90.3.14) 盯例····“·“·“·“·“·“·”一朱宗元(90.1.1)益气活血汤治疗中老年冠心病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脑震荡综合征108例“·”·“·”·“·~·”·”·…王万害(91.1.1) 23例临床观察“·····~·一王屏忠(90.1.2)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舰例……刘淑赞等(91.1.2)化疽复肝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疽型肝炎中药治疗妊娠急性皮肤病50例 疗效观察·.….·.“···”·“一李庆择(90 .1.3)临床体会“·“·“…”·”·”二’.刘…  相似文献   

12.
脑疽外治法     
脑疽为发于颈枕后骨下方之有头疽,为外科常见多发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以素有消渴病者更易罹患。若失治、误治,每易出现“三陷”变证。故清·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一书中指出:“外疡中脑疽为第一险证,易成易败,变化多端”。历代前贤对脑疽发病规律多有论述,如《疡科心得集·辨脑疽对口论》指出: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草等七味药物组成。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方中熟地滋阴填精,补血;肉桂温阳散寒,通血脉;干姜温中散寒;鹿角胶“益阳补肾,强精活血”;麻黄宣畅气机,通达腠理,辛温散寒,宣通肺气,开关通窍;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而温阳散寒,补血益精,  相似文献   

14.
<正> 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及现在的统一教材,均按阳病从阴着手治疗,阴病从阳着手治疗之意解释。即阳盛因阴虚导致者,治其阴虚;阴盛因阳虚导致者,治其阳虚。王冰则更明确地列出本篇上段原文中“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句为例说明“阳病治明,阴病治阳”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意。这样解释不完全符合原意。他只谈了阳病可以治阴,阴病可以治阳这一面,没有谈阳病也可以治阳,阴病也可以治阴这一面。原文的本义应该是:阳病应从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赵宗耀  陈家旭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31-1633
《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记述,阴疽辨证应重视肿、痛、坚,但并未详细阐释,笔者认为当从“一本三维”探讨阴疽证治。病机以虚寒为本,辨证上寒盛一分则痛一分,阳旺一分则肿一分、气血滞一分则坚一分。所谓,虚寒为阴疽诸病之本,肿为阳气衰弱之征,痛乃寒邪强盛之候,坚当气血瘀结之属。  相似文献   

16.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此文见于《金匮要略·黄疽病脉证并治》篇.后世学者对此注释不一,有认为无意义;有认为说明黄疽病预后;有认为除说明黄疸病预后外,更重要的在于争取及早治疗;等等.那么对此段文字究应如何理解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首先,十八日与脾土有关.《内经·六节藏象论》论及五脏与四时相应时,有“心者,……通于夏气”的记述,而牌却没有相应的季节,仅提及“脾……通于土气”,故《内经·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相似文献   

17.
1 血瘀致病的各类血瘀致病最早源于《内经》,有血瘀腰痛(《素问· 生气通天论》)、血瘀痹证(《素问·痹论)》)、血瘀成痈(《素问·痈疽》)、血瘀(《素问·举痛论)》)、血瘀腹痛(《素问·举痛论》)等;气血病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擎之。”《素问·针解》则针对经脉中的血瘀明确提出:“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创立了“瘀血”病名,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度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等。初步奠定了血瘀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在外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生甘草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证的著名方剂。王洪绪在阴疽治水法中强调“阴疽色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祖国医学对《伤寒论》少阳位置的认识,尚未统一,因此对少阳病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寒热往来的解释亦有争议,故笔者不揣荒陋,陈以拙见,请教于同道。一、从阴阳消长看少阳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洽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在《素问·经脉别篇》文中亦提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  相似文献   

20.
<正>已故老中医朱必泉先生乃荆楚名医,一生从医60 a余,声震江汉,为"江汉针药结合流派"的代表人物,朱老主张"针药不可偏废,治疗各有所宜",其"内病外治、外病外治、针药结合"的学术思想运用十分广泛。朱老擅长辨证治疗精神类疾病、咳喘病、小儿疾病,以及运用内病外治诸法,运用火针治疗瘰疬、阴疽颇有心得。现将朱老运用火针疗法治疗瘰疬、阴疽的经验加以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