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200例HFmrEF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实验组将盐酸贝那普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余常规治疗不变.统计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2017年7月-2019年8月期间,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且射血分数处于40%~49%的患者11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9).试验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沙库...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8例老年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统计评估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6月。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并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月后患者LVEDD、LVESD缩小,LVEF增加,NT-proBNP、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住院次数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效果优于传统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共识会议报告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作为新发HFrEF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住院或门诊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案。本文综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如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儿童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同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病率高达1.3%,约1370万例,心衰5年生存率不足50%,与恶性肿瘤相当,给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带来沉重负担.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2017年在我国上市,2018年即被写入中国心衰指南,推荐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然而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0例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步行能力、电解质、血清cTnI水平、MLHFQ评分,6个月内再次住院次数、累计住院时间、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6MW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A、血清c TnI水平及MLHF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再次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累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改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步行能力及心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选取116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LCZ696服用前和服用后6个月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服用LCZ696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地高辛、胺碘酮等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124.8±35.2)ms vs.(120.7±32.7)ms]及SV1+RV5[(20.9±11.3)mm vs.(17.1±9.3)mm]均明显降低(P<0.05),QTc[(461.6±40.2)ms vs.(448.5±39.5)ms]及QT离散度[(78.2±10.6)ms vs.(51.2±8.6)ms]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持续性室速发作的患者由8例减少至3例(P<0.05),持续性室速总发作次数由19次降至5次(P<0.01).非持续性室速发作的患者由61例减少至49例(P<0.01),人均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次数由(7.2±9.8)次降至(3.5±4.9)次(P<0.01).每小时室性早搏发作次数由(35.0±6.2)次降至(9.0±3.5)次(P<0.01).结论 服用LCZ696的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所减少,心电图的QRS波时限、QTc、QT离散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张?  孙冬冬  范延红 《心脏杂志》2022,34(2):183-186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低收缩压(90~100) mmHg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耐受剂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的心衰患者116例,患者收缩压(90~100)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缬沙坦,起始剂量20 mg,1次/d;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25 mg,2次/d;接受过ACEI或ARB治疗的患者需停药36 h进行药物洗脱,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电话随访血压情况,密切检测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等指标(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90~100)mmHg的心衰患者持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改善程度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发生率逐年升高.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推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CHF病人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的CHF病人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每次25 mg,2次/d,之后逐渐加量至每次100 mg,2次/d。2组病人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MWD、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CHF病人的心功能,抑制其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从而提高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HF)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众多,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出现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作为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已被列为治疗慢性HF的一线药物,随着在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广泛展开,其更多的临床益处被发现。本文主要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HF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的用药策略。方法:对199例使用ARNI的HFrEF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ARNI用药剂量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实验室检查水平、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袢利尿剂的用药剂量,对影响ARNI剂量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例(4.0%)患者滴定至靶剂量,103例(52.0%)患者维持在低于靶剂量的水平没有变化。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收缩压、心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1)。6个月后,β-受体阻滞剂日剂量≥95 mg的比例较前上升6%(以琥珀酸美托洛尔为参考);袢利尿剂整体使用剂量较基线明显减少,日剂量40 mg的比例由44.7%下降为37.7%(以呋塞米为参考);螺内酯日剂量为20 mg的比例较前变化不大,由87.9%下降为8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住院(OR=2.90,95%CI:1.22~8.52,P0.05)是ARNI剂量增加的相关因素;收缩压100 mmHg(OR=4.12,95%CI:1.54~11.02,P0.01)、LVEF30%(OR=0.28,95%CI:0.14~0.56,P0.01)是ARNI剂量减少或撤药的相关因素。结论:目前ARNI治疗策略由小剂量起始,大部分患者维持在低于靶剂量的水平没有变化,极少数能够滴定至靶剂量。滴定由再住院实现,缺乏患者长期随访和管理是阻碍指南导向药物治疗滴定的关键因素,需加强以达到最佳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接受较低初始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05例(56%)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次50mg,2次/d;72例(39%)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2次/d;9例(5%)患者初始剂量为12.5mg,2次/d,治疗(183±85)d。分析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住院次数、左心室重构、血压、心率、肾功能、血钾的变化。结果随访(32±24)d,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显著降低(平均下降0.68,P<0.01)。在相同时间段内(142±97)d,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较用药前明显减少[治疗前(0.84±0.55)次,治疗后(0.41±0.64)次,P<0.01]。随访中位数196d,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0.36±0.08)比(0.40±0.09),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缩小[(63±7)mm比(61±8)mm,P<0.01;(52±7)mm比(49±9)mm,P<0.05]。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者血压、心率、肾功能和血钾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安全的,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心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和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真实世界临床实际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注册观察性研究。连续性纳入85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首先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进行常规治疗,再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6h,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50mg/次,2次/d,根据患者的血压及耐受情况,逐步调整剂量为400mg/d或至最大耐受量,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真实世界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剂量、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压、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常规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平均使用剂量为136.18mg/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5.84%,P=0.00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05mm,P=0.000)、收缩压(△■=-9.01mmHg,1mmHg=0.133kPa,P=0.000)、血红蛋白(△■=-8.14g/L,P=0.026)均明显降低。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在真实世界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用剂量偏低,但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患者血压,还需要关注血红蛋白的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两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常共存,且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加速疾病进展,导致患者脑卒中风险、全因死亡率增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心力衰竭、预防心室重构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临床专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方面的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功能衰竭(HFp EF)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HFp EF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血压、心率、NYHA分级、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随访期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未发生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前两组的NT-proBNP、6MWT、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NT-proBNP、6MWT、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每组4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80 mg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试药组加用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LVGLS)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LVGLS水平试药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衰相关标志物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水平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后GDF-15和NT-proBNP试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6MWD试药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HFQL试药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死亡率没有显统计学异。 结论 对HFmrEF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中医院慢性心衰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缬沙坦80 mg/d,1次/d,观察组加用用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d,2次/d,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再次住院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行6 min步行试验,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 BNP)及氧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NO)、人晚期氧化蛋白(AOPP)水平]并比较,采用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KCCQ)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CI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低于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心脏功能及重构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CABG的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136例,根据术后用药情况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组60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组76例。对比分析两组CABG术前及治疗3、6个月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ABG术前,两组LVEF、NT-proBNP、LVEDD、LVESD、LAD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3及6个月,两组LVEF均显著升高(均P<0.05);NT-proBNP、LVEDD、LVESD、LAD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ARNI组下降幅度优于ACEI/ARB组(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