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氏肾科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了“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逐渐减少,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的新观点,并找出了变化的原因,创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动态变化规律,制定了慢性肾脏病辨证分型新标准。1986年,邹氏肾科于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南京会议)上提出将气阴两虚证作为一个独立证候应用于中医肾病的辨治,并总结了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要点,认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以气阴两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血瘀、湿浊等标证。邹氏肾科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据此创制了益气养阴方,其功效为补益肾元、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渗湿利水,后逐渐形成邹氏肾科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补益肾元、和络渗湿法。经临床验证并新药研发,邹氏肾科团队将此方开发为黄蛭益肾胶囊,2002年此药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国药准字Z20020086)。  相似文献   

2.
邹氏肾科创新性地提出慢性肾衰竭“肾劳”病名,病机以“肾元衰竭”为本,“浊瘀内阻”为标,因虚致实、本虚标实,并针对此病机创立“补益肾元、泄浊通络”大法以治疗。此法补益肾元,扶正固本,注意调理脾胃,将泄浊通络贯穿于治疗始终,并提倡口服中药联合中药制剂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等多途径综合治疗,以增疗效。在补益肾元、泄浊通络法指导下,邹氏肾科团队创制并研发了国家中药新药“参乌益肾片”,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其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减轻蛋白尿,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 ( TGF-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以及抑制人系膜细胞增殖、诱导人系膜细胞凋亡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4.
肾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生于慢性肾脏病后期。其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痰瘀毒互结,病位在脾肾,治疗应以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解毒通络为法。从“阳虚瘀毒”理论出发,运用扶正泄浊保肾汤联合龙牡通络方(结肠透析)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肾性贫血病程缠绵,症状复杂,故临证治疗时应辨别主次缓急,随证治之,加减合法,方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6.
邹云翔教授是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为中国中医肾脏病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邹老诊治肾病的学术精华主要可归纳为:(1)肾病水肿,从肺脾肾入手,活血利水;(2)肾病感染,辨证论治,及早处理;(3)药毒伤肾,维护肾气,疏滞泄浊;(4)肾病尿蛋白,补气养血,化瘀温肾;(5)肾病虚劳,补益肾元,泄浊通络。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中医学"水肿""淋证""癃闭""关格""肾风"等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水湿停聚、浊毒壅塞等证候,水道不通、浊毒伤肾、瘀浊阻络的病机贯穿CKD的全过程。浊毒日久致瘀,瘀久亦可蕴毒,毒瘀交互错杂,更伤肾气。治宜谨守病机,重视毒和瘀在CKD中的作用,采用解毒活血法,有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对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施今墨学派的临床用药特色。苏叶、萆薢对药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常用对药。CKD的核心病机是邪毒瘀滞伤肾,在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重视肾络伏风,强调三维护肾、和胃泄浊是本课题组针对CKD的辨治特色,我们主张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强调肺脾肾同治、从风论治和散结消癥。苏叶、萆薢对药具有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和胃泄浊的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即对药在外可解表散寒,在内可祛湿降浊,散利兼有,表里兼顾,是“从风论治”的具体体现;上下同治即对药能升降兼顾,上能治肺升清发汗,芳香化湿;下能治肾降浊利尿,淡渗利湿;两药共用以祛湿浊,恢复肺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和胃泄浊即对药入胃经,苏叶升清,萆薢泄浊,一理一泄,复中焦气机升降,是“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则从实验及临床科研等角度论证苏叶、萆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病、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等。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灵活使用苏叶、萆薢对药,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田炳照主任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参乌益肾方辨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体会。田炳照强调,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宜以《黄帝内经》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探求病因病机;同时指出,脾主运化由“运”和“化”两种功能组成,运和化密切联系,又略有区别,诊断、治疗、用药亦需推敲;并反复告诫我们用中药一定要遵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不可只盯着“肌酐”“蛋白尿”等而用所谓的特效药。参乌益肾方本为肾脏病泰斗邹云翔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证属气阴两虚之名方,药味平淡而能疗顽疾沉疴。在田炳照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参乌益肾方中各药的用法,认为慢性肾脏病当属脾肾气虚、肾阴不足之气阴两虚证,或夹瘀、痰等邪,运用参乌益肾方辨治慢性肾脏病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KD)属"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的范畴,命名为水气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在脾肾两虚,标在内生水湿、浊毒、瘀血、败精及溺毒,导致肾络瘀阻,其病位在肾在脾,病变涉及肺、肝、三焦、膀胱等多脏腑的功能异常。治疗上以标本兼治、补泄同施为治则,以补脾益肾敛精和化湿泄浊解毒为通治法,强调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1.
从风证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慢性肾病的特点与风邪密切相关,本文温习了相关文献,阐述了风伏肾络的病机理念及其致病特点,并提出肾病是肾络疾病。风邪伤于肾,日久入络,潜伏于肾络,伏机待发,故而不易根除。风伏肾络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其风伏于内与络虚络瘀的病理状态并存;其发展演变分为3个阶段:初感外风阶段,治宜疏风解表;肾络亏虚阶段,治宜益肾祛风;风伏肾络阶段,治宜益肾祛风通络。本研究为临床辨治慢性肾病提出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迎晨 《国医论坛》1993,8(2):23-24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邹燕勤教授,医术精湛,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研究,辨证治疗深受其父邹云翔先生学术思想薰陶.笔者随师学习侍诊,获益匪浅.兹将老师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飧同道.1 病机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按病情之轻重,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期.邹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肾元衰竭,水毒潴留.肾元衰竭是指肾之真阴真阳俱衰;水毒潴留是由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王琳教授秉承陈以平教授学术思想,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结,治以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施以益肾泄浊通络方,多获良效。该文分享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孟河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为“和缓学说”,临床往往于平淡轻灵醇正之中见神奇之效。邹氏肾科于1954年创建,其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其承前启后发展者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69年来,邹氏肾科始终努力传承守正孟河医派核心“和缓学说”的学术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先生的医理、医旨、辨证、医论、治法、方药等理论与临证经验,秉承“和缓学说”的精髓,在邹氏肾科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开创了35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开发国家准字号治肾新药2个,创立了治疗内科杂病的多种和缓大法,以及多法合用、配伍反佐等实用方法,为孟河医派的发展和护卫群众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旭生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气虚”是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的基本病机。慢性肾脏病发展至后期,久病必瘀,湿瘀互结,逐步确立了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为核心的基本病机理念,在《内经》“平治于权衡”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发展出“补脾益肾以疗其本,活血利湿以治其标”的独特学术思想,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补脾益肾方,临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每每收获奇效,进一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余瀛鳌辨治急慢性肾病经验。认为急性肾炎治重肺、肾,可归属为"风水"辨治,并根据临床症状、病程进展拟定风水三方;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多种慢性肾病治重脾、肾,病机为脾肾虚衰、湿浊内留,治疗当益肾健脾、利水泄浊,自拟益肾化浊汤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刘新祥教授基于“阴火怫郁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刘教授认为“阴火内生”乃糖尿病内因,“玄府怫郁”是其重要病机演变,而“阴火怫郁玄府”推动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发展。因此,其提出补益肾水、潜纳阴火以治内热之糖尿病;健运脾胃、清化湿浊以祛除糖毒,疏通玄府、滋养肾络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列举临床验案予以佐证,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睿华 《河南中医》2012,32(6):715-717
肾性贫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络脉不荣为本,毒邪瘀阻,络脉不通为标.其“络病”的病机特点为血失濡养,肾络失荣;血溢络外,肾络损伤;浊毒蕴结,肾络瘀阻.治疗时应补脾益肾,解毒泄浊;气血双调,养血祛瘀;并注重使用血肉有情,虫蚁搜剔之品.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铁良教授运用益肾日本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表竭的临床经验,王师认为肾病根本病机是“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临证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要病机相同,就可多病一方,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