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薄氏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不乏临床研究,然而没有系统地对其综述。试图围绕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这一课题,在对腹针疗法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基础和运用进展层面探讨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从而更加有效地验证其临床价值,达到临床推广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归纳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本文通过近10年来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别通过单纯腹针疗法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包括艾灸、电针、推拿、中药角度进行临床综述。结论:腹针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腹针疗法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刺激小等优点,但是存在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及选穴欠规范化,腹针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作用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5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体针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AMD和NSD评分变化、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中患者不适和针刺意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表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AMD和NSD评分均减少,治疗后两组抑郁症临床疗效、中风病临床疗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是治疗组治疗期间针刺意外和患者不适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针刺意外和患者不适感较少。  相似文献   

4.
元锋国  杜安民  周少林  郭志芳 《光明中医》2009,24(11):2151-2153
目的:探讨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及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腹针及康复训练疗法具有经济、有效、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腹针、头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三联治疗中风病,多途径,多靶点,对中风病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腹针、`头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三联治疗中风病,多途径,多靶点,对中风病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10年的有关腹针治疗颈椎病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从单纯采用腹针疗法及腹针配合其他疗法等角度进行综述,认为腹针治疗颈椎病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副反应小等优点,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腹针作用机理研究,治疗选穴的规范化及患者的远期随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检索整理近十年来关于腹针疗法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相关研究,探讨薄氏腹针疗法对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肩手综合征、抑郁、失眠等后遗症的疗效,探讨腹针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对今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对该疗法的治疗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分别从腹针的解剖基础、生理基础、神经反射机理及腹穴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抛砖引玉,以期对腹针的研究和推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部透刺与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腹部透刺及常规腹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腹部透刺组及常规腹针疗法组,分别进行腹部透刺和常规腹针疗法治疗,观察针刺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腹部针刺与腹部透刺对单纯肥胖患者均有良效,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传统针灸疗法和微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是综合治疗中风病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最后提出了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气扶阳腹针合并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93例,随机分成3组:调气扶阳腹针组、耳穴疗法组、调气扶阳腹针合耳穴疗法组,治疗两周后观察3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气扶阳腹针合耳穴疗法组对于改善患者失眠疗疗效显优于另外两组。结论:调气扶阳腹针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炜 《北京中医药》2013,32(2):104-105
从基础的经络理论阐述薄智云腹针疗法的诞生,从针灸理论是取得疗效的基础,重视经络诊察是针灸取效的必要条件,手法及针刺方向有助疗效的取得,结合其他疗法增强腹针疗效4方面论述取得腹针疗效的关键.认为腹针疗法是近年涌现的众多针法中具有较深厚针灸理论基础的针法.  相似文献   

14.
正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后天经络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的优点,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随着腹针理论的不断完善,在临床中适应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而且在国外也有对腹针疗法的应用和研究。现将近5年腹针为主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神经系统疾病1.1失眠李黄彤等[1]应用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为基础穴位,根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在脑卒中后痉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后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体针组各20例,分别采取腹针疗法及常规体针针剌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的变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上肢痉挛方面,腹针组疗效显著优于体针组(P0.05);下肢痉挛方面,腹针组疗效显著优于体针组(P0.05);腹针组与体针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表现[1],青春期多发,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向低龄和高龄发展的趋势。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徐寅平主任医师为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针灸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头痛、失眠、郁证、脾胃病、皮肤病等内科病症及疑难杂症,徐寅平尤其擅长腹针治疗痤疮,她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从脏腑经络理论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应用腹针特色疗法治疗痤疮有显著效果,笔者跟师学习,深感其经验丰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腹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3次/w,治疗4w,共12次。结果: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结论:腹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现有腹针疗法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期得到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规律及优势病种,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基于课题组建立的腹针疗法数据库平台,针对纳入研究的腹针疗法文献信息,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与提取。结果:纳入研究文献788篇,涉及临床6个科属,具体包含病种96个,以内科病种频次最多,为45个,占46.87%,外科病种频次为18个,占18.75%。涉及病种中又以颈椎病、腰腿痛和中风后遗症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84次、77次和67次。治疗组除腹针疗法外,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共519项,占65.86%,涉及疗法频次552次。其中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多,涉及频次135次,占24.46%;中药内服应用频次81次,占14.67%;艾灸应用频次80次,占14.49%。腹针疗法在各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中以外科疾病总有效率最高,为95.1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范围广泛,尤以颈椎病应用最多,且疗效较佳。腹针疗法有其独特疗法特点与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适当采用相应配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9例)、腹针组(28例)及腹针+康复组(29例),分别给予定时饮水计划、触发反射排尿、物理治疗等康复训练、腹针疗法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腹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和腹针组(P〈0.05),症状积分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焦膜系理论认为人体上下内外的各类膜层形态各异,总体来说具有协调脏腑、运行精微、供养全身、代谢决渎的作用。在此理论指导下的腹针治疗,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及局部症状解除的作用,近年来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表现出诸多优点。本文基于三焦膜系理论的研究视角,探讨腹针治疗妇科疾病的中医机制,论证了肠系膜作为"神阙调控系统"的核心,腹腔内器官的功能及病变与肠系膜上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最新的西医发现"肠系膜是一个连续的器官,连续性或许是疾病从腹部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个途径",通过探讨腹针疗法治疗机制与该理论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印证腹针疗法的科学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