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新分型, 以及在新分型指导下的复位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4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6例, 女68例;年龄(76.8±13.2)岁。根据骨折近端头颈骨块的移位方式, 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3型:1型(旋转型)65例, 根据小转子位置再分为3个亚型:1.1型(小转子连在骨折远端型)24例, 1.2型(小转子连在骨折近端型)8例, 1.3型(小转子游离型)33例;2型(绞锁型)18例, 也分为3个亚型:2.1型(小转子游离型)13例, 2.2型(小转子连在骨折近端型)0例, 2.3型(小转子连在骨折远端型)5例;3型(反转子型)41例。在新的分型指导下, 对患者采用相应技巧(应用撬拨、钳夹、提拉及克氏针临时固定等技术)复位后行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0±20.7)min, 术中出血量为(132.1±81.3)mL。根据Chang等、Kim等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101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拨法治疗伴有骨折近端上翘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效果、复位技巧和原理。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以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拨法治疗伴有骨折近端上翘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3~85(76.3±8.4)岁;根据AO/OTA分型,A1.3型5例,A2.1型6例,A2.2型7例,A2.3型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记录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7~26(17.4±4.7)个月;手术中出血量50~100(80.0±9.6)ml。骨折愈合时间9~15(12.4±3.5)周。末次随访Harris评价结果 :优23例,良2例,可1例。结论:运用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拨法在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中,复位效果确切,手术时明显缩短,不用辅助小切口,临床效果好,复位技巧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59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9例,女30例;年龄45~ 100岁,平均77.9岁.致伤原因:摔伤46例,交通事故伤6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4d,平均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动复位法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联动复位法治疗20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即在股骨头颈处闭合打入1~2枚3. 0 mm斯氏针,转动斯氏针复位旋转的股骨转子部近端,使骨折复位达到满意,再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骨折。观察患者髋内翻、股骨头颈切割、断钉及退钉等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股骨头颈切割、断钉及退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4例,良4例,可2例。结论术中加用斯氏针能使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得到有效快速的复位,具有操作简捷、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有限切开髓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床辅助下有限切开髓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治疗1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3~67岁,平均44岁;左侧10例,右侧2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4例;伤后2~5 d接受手术治疗。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ⅢA型8例,ⅢB型2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采用Sanders髋关节等级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疗效评价结果,优9例,良2例,中1例。所有病例未出现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可很好解决复杂转子下骨折的术中复位问题,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结合髓内固定,可获得骨折断端良好的对位对线和稳定性,为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河北省5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分型等数据,分析两年间河北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142例。其中男性984例(45.9%)、女性1 158例(54.1%),男女比例为1∶1.18;左侧骨折1 117例(52.1%)、右侧骨折1 025例(47.9%)。年龄61~99岁,平均年龄(65±8)岁,各年龄段骨折中以71~8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5.0%),按照AO分型,31-A2型所占比例最高(59.1%);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12.3%)。 结论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同期全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7.7%,占同期60岁以上所有骨折患者的13.4%。女性普遍多于男性。71~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1-A2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5例;年龄为37~93岁,平均77.9岁。按照股骨颈骨折的解剖位置、移位程度将此类骨折分为3型,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对63例老年病人(男26例,女37例,平均76.3岁)采用闭合手法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采用Evans-Jensen分型,术后定期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归档。结果63例老年病人,59例病人获得了6~29个月(平均12.6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40 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3.2周)。按Harris评分进行评价,优28例,良2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6.4%。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加压空心钉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接受加压空心钉或髓内钉固定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1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加压空心钉固定组51例,均为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24例,Ⅲ型10例,Ⅳ型3例。髓内钉固定组72例,其中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64例,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28例,Ⅳ型14例;逆行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对于高龄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髓内钉固定组相比,加压空心钉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医疗费用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Ⅰ、Ⅱ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高危、全身情况差、骨质疏松症严重的Ⅲ、Ⅳ型骨折患者宜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对于全身情况尚可、不稳定的Ⅲ、Ⅳ型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逆行股骨转子间骨折以髓内钉固定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复位期及骨块位置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以及在此分型指导下的复位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15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 女91例;年龄(80.9±11.0)岁。将整体骨折的复位阶段分为骨干复位期(Ⅰ期)和皮质复位期(Ⅱ期), 再根据术中骨块的相对位置, 将Ⅰ期分为远近骨块前后交锁型(Ⅰ期a型)和远端骨块下沉移位型(Ⅰ期b型), Ⅱ期又分为近端翘起(Ⅱ期a型)、向后成角(Ⅱ期b型)、阳性支撑(Ⅱ期c型)和阴性支撑(Ⅱ期d型)4个亚型。根据不同复位阶段所遇不同难复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位策略(顶棒支撑、经皮撬拨及Joystick技术等)闭合复位骨折, 以恢复股骨近端颈干角、前倾角、前内侧皮质及患肢长度, 最后再采用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0(60.0, 92.0)min, 术中出血量为200.0(170.0, 20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Baumgaertner等标准评定:优103例, 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三种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临床疗效,评价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方法对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结合患者的年龄、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线的位置,分别选用DHS治疗58例,DCS治疗15例,PFN治疗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根据Parker髋部骨折疗效标准:优63例,良22例,可8例,总优良率91.4%。结论DHS、DCS适用于稳定的I型、Ⅱ型及部分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DCS更适于股骨粗隆下或逆粗隆骨折,而PFN适用于股骨转子间各种类型骨折,而对Ⅲ型、Ⅳ型不稳定型骨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采用牵引手术床上进行闭合复位,行有限切开置人DHS髓外固定(30例)、微创置人Gamma钉(28例)或PFNA-Ⅱ髓内钉固定(18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共76例。按Evans分型:I型14例,Ⅱ型20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V型4例,评价治疗状况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76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并发症有轻度髋内翻7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患髋关节功能评价,优35例.良31例,可8例,差2例,总优良率86.8%。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应根据骨折分型结合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术式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EvansI、Ⅱ型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首选有限切开DHS内固定;Ⅲ、Ⅳ、V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选择Gamma钉髓内固定,有骨质疏松存在更适合采用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应用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7年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3例失效病例。结果 13例病例中,3例侧钢板断裂,3例钢板螺钉拔出,6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切口感染;与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头钉放置位置、手术后负重时间有关。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年龄和适当的功能练习是预防DHS固定失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纳入6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解剖部位以及术前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 结果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男性10例,女性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238.33±97.82)ml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344.80±130.01)ml,P<0.05]、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14.46±130.30)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459.73±173.34)ml,P<0.05]、显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77.78±27.29)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160.42±51.03)ml,P<0.05]和总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92.24±133.62)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620.15±171.11)m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术)较股骨颈骨折组(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较多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P<0.05)。但两组内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多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在临床诊治中,尤其需要更加重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的髓内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髓内钉长度不同分为两组:短钉组135例,男38例,女97例;年龄(82.2±7.7)岁;采用长度为170 mm的髓内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髓内钉固定且出现医源性手术失败的4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5~81岁,平均72.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按改良Evans分型:ⅡB2例,Ⅲ型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例,根据Russell-Taylor分型为IA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5d,平均3.8d.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骨折复位错误2例,髓内钉置入错误2例.4例患者术后获10~14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卧床4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术后9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近端骨折,卧床4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较术前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卧床3个月后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患者生活自理,但存在髋关节内翻畸形.结论 骨折复位错误和髓内钉置入错误是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失败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术中良好的复位、内固定物正确的放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G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辅助复位治疗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术中应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进行复位并髓内钉固定(研究组),36例术中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其他复位方法并髓内钉固定(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Baumgaertner等及张世民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根据Baumgaertner等及Chang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骨折复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稳定性的X线三柱评分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1例,女217例;年龄为60~97岁,平均72.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探讨根据骨折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行1 28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21例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男11例,女10例;年龄(65.81±6.45)岁(范围42~76岁);均为单侧,左侧11例,右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