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Xie LX  Yao Z  Huang YS  Ying L  Wang ZP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97-600
评价Fue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D)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连续的2026例(202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术前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确诊为FED患者17例(17只眼),记录手术方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以及术后视力和角膜状况。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FED的发生率为0.8%(17/2026)。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为16.2%(324/1998)。94.1%(16/17)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随访时间6-36个月,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者。结论白内障摘除术前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白内障摘除术中对FED患者的角膜采取保护措施和由技术熟练的术者完成手术,是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D)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确诊为FED合并有白内障的18例患者(30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27眼)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3眼).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中央角膜厚度(CCT)以及视力、眼压的变化,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因素.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 30眼中有5眼术前术后CD测不出,其余25眼手术前后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P>0.05),手术前后CD分别为(2 270.6±559.0)cells/mm2和(1 750.4±585.0) cell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1).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21.78±20.67)%.术后CCT为(543.0±34.5) μm,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Z=-4.693,P<0.01).术后CCT与术后CD(r=-0.428,P<0.05)、CV (r=0.434,P<0.05)显著相关.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累积释放能量呈正相关(r=0.466,P<0.01).无一例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 FED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白内障和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是由常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单基因病。由于这些异常的遗传基因既不致命 ,也不影响生育 ,因此外显率较高 ,且可以连续遗传。庞国祥[1] 、吴静安和黄菊天[2 ] 均有相关报道。目前尚未见有关两病合并发生的报道。先证者 (Ⅲ16)男 ,5 7岁。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 ,症状加重 10年 ,于 1997年 1月 7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科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 0 5 ,无法矫正 ;眼压右眼8mmHg(1mmHg =0 133kPa) ,左眼 9mmHg ;双眼角膜透明 ,角膜后中央区可见角膜小滴 ,双眼晶状体中央前极囊膜下皮…  相似文献   

4.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是欧美国家角膜移植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以前FECD被认为在我国并不常见,但是随着我国眼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FECD患者被诊断,FECD的发病机制也逐渐被重视。FEC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综述就FECD的遗传学基础进行讨论。通过了解FECD的遗传学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FECD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发现FECD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证实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 Endothelial Dystrophy,FED)是白内障术前检查不可忽视的眼部疾病.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因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角膜移植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类型及合并的眼部疾病.选取其中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角膜情况,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眼前节照相,确诊FED,计算FED的检出率.结果 共收集85例患者,其中62例曾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19~85岁,确诊为FED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66~85岁,检出率为8%.角膜手术与白内障手术间隔为6个月至7年,首次角膜移植术7例,再次角膜移植术1例.确诊病例的裂隙灯下表现角膜内皮针尖大小、银箔样反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和大小不一,内皮面滴状赘疣形成.角膜内皮镜下见内皮黑区.结论 FED是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之一.白内障术前FED漏诊率较高,术前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维强  陆豪 《眼科研究》1999,17(5):370-372
探讨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功能状态。方法检测术前239只眼白内障和36只正常人对照组角膜内皮密度和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比率4项指标。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组年龄对内皮细胞4项指标均有影响;伴有高度近视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CV、6A2项指标异常;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4项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8.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B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隐匿,易被漏诊,患者通常主诉轻度视觉模糊或异物感,或在夜间或早晨打开眼睑后立即出现偶发疼痛。典型的裂隙灯检查表现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无定形,可发现指纹样、地图样线状病灶、点状或气泡样病灶。该病对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具有重要影响,可导致测量不准及术后屈光意外,需引起白内障手术医生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EBMD对白内障手术影响的相关研究和会议报告,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医生提供参考,以提高手术前后的正确诊断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hereditaryendothelialdystrophy,CHED)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角膜内皮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出生时或生命的早期出现双眼角膜弥漫性水肿为特点,易与先天性青光限或其它疾病导致的用膜水肿混淆.现将我们发现的两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7个月,汉族.因双亲发现患儿双眼角膜混浊6个月就诊.患儿生后双眼畏光流泪,不睁眼一月后症状消失.双眼睁开后发现角膜拜状混浊,并有加重趋势.我院门诊诊断先天性有光眼,于1990年6月4回住院治疗,思地足月顺产,妊娠期母亲无发烧及其它病史,家族中三代…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结构,以指导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白内障患者1910例(3423眼),按合并疾病的不同分组:A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1511例 B组为合并青光眼组,22例 C组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179例.再将A组按年龄段分为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高龄组).所有患者术前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平均面积(AVE)、六棱细胞比例(HEXA)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整体比较,组内两两之间差异采用Tukev法.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D较低、AVE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X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CD较低、AVE较大、HEXA较少,但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80岁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CD较低、AVE较大、HEXA较少,与40~59岁组、60~7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大 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影响.随年龄增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大,六棱细胞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11.
角膜内皮功能损害传统上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角膜内皮移植几乎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式。然而,近来出现的仅剥离Descemet膜而无内皮移植的手术(DWEK)可使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而局部Rho相关激酶抑制剂可以促进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Fuchs综合征白内障手术及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Fuchs综合征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方法15例Fuchs综合征并发性白内障中,9例囊外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体,6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5例病例术中发生一过性前房出血,3例术后纤维性色素膜炎,经过局部及全身激素治疗均恢复正常。术后视力达到0.5以上的为40%,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混浊和视神经萎缩。结论对于Fuchs综合征的白内障手术植入与不植入人工晶体都比较安全。合理应用激素,注意观察术前和术后眼压,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例主诉为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的患者就诊于眼科,入院诊断为双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左眼黄斑裂孔;右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及家属在沟通后同意行左眼无内皮移植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术(DWEK)。术后1年复诊左眼角膜透明,可见中央直径4.0 mm后弹力层缺失边界,裸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说明DWEK对于轻度...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与术后角膜内皮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三组不同大小切口的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和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它们的切口分别为第一组(大切口)10~12mm,第二组(中切口)5.5~6.5mm,第三组(小切口)3.2mm,结果:三组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分别是:第一组14.65±8.19%,第二组14.55±9.63%,第三组12.65±9.72%,三者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三组术后形态变化相同:早期表现内皮细胞脱落和肿胀、伸长变形修复,三月以上形态改变趋于稳定。结论: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与角膜细胞内皮变化无直接关系,内皮的变化主要与操作技巧和术后前房反应的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逐渐成为我国白内障手术主要术式 ,它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优点 ,但也存在角膜内皮损伤等并发症 ,现将我院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2月 2 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例中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由手术操作熟练的同一医师手术 ,男 例 ,女 例 ,年龄 30~ 84岁 ,平均 6 0岁 ,全部为老年性白内障 ,核硬度 ~ 级 ,视力 :手动~ 0 .3。所有患者均排除其它眼部疾病。2 .手术及观察方法 :采用德国 Moller Hi- R手术显微镜、美国 STORZ超声乳化仪采用颞上或鼻上…  相似文献   

16.
一例66岁男性双眼白内障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采用23G光导纤维经角膜缘透明区域辅助照明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手术全程顺利,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视力0.6。此例的手术方法 为角膜混浊患者眼前节手术提供了新思路。(眼科,2023,32:76-77)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桂芹  谢天钧 《眼科研究》1999,17(2):132-133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opticsLSM2000CS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计数减少31.7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临界值(<1000个/mm2)者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术前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情况,减少手术盲目性。对上述患者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角膜内皮(后部)营养不良(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ECD)是由原发性角膜内皮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角膜营养不良,其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都具有异质性的特点。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一些ECD致病基因相继被发现,为遗传咨询、基因诊断、指导治疗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讨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多形性角膜后层营养不良、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角膜内皮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出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每月1次连续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囊外组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根据术者的熟练与否将超声组分组进行比较,则熟练组与非熟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当今的技术及设备条件下施行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靠的,但术者的经验、手术熟练程度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