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参附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7 d。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日分别检测血浆中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心排指数(CI)水平,记录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28 d存活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升高CI水平,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缩短、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凝血功能、病情预后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60例,在诊断为脓毒症后4 h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血栓弹力图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治疗28 d后统计患者的死亡情况、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情况、休克发生情况、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脓毒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患者,参照中医辨证方法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总结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热证患者占44.35%(55/124),瘀证患者占21.77%(27/124),虚证患者占33.87%(4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明显高于瘀证、虚证患者。瘀证患者的PCT、hs-CRP水平高于虚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证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低于瘀证、虚证患者,虚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高(P<0.05)。124例患者死亡病例占50.0%(62/124),其中气阴耗竭者死亡例数最多。结论:脓毒症热证、瘀证、虚证患者中,瘀证、虚证患者普遍存在预后不佳的情况,以内闭外脱、阳气暴脱、气阴耗竭证型为主,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35(IL–35)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预测肺部感染致脓毒 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121 例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 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休克患者(46 例)与单纯脓毒症患者(75 例),患者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 PCT、IL–35 水平, 并评估 SOFA。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统计 121 例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入院 28 d 后疾 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评价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 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高于单纯脓毒症患者,患者入院 28 d 后,存活 86 例, 死亡 35 例,死亡患者的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 PCT、 IL–35 水平、SOFA 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可用于评估 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并预测其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220例脓毒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症素、西医理化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组合特点及常见证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病情程度(APACHE II)评分、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活化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HLA-DR+、CD4+HLA-DR+、CD8+HLA-DR+)、预后相关指标(ICU住院天数、病死率)。结果:脓毒症最常见实证证素分别为热证(143/220)、毒证(127/220)、痰证(119/220),最常见虚证证素分别为阴虚证(74/220)、阳虚证(51/220)、气虚证(40/2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证侯分型与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亏(25例)、气虚血瘀(60例)、阳虚水泛(15例)3组。另取老年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慢性心衰各组及健康者NT-proBNP有无差异。结果:NT-proBNP数值在慢性心衰各组中按照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递减,慢性心衰各组间NT-proBNP较健康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proBNP与慢性心衰各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结合临床参考辨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31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将入选患者按就诊时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毒热证组(73例)、腑气不通证组(82例)、血瘀证组(97例)、急性虚证组(66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之间28 d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按28 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74例),比较两组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中医证型28 d病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40.9%)、血瘀证组(20.6%)、毒热证组(17.8%)、腑气不通证组(17.1%),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APACHEⅡ评分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24.25±7.67)、血瘀证组(16.85±6.34)、毒热证组(15.64±4.43)、腑气不通证组(14.97±5.23),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型、降钙素原、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是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临床预后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是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4例患者中,证型分布:虚实夹杂76例(61.3%),单纯实证35例(28.2%),单纯虚证13例(10.5%);证素分布:从多至少依次为痰饮(61例)、热证(57例)、瘀证(49例)、阴血虚(49例)、气虚(39例)、阳虚(28例)、湿证(9例)、气滞证(7例)、腑实证(7例)、寒证(3例)。证型与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虚证组与实证组相比,年龄(P=0.04)、28天死亡率(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年龄校正以后,虚证组死亡率仍高于实证组,相对风险为3.16。证素与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热证与白细胞有关(P=0.03),阴血虚与白细胞(P=0.02)及CRP有关(P=0.001),阳虚与PCT(P=0.03)及28天死亡率(P=0.02)有关。证素、年龄与28天死亡率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阳虚与死亡率有关(P=0.01),年龄与死亡率有关(P=0.03)。结论脓毒症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虚证组死亡率高于实证组。PCT升高与阳虚证密切相关,且阳虚证死亡率明显升高,提示PCT或可作为脓毒症阳虚辨证要点,并用来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成人脓毒症患者82例作为患者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亚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32例、脓毒性休克组26例;同时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和患者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MR-proADM、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预后,并进行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RproADM与PCT、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proADM、PCT诊断脓毒症和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患者组血清MR-proADM、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 05),且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MR-proADM、PCT水平逐渐升高。脓毒症患者中28 d死亡22例(26. 7%),其中脓毒症亚组3例(12. 5%)、严重脓毒症组7例(21. 9%)、脓毒性休克组12例(46. 2%)。脓毒症患者血清MR-proADM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 852,0. 740,P均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proADM、PCT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 881[0. 826,0. 937]、0. 847[0. 78,0. 914],P均0. 05; MR-proADM截断值 1. 5 nmol/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1. 7%,特异度为80. 5%,与PCT相当。MR-proADM评估预后的AUC明显高于PCT(0. 945比0. 816,P 0. 05);当MR-proADM截断值为4.16 nmol/L时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89.2%。结论 MRproADM可作为诊断及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诊断中应用肌钙蛋白l(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收治的139例疑似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其中2019年8月~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N端脑钠肽前体的关系。方法:15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郑筱萸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7型,另外设健康人组,观察8组肝肾功能、N端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结果:各组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种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7种中医证型中,又以气虚血瘀型和阴竭阳脱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5组,而气虚血瘀型和阴竭阳脱型之间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型和阴竭阳脱证型与N端脑钠肽前体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价NT-proBNP对ALI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通过测定诊断为ALI的患者56例(ALI组)及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两组NT-proBNP的水平;研究血浆NT-proBNP浓度与ALI严重程度(肺损伤评分)的关系,以及ALI患者中生存者与死亡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关系。结果:ALI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与AL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ALI患者中死亡者血浆NT-proBNP浓度较生存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NT-proBNP水平可成为ALI诊断,评价ALI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脑钠肽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52例单纯慢性肾脏病患者资料,根据K/DOQI指南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并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正常组为高,且随eGFR的减少而逐渐增高,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在中医各证型中的趋势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结论]血浆BNP浓度随中医证型和慢性肾脏病分期的加重而升高。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可影响血浆BNP水平。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BN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Big ET-1)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5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为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7个证型,检测其血浆BigET-1和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瘀及兼证、非血瘀证两组比较,Big 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及兼证、非阳虚证两组比较,寒凝及兼证、非寒凝证两组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西医分型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可能和Big ET-1相关,阳虚证、寒凝证可能和NT-proBNP相关,Big ET-1、NT-proBNP可能作为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入住ICU的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ICU住院,且符合免疫缺陷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第28天结局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型、病原学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分析两组间的指标差异及与28 d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1)104例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55.8%,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04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热壅肺证32例(30.8%),痰浊阻肺证32例(30.8%),邪陷正脱证25例(24.0%),热陷心包证15例(14.4%),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104例患者的病原学结果示,细菌感染有67例(64.4%),真菌感染有34例(32.7%),病毒感染有13例(12.5%);4)死亡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La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水平变化及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91例,采集一般指标、中医证型、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以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证型与B型脑钠肽(BNP)及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通过对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BNP的测定及对未来10年脑卒中发生率的评估,探讨中医证型与BNP及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BNP水平与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显著相关,EH患者BNP水平上升1pg/mL,脑卒中发生率升高0.50%;②EH患者各证型间血清BNP水平:痰湿壅盛组(1.46±0.49)>阴阳两虚组(1.31±0.56)>阴虚阳亢组(1.27±0.49)>肝火亢盛组(1.24±0.43);③EH患者各证型间未来10年脑卒中发生率:痰湿壅盛组(13.29%±10.54%)>阴阳两虚组(10.71%±6.06%)>肝火亢盛组(10.34%±6.80%)>阴虚阳亢组(9.90%±10.35%)。结论:EH患者血清BN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痰湿壅盛证型BNP水平较高;EH患者血清BNP水平与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相关;EH患者中医证型对脑卒中发生率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痰湿壅盛证型的EH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中药干预后,检测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各模型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各剂量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高剂量组相近(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NT-proB NP目标导向的治疗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及再住院的影响。方法将1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NT-proB NP目标导向组(观察组)和经治医生自行决定出院组(对照组),NT-proB NP治疗标准为较入院时降低30%以上。研究者只需按照规范化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本身不设定特定的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病死率,入组时、出院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每搏排血量(SV),并检查2组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组时,2组LVEF、CI、CO、SV、NT-proB 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3个月,2组LVEF、CI、CO、SV均显著优于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NT-proB NP均显著低于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结论基于BNP目标导向执行NT-proB NP动态监测对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用药、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