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三角骨骨折的X线分型探讨其损伤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腕关节损伤资料200份,其中三角骨骨折30例。结果:背侧撞击型21例,掌侧撞击型5例,横折型3例,纵折型1例。结论:X线分型能从腕关节解剖、生物力学、三柱理论和伤势,揭示三角骨骨折常见的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2.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腕关节大弧损伤性月骨脱位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腕关节大弧损伤性月骨脱位病例资料.16例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19例行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23例患者近排腕骨近侧及远侧关节面连线均不连续.综合X线平片及CT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研究腕关节损伤和常用诊断标准在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腕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详细测量分析我院有探讨价值的资料300份,用三条弧线,腕关节方框,侧位轴线,舟月角,舟骨环征,腕高率,腕尺距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腕骨损伤194例。腕骨脱位106例。在常用诊断标准中三条弧线:对舟骨骨折成角型,移位型,翻转型,三角骨横折型,纵折型骨折。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脱位,月骨周围腕脱位,月骨掌侧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极高,阳性率为100%。腕关节方框:对移位型舟骨骨折阳性率为27%,三角骨横行骨折阳性率为36%,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脱位阳性率为20%。侧位轴线:对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脱位,月骨周围腕脱位,月骨掌侧脱位阳性率为100%,对舟骨骨折移位型阳性率为36%。舟月角:仅对舟骨骨折翻转型和常见腕骨脱位有诊断价值。腕高率、腕尺距仅在腕骨结构紊乱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舟骨环征仅是一个征象,不是一个诊断标准。结论:七条诊断标准对常见的舟骨稳定型和三角骨背、掌侧型骨折均无特异性改变。在腕骨损伤中三条弧线的诊断价值极高,侧位轴线次之。  相似文献   

5.
腕关节功能指标的动态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量与分析正常志愿者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5种运动状态下,腕骨角及舟月骨间距的动态MRI变化。材料和方法:选取20个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为研究对象。使用Cine技术,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每隔10°定格的5种运劝状态下进行MR扫描,分别测量各个位置上腕骨角与舟月骨间距值。结果:在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5种运动状态中,腕舟月骨间距测定,最大值为3.15mm,最小值为3.07mm,平均为3.11±0.03mm,随着腕关节运动位置的变化,各组舟月骨间距离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腕骨角从桡偏时的116.65°增至尺偏时的137.55°,其变化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腕关节功能指标的动态MRI检测研究,对于腕关节不稳等腕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截骨术后新桡腕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择甲醛固定的尸体腕标本(观察组)26只,模拟桡骨远端截骨术后观测桡腕关节面;纵行剖开桡腕关节,描拓桡腕关节的匹配曲线;选用26只新鲜标本(对照组)牙托粉包埋后,用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上测试正常及术后桡腕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变化。结果:对照组桡腕关节匹配曲线良好,桡骨远端截骨术后匹配性略差。腕中立位下,平均腕单位面积负荷为(22.9±4.3)N/cm^2,观察组为(13.9±4.0)N/cm^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截骨术后形成新桡腕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均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7.
杨晓坤  刘汉生 《武警医学》1996,7(4):244-245
单杠训练致腕关节损伤216例诊断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放射科杨晓坤,刘汉生,陈纪坤,魏丛全(武汉430061)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单杠,腕关节,损伤1990年10月~1996年3月,我院共收治单杠训练致腕关节损伤216例,现将诊断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桡骨开口截骨植骨术与闭口式截骨术对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疗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法分为开口组25例和闭口组21例,开口组行开口式桡骨远端截骨术,闭口组行闭口式桡骨截骨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截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术后测量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尺骨变异程度,并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开口组和闭口组患者手术时间[(129.4±13.2)min vs.(135.2±14.8)min]、截骨愈合时间[(2.1±0.4)个月vs.(2.2±0.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6.0%(4/25),闭合组为14.3%(3/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掌倾角显著降低,尺偏角显著增加,尺骨变异显著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闭口组尺偏角显著小于开口组[(19.3±2.5)°vs.(24.6±3.7)°],尺骨变异显著低于开口组[(0.4±0.1)mm vs.(2.8±0.4)mm,P0.05]。术后两组患者屈伸活动、旋转活动均显著提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口组屈伸活动度显著大于开口组[(143.8±17.6)°vs.(114.3±14.7)°,P0.05],两组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4±17.1)°vs.(153.7±16.5)°,P0.05]。闭口组优良率为95.2%,开口组优良率为72.0%,闭口组腕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开口组(P0.05)。结论闭口式截骨术在改善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患者尺骨变异、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开口式矫形截骨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由于腕豆状骨位于腕关节尺侧的前下方,人体滑倒用手触地时,容易首先触及易使豆状骨骨折或脱位。常规腕关正侧位摄影,豆状骨被三角骨或其它骨头重叠,不易观察其祥细情况。经多次投照证实,通过下述方法投照能更好地显示豆状骨及其与周围的结构关系,诊断时结合腕关节正位,对豆状骨的诊断帮助很大。为了使两腕豆状骨对照和摄影体位的标准,摄影时同时摄双腕豆状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专项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桡腕关节进行了X线观察。结果表明 :乒乓球运动员的优势侧前臂桡、尺骨远端的外形较对照组及本人非优势侧前臂肥大 ,骨密质厚度增加 ,骨小梁张力曲线明显增粗 ,排列密集、清晰 ;桡腕关节头窝趋于平坦 ,关节腔增大 ,桡、尺骨茎突变短 ,内倾角变小。提示乒乓球运动对桡腕关节形态结构有良好的影响 ,这对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 ,预防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骨-韧带-骨移植重建腕舟月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腕关节的诸多骨间韧带中,舟月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最易受到损伤。而陈旧性SLIL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这类损伤由于难以进行韧带的直接缝合或止点重建,既往常用关节囊紧缩和肌腱编织的方法,不仅手术切口和创伤较大,而且会对供区组织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更为重要的是,这类重建方法不能恢复SLIL解剖形态,从而在生物力学特性和生理功能上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常腕关节X线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腕关节X线测量朱建民金宗达陈新刚张庆宏某些腕关节及其周围病变和损伤可导致腕关节形态学改变,测量正常腕关节X线片有关参数有助于这些疾病和损伤的诊断和疗效的评定。笔者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报告200个(100人)正常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有关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并分析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和治疗的TFCC损伤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根据Palmer分型,Ⅰ型损伤20例(ⅠA型2例、ⅠB型12例、ⅠC5例、ⅠD型1例),Ⅱ型损伤8例(ⅡA型2例、ⅡB2例、ⅡC型4例)。明确诊断后,对TFCC损伤ⅠA、ⅠD型行清创术;ⅠB、ⅠC型行镜下修复术;TFCCⅡ型损伤均行清创术及软骨成形术;对1例有尺骨撞击的TFCCⅡC型损伤行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磨除术(Wafer术)。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定采用腕关节疼痛、握力、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镜下TFCC清创及修复术均顺利;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术后28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缓解,握力改善;腕关节屈伸125±28°,桡尺偏38±8°,旋转154±14°。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TFCC损伤安全有效,随访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骨距、舟月骨角、桡月骨角、头月骨角,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8.67%(44/75),其中,腕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29例(38.67%),舟月骨分离9例(12.00%),其他为掌侧镶嵌不稳定、尺侧偏移和头月骨间不稳定等,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及类型有显著影响。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腕三角骨背侧骨折的X线及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资料完整的腕三角骨背侧骨折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6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5例行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 6例腕关节X线正位片均不能明确显示腕三角背侧骨折,而腕关节侧位片均能显示骨折片,多排螺旋CT能显示腕三角骨骨皮质缺损及骨折片移位.结论 X线侧位片可显示三角骨背侧骨折片,多排螺旋CT检查是良好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RFD)是一种罕见的损伤, 常合并骨、关节及韧带多个结构的破坏, 若诊疗不当将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准确诊断、识别及修复具体损伤的结构是临床诊疗的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关RFD的临床诊疗文献多为个案或系列病例研究, 少有大宗病例的研究, 导致临床上对RFD的规范诊疗仍缺乏系统的认识, 诊断时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时易出现方法不当、修复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 笔者就RFD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RF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4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比较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腕关节骨折的差异.结果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两种方法诊断腕关节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腕关节骨折,可以准确区分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头状骨、钩骨不伴错位的线性骨折及复合骨折、粉碎性骨折伴撕脱的情况.结论 工作站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特性。方法 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其中32侧甲醛固定标本,另2侧为新鲜标本。解剖观察腕关节韧带的起止、走行、与关节囊的关系及韧带的毗邻;并测量其长度,每条韧带测量其中段宽度、厚度。结果 腕关节韧带包括掌侧韧带、背侧韧带以及内在骨问韧带3个部分。桡腕掌、背侧韧带长而宽,腕关节韧带掌侧较背侧强韧,同时数量也较多。腕骨间韧带短而厚。结论 腕关节相邻韧带多形成“V”结构,起着稳定腕骨和腕关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腕骨脱位的分型及命名、骨折与脱位的关系及其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56例腕骨脱位患者均摄有腕关节正侧位片,其中16例行64排CT扫描及重组;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并进行诊断分型.结果 月骨脱位9例,月骨周围脱位19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16例,月骨和半舟骨脱位2例,舟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其他腕骨脱位9例.其中34例伴有至少一处撕脱骨折.16例行平片及CT检查,平片显示撕脱骨折8例12处,未明确骨折部位2处,漏诊豆状骨脱位l例;CT示撕脱骨折11例21处,对骨折部位及脱位诊断均正确.结论 腕骨脱位类型多而复杂,应根据脱位及骨折具体情况进行分型及命名.除脱位外应注意骨折的诊断及骨折与脱位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骨折脱位CT扫描及重组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袁志  刘建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5):478-480,F0003
如何有效治疗开放性骨损伤,一直是骨科领域长期致力解决的难题。目前对开放性骨损伤的治疗原则是:(1)正确判断损伤类型;(2)伤口尽早彻底清创冲洗;(3)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应用;(4)骨损伤适时正确固定和植骨修复;(5)伤口适时正确关闭。对上述原则新内涵的重新认识、深刻理解、严格遵循是确保开放性骨损伤得到正确处理、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