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脊髓刺激法(spinal cordstimulation,SCS)治疗慢性疼痛,最初由C.Norman Shealy等于1967年提出,并首次将刺激电极植入脊髓背柱进行疼痛治疗,获得成功。当初该技术仅应用在某些不适宜手术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从上世纪70年代起,SCS技术迅速发展,而硬膜外永久性埋植脊髓刺激系统的出现,使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疼痛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近30多年来,人们对SCS技术的病理生理、适应证、预期疗放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SCS成为当今临床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项重要镇痛技术。在全球范围,目前每年有5万以上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总有效率约80%。  相似文献   

2.
<正>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将刺激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腔隙内,用一定的电脉冲刺激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消除疼痛。临床上对于传统药物、物理、心理及神经阻滞疗法均无效的慢性疼痛,SCS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疼痛区域的疼痛感觉被一种麻酥感代替,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谈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诊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脊髓空洞症治疗仍较为困难.使用脊髓空洞症-腹腔或脊髓空洞症-蛛网膜下分流术,抽除空洞,据说对此病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S-P shunt,16例)和后颅窝减压(PFD)加脊髓空洞分流(8例)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8例行后颅窝减压加分流术中,有4例所行分流术为S-P shunt,另4例为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S shunt)。结果 在16例行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中,10例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损害,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病情稳定无发展,1例1年后症状加重,影像学显示空洞复发;另1例脊髓空洞症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受损及枕大孔区综合征,术后脊髓症状明显好转,但枕大孔区综合征无改善;5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脊髓受损症状改善。采用PFD加空洞分流治疗的8例合并ChiariⅠ畸型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既有脊髓损害又有枕大孔区综合征表现,术后枕大孔区综合征均明显改善,而脊髓受损症状明显改善仅6例(4例PFD S-P shunt,2例PFD S-Sshunt),1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加重。结论 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单纯脊髓损害以及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可采用单纯“T”管S-P shunt治疗,效果满意。对于合并ChiariⅠ畸形脊髓空洞症伴脊髓损害及枕大孔区综合征的患者,后颅窝减压术加S-P shunt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脊髓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0月4年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0例患有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非特异性疼痛的患者接受了SCS治疗。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刺激电极置于硬膜外间隙,连接体外刺激器进行脊髓电刺激。结果31例永久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中,18例疼痛明显改善,9例轻度减轻,4例无效。其余19例则由于多种原因在试验性治疗后去除了刺激器。结论如果SCS试验有效,此法可用于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以及神经源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枢性疼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知之甚少,对该病的治疗也充满挑战。长期以来认为脊髓丘脑通路损伤是导致上述疼痛综合征必不可少的因素。最近提出的热感觉去抑制理论提示,热感觉传入抑制的减少对感受伤害系统产生的影响可能在其中起主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脊髓空洞症常伴随中枢神经性疼痛,以脊髓丘脑束的选择性或优先性损伤导致不同程度或强度的热感觉缺失为特征。所以,脊髓空洞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病理学模型”,尤其适用于探讨脊髓丘脑束功能障碍、热感觉缺失和疼痛之间的关系。在46例有或无神经性疼痛的连续脊髓空洞症患者中,采…  相似文献   

7.
何浪  赵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4):11-12,10
脊髓电刺激疗法(SCS)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硬膜外腔,经造影证实其确切位置后,在神经通路上制造电场以产生感觉异常区域,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现在认为,SCS的镇痛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刺激脊髓后索产生的逆行性冲动和顺行性痛觉冲动发生冲突;②脊髓后索的逆行性冲动激活了脊髓后角的闸门控制系统,使疼痛冲动不能上传;③刺激脊髓后索的上行冲动在丘脑、皮层产生干扰作用;④高级中枢下行抑制通路的激活;⑤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空洞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根据其病因及MRI表现,将基分为特发性脊髓空洞病5例(11.2%)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36例(87.8%),后者包括:①伴有Chiari畸形或者其它脊柱畸形脊髓空洞症(11例);②伴有肿瘤的脊髓空洞症(5例);③手术后脊髓空洞症(3例);④外伤后脊髓空洞症(17例)。结论:MRI对脊髓空洞症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评价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后脊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院1997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3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行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体征、脊髓空洞及SEP的变化。结果术前132例患者SEP检测均有异常。术后早期,118例临床体征改善的患者中,112例SEP好转;体征稳定的14例中,12例的SEP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123例体征改善的患者中,121例SEP好转;而体征稳定的7例患者中,6例的SEP好转;2例临床体征加重患者,SPE异常更明显。108例脊髓空洞较术前缩小的患者中,106例患者的SEP也好转;而脊髓空洞无变化的19例患者中,13例的SEP好转;2例脊髓空洞增加的患者,SPE异常更明显。术前、术后SEP的变化与患者症状和脊髓空洞的变化呈正相关(r=0.854、0.747,P<0.01)。结论 SEP可作为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手术后评定手术效果及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相对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空洞横截面积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痉挛、下肢无力、膀胱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儿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术前(P<0.05),脊髓圆锥腹侧峰值流量及脊髓圆锥背侧峰值流量均显著多于术前(P<0.05)。结论 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存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异常,终丝松解手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情况得到改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中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1年共计76例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71例(93%),随访发现43例脊髓空洞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27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6例改善不明显,未见加重患者.结论 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中疗效显著并能减小患者创伤,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脊髓空洞症过去一直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本组经MRI确诊的18例脊髓空洞症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及部分缓解;其中合并Chiari畸形9例,髓内室管膜瘤合并空洞症1例,8例为单纯脊髓空洞症。本文重点讨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报道25例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及经验总结。结果:对脊髓空洞症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空洞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案。结论: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的进行应在包括后颅窝减压术和其他内科保守治疗空洞无效后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M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脊髓空洞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论脊髓空洞症病人临床表现是否典型,MRI在矢状面和横断面上均能显示出空洞的位置及大小,且空洞的大小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结论:MRI是目前诊断脊髓空洞症最可靠的方法。对临床上怀疑为本病的患者,应尽早做MRI检查,以赢得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78例脊髓空洞症,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5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评估及MRI检查,根据原发疾病及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46例,改善18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2.1%。结论脊髓空洞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78例脊髓空洞症,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5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评估及MRI检查,根据原发疾病及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46例,改善18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2.1%。结论脊髓空洞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17.
脊髓空洞症作为一种疾病被认识已150余年。多数在成年发病,儿童罕见。Cherles报告20例脊髓空洞症均为25岁以上的成人。Lore报告40例也无一例12岁以下的儿童。国内尚未见手术治疗小儿脊髓空洞症的报道。我院于198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至今已手术400余例,有效率89.6%,其中4例为儿童,均采用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AS,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1例同时行后颅窝减压术。7个月后随访,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中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1年共计76例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71例(93%),随访发现43例脊髓空洞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27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6例改善不明显,未见加重患者。结论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中疗效显著并能减小患者创伤,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脊髓空洞症近年来进展较快,本文从多侧面阐述了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确认采用中医药治疗是当今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方珉 《疑难病杂志》2003,2(3):177-179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脊髓内空洞形成。形成空洞的原因多种多样。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病临床表现是以受损阶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征 ,有些病人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自发性疼痛。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种手术方法 ,并达到了一定疗效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本病外科治疗的进展概况。1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分析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本病的所有特征。但对神经外科医生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当推Gardner的流体动力学理论和Williams的颅内与椎骨内压力分解理论。这两种观念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