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终生筛查一次的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探讨最具有成本效果的筛查起始年龄.方法 在农村地区选择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检查(VIA/VILI)、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Smear)和简易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检测(careHPV)3种筛查方法,城市地区选择PAP Smear、液基细胞学检测(LBC)、careHPV、HPV DNA检测(HC2)和LBC联合HC2检测(LBC+HC2)5种筛查方法.运用Markov模型,预测在不同筛查起始年龄终生筛查一次的远期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效果.结果 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各筛查方案队列人群20年后挽救的累积生命年分别为277.97年/10万人至2727.53年/10万人和134.02年/10万人至1446.84年/10万人;与对照组相比,各筛查方案每挽救一个生命年的成本分别在1520.99 ~ 2453.74元和3847.35~44 570.35元之间;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农村地区的优势方案依次为careHPV 40岁和careHPV 30岁起始筛查方案,城市地区的优势方案依次为careHPV 40岁、careHPV 30岁、HC2 30岁和LBC+HC2 30岁起始筛查方案.结论 如妇女终生接受一次筛查,农村和城市地区所有评价方案均具有成本效果,careHPV 40岁起始筛查是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最具有成本效果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淮安市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为本市食管/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3 - 2017年度淮河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洪泽、金湖和涟水3项目点的食管/贲门癌筛查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2 014例高危人群食管和贲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0.89%和0.18%,早诊率分别为88.83%和45.00%,治疗率分别为94.42%和95.00%。除食管浸润性癌外,男性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除贲门癌前病变外,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从时间分布看,近2年我市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食管阳性病例检出率总体较平稳,维持在1.00%左右,个别年份有波动,而贲门各级病变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淮安市食管/贲门癌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的有机结合,将会有利于促进癌症筛查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为优化核酸筛查策略、推动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8个地区,收集核酸检测筛查相关数据,构建Markov模型并测算8个地区核酸检测筛查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结果 8个地区人均筛查成本在21.6元~209.4元之间,核酸检测筛查效益成本比均>1,普遍具有成本效益。结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具有经济学价值,但仍有优化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及早发现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患者及癌症患者并督导其及早开展规范治疗,达到早诊早治,以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40~69岁人群开展健康因素调查对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症状和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以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者等高危行为者确定为食管癌筛查对象。采取内镜下碘染色、指示性活检筛查技术,所有病变的诊断以组织病理为标准。结果胃镜检查高危人群4 015例,食管活组织检查2 296例,查出各类食管炎1 087例,轻度不典型异型增生159例,中度增生33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各类癌共计30例,检出率为0.75%,其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1例,鳞癌可能浸润2例,粘膜内癌7例,浸润癌6例,贲门癌4例,早诊率60.00%(18/30)。结论通过食管癌筛查可及时发现早期癌症病例及癌前病变,使其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有效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普及癌症综合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病理阶段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食管癌不同病理阶段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为食管癌早诊早治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地区选取2007~2008年进入项目指定医院接受治疗的鳞重增及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管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收集其生命质量信息,并比较各调查时间不同病理阶段患者的得分差异。[结果]共收集到重度增生/原位癌患者132例、早期癌患者67例、中晚期癌患者71例。重度增生/原位癌患者、早期癌和中晚期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治疗前分别为0.886±0.082,0.805±0.123,0.658±0.163;治疗后1月为0.857±0.091,0.759±0.140,0.608±0.122;半年为0.874±0.062,0.785±0.127,0.640±0.150和1年0.888±0.049,0.800±0.130,0.651±0.134。不同病理阶段患者癌症普适性得分、食管癌特异性得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治疗前后均高于中晚期癌患者,说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肺癌筛查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评价肺癌筛查的经济性。方法:构建肺癌筛查决策树模型,对肺癌筛查及不筛查两种策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评价两种策略的成本与健康产出,并进行增量成本一效果分析,判断肺癌筛查策略的经济性。结果:肺癌筛查策略与不筛查策略相比,每多获得1个寿命年的成本为93 153元。结论:根据WHO推荐阈值,在人群中实施肺癌筛查是具有成本一效果的,应在人群中积极推广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盐亭县居民对癌症综合知识和食管癌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亭县发病率较高的乡镇高灯作为调查现场,以当地2007年参加食管癌筛查的201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评分后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有效问卷共2003份,有效率99.55%。调查对象癌症综合知识和食管癌防治知识平均得分(58.22±15.11)分,其中60分以上(及格)共1244人,及格率62.1%。[结论]盐亭地区居民对于癌症和食管癌防治知识的综合认知水平还较低,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相关知识在当地的普及,树立和增加当地居民参加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当地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率以及居民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策略措施的实施提供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成本效果、成本效用角度评价疾病的筛查方法和筛查策略.方法 以宫颈癌筛查为例,用VIA/VILI方法模拟对10万名妇女分别终身筛查一次,每1年、3年、5年、10年筛查一次,利用Markov模型预测从现在开始至20年后的宫颈癌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增加的QALY、减少的DALY等.结果 用VIA/VILI方法筛查在20年内可以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即使每1年筛查一次,增加1个QALY的费用仅为532元,减少1个DALY的费用为490元.每3年和每5年筛查一次增加1个QALY的费用相差不大,分别为223元和221元,减少1个DALY的费用都为208元.结论 VIA/VILI方法筛查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和效用,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每3~5年筛查一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女性乳腺癌不同筛查模式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12种由乳腺临床检查(CBE)、乳腺超声检查(US)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MAM)单独和联合使用组成的乳腺癌筛查模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为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筛查最优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利用2008-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同期开展的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和乳腺癌有组织筛查项目所获得的信息和成本数据,结合文献相关参数,建立Markov决策树模型。采用队列分析法,以1年为循环周期,共循环40年,模拟10万名45岁女性人群中各种筛查策略下的成本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作为筛选优势策略的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大小。结果 在10万名45岁女性中采用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两年1次CBE结合对阳性者进行US和MAM并联筛查的模式最具成本效果,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为182 526元,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为144 386元,在可接受的阈值内。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优模式下,上海地区因乳腺癌发病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 836元。结论 上海市女性两年1次CBE结合对阳性者进行US和MAM并联筛查最具成本效果。从社会角度,该筛查模式可以在上海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2014年城市居民癌症高风险率、筛查率和检出率,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选择4个辖区,选定目标街道和社区后,以社区为单位动员所有40~69岁常住户籍居民,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受有关癌症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高风险评估。检出的高风险对象免费接受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女性乳腺癌和大肠癌临床筛查,分析评估癌症的高风险率、筛查率和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49 574名有效调查和风险评估,其中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女性乳腺癌和大肠癌的高风险检出率分别为13.25 %、12.03%、20.38 %、18.36%和14.21%。5类癌症高风险率中上消化道癌最高,各种癌症风险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85,P﹤0.05);肺癌的高风险率高于肝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x2=1.602,P=0.21),肺癌男性高风险率是女性的3.69倍,肝癌男性高风险率是女性的1.25倍,肝癌各年龄组间的高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6,P﹤0.05)。单癌种、两癌种、三癌种、四癌种和五癌种同时高风险的比例依次为26.86%、9.68 %、4.50%、2.62%和0.35%。五类癌的筛查率分别为肺癌37.36%、肝癌 41.27%、上消化道癌19.82%、乳腺癌45.53%和大肠癌16.61%。肺癌或疑似肺癌检出率为0.49%,可疑肝癌检出率为0.12%,上消化道癌检出率为0.15% ,乳腺B超+钼靶BI-RADS4-5级检出率为2.27%,大肠癌检出率为0.17%。结论 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提高筛查率和早诊早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结直肠癌高风险评估与筛查情况。方法深圳市10区内选定社区45~74岁的本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评估出高风险人群并进行筛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53616份问卷,评估出高风险人群12310例(22.96%),男性(30.67%)高于女性(17.96%)。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结直肠镜检查4045例,筛查率为32.86%,男性(32.44%)低于女性(33.33%)。临床筛查共检出264例阳性患者(6.53%),男性(7.62%)高于女性(5.34%)。结论深圳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人群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重点关注深圳市老年人群的筛查情况。肠镜检查依从性较低,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检出率相对较低,积极引导高风险人群参与肠镜检查,提高检出率,实现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而胃癌筛查对其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筛查手段包括胃镜筛查、血清学筛查、幽门螺杆菌筛查、上消化道钡餐筛查,然而何种筛查手段具有最佳成本效果并不明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多种胃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以期为我国的胃癌筛查工作提供借鉴。目前几种筛查方法都符合成本效果原则,胃镜检查比消化道钡餐筛查有成本效果优势,幽门螺杆菌血清学筛查具有最佳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效果.方法 2016-2019年按照北京市农村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流程,以门头沟区40~74岁居民为筛查对象,通过结直肠癌风险评估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出高危人群.对评估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病变.结果 2016-2019年共计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度异型增生及以上病变(severe dysplasia and above, SDA)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进一步开展食管癌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2017年度淮河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3个项目点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碘染色)并经病理确诊的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SDA发病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年龄、人均年收入、直系亲属人数、女性、饮用自来水和经常食用腌晒食品共6个因素与SDA发病密切相关。≤60岁人群中,年龄、人均年收入、饮用自来水共3个因素与SDA发病密切相关。>60岁人群中,年龄、直系亲属人数、BMI、饮用自来水共4个因素与SDA发病密切相关。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三种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12、0.714、0.626,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SDA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提高食管癌检出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筛查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评价低发区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9年黑龙江省巴彦县和肇源县目标人群,年龄40~69岁,对符合条件的受检者采用内镜碘染色观察和指示性活检,计算检出率、早诊率等指标,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共筛查8 018人,共检测出上消化道癌42例,连续...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双流县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意愿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双流县妇女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意愿,为成都市双流县更好地开展子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市双流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对符合要求的30~59岁妇女开展子宫颈癌筛查,现场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意愿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20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统计学分析,仅有15.7%的人知道子宫颈癌早期发现能治好,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治疗后能活至少10年,以及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知晓率则更低,分别为2.7%和0.8%;仅有一半左右的人(50.9%)是因关注自己健康而参加本次筛查;87.8%的调查对象认为每年进行1次免费筛查可以接受;92.5%的人愿意支付一定的筛查费用;如果筛查后有可疑病症,98.1%的人会去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其中,65.3%的人会选择县级医疗机构、26.0%选择乡镇卫生院。结论成都市双流县适龄妇女对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可通过健康教育大众宣传等提高妇女对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其关注自身健康,以促进子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是进行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马尔可夫模型(Markov model)的基本原理、构建步骤、分析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通过中国社区人群中开展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筛查成本效果分析的实例,从模型构建、参数设置、软件应用、基础分析、敏感性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马尔可夫模型用于筛查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实施肺癌早诊早治项目,达到在城市肺癌高危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诊断,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予以早期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根据2012-2013年湖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选取长沙市城区五区(天心区、开福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模型选出筛查人群,使用低剂量螺旋CT照射的方法对纳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 2012-2014两年依据高危人群评估模型以及低剂量螺旋CT照射的方法共完成肺癌筛查6400例,共筛查出肺癌40例,阳性检出率625.0/10万,明显高于2011年全国肺癌粗发病率48.32/10万[1]。结论 开展肺癌早诊早治项目,能够提高肺癌早诊早治率, 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成本-效果分析,评估肝癌筛查、诊断、治疗和肝病精细化管理的健康获益和经济价值。方法:从卫生体系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对比肝癌风险分层筛查和长期监测随访与无筛查相比,在我国肝癌风险人群中的成本-效果。结果:对于肝癌风险人群,进行筛查与无筛查相比,具有成本-效果优势。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从40岁开始进行肝癌筛查并进行风险分层精细化随访管理,具有更高的经济性。结论:在肝癌筛查落地过程中,应提高风险人群对于肝癌筛查的参与度和依从性,纳入更先进的筛查手段,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引入创新支付手段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