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实验证明胶原蛋白底物具有刺激成软骨的作用,但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刺激成软骨作用的能力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Ⅰ、Ⅱ型胶原蛋白对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P3代人软骨细胞分别加入普通培养板、Ⅰ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继续培养。培养10 d内,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培养28 d后,采用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等方法检测3种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Ⅰ胶原蛋白、Ⅱ型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的量。结果与结论: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数量最多,增殖速度为Ⅰ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的2倍、普通培养板的5倍。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最少,与普通培养板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Ⅰ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中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糖胺多糖最多,与其他两种培养板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软骨细胞优于普通培养板,其中Ⅱ型胶原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培养软骨细胞时更能维持细胞形态,延长去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更利于细胞再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还没有研究比较不同种属来源蚕丝蛋白修复骨软骨的效果。 目的:观察桑蚕和柞蚕来源蚕丝蛋白支架材料修复骨软骨缺损的效果差异。 方法:取新西兰兔20只,制备单侧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实验1组将3层桑蚕丝蛋白支架粘在一起,充填于缺损处;实验2组将1个包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桑蚕丝蛋白支架与2个包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桑蚕丝蛋白支架粘在一起,充填于缺损处;实验3组将3层柞蚕丝蛋白支架粘在一起,充填于缺损处;实验4组将1个包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柞蚕丝蛋白支架与2个包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柞蚕丝蛋白支架粘在一起,充填于缺损处。术后8周,取关节骨软骨修复区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1组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缺损区全层;实验2组胶原纤维在修复区表面呈平行分布,在中间和底部呈垂直顶部的方向分布;实验3组在修复区表面可见胶原;实验4组在支架表面和底部可见软骨样细胞有成团分布。4个实验组修复区Ⅰ型胶原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实验1组、实验2组修复区Ⅱ型胶原蛋白呈微弱表达,实验3组、实验4组修复区Ⅱ型胶原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表明两种蚕丝蛋白均能修复骨软骨缺损,桑蚕丝蛋白倾向于形成骨组织,柞蚕丝蛋白倾向于形成软骨组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在压应变作用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以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海绵为支架材料,利用压应变加载装置对细胞.壳聚糖海绵支架材料的复合物进行体外动态加载,7d后植人大鼠背部皮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酸性糖胺多糖的分泌;利用材料试验机对组织块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从弹性模量方面对比工程化软骨与正常软骨的差异。在大小为1%、频率为1Hz的压应变条件下,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经体内移植后,分泌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及酸性糖胺多糖,其弹性模量较植人前显著增强。在压应变作用下,细胞复合壳聚糖支架材料可以形成初级的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4.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将二者以1∶2的比例混合培养负载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21 d,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培养     21 d后,激光共聚焦扫描可见细胞在支架表面分布均匀,逐层扫描后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结果表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利用软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适的培养条件。 目的:比较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和条件培养液2种不同的诱导方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特点。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耳软骨细胞,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液诱导成软骨的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以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及周期,糖胺多糖、甲苯胺蓝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以RT-PCR法检测诱导后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采用共培养方式诱导的软骨细胞,其生物学特性与采用条件培养液诱导的软骨细胞相比,前者优于后者,如分泌糖胺多糖的能力以及基质分泌量均较高。提示共培养方式诱导的软骨细胞更接近正常软骨细胞,更有利于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在海藻酸钠三维培养体系中软骨细胞存活时间延长,细胞外基质分泌旺盛。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复合载体对体外长期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学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将兔软骨细胞接种至以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壳聚糖、纤维连接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载体三维培养体系中,以平面培养作为对照。定期观察在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软骨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生长曲线差异,细胞上清液糖胺多糖含量差异。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在海藻酸钠复合载体中生长良好,生长旺盛,并形成球状细胞团,细胞分裂增殖活跃;培养2 d时复合载体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稍高于平面培养软骨细胞;培养4 d时可见复合载体培养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加快;培养6~14 d时复合载体培养的仍保持较稳定增殖,而平面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逐渐降低;复合载体细胞外液糖胺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平面培养软骨细胞。说明海藻酸钠复合载体可以长期培养软骨细胞并保持其生物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成软骨的可行性,以及能有效促进BMSCs的软骨向分化混合培养的比例.方法 以全骨髓法及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幼兔BMSCs、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软骨细胞,并分别对这2种细胞进行培养、扩传,将P2 BMSCs与P3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分为:BMSCs/软骨细胞为2/1及4/1的2个共培养组,软骨细胞组,BMSCs组,分别于第1,3,5,7,9 d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于第1、2、3周对4组的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及以RT-PCR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2种分离培养方法所得BMSCs及软骨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形态正常,各组增殖情况良好,1,3,5,7,9 d时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1与4/1共培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1及4/1共培养组在3周时以软骨样细胞为主,细胞呈均一异染,细胞被染成紫色,核仁染成深蓝色;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在1,2,3周时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和软骨细胞组3组之间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与BMSCs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BMSCs与软骨细胞体外共培养,可以被有效地诱导为软骨细胞,软骨微环境在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rBMSCs经TGF-β1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复合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仿生人工软骨. 方法 低温挤出成形法制备成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分离、培养rBMSCs至第3代,利用含有TGF-β1特殊诱导系统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14d后用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后与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并取第7、14、21d细胞复合材料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细胞贴附、生长、增殖状况,同时消化收集贴附支架第7、14、21d的细胞,行RT-PCR检测分化软骨细胞相关基因aggrecan、Co12A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bol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 rBMSCs经诱导后向软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见分化软骨细胞分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电镜扫描见分化细胞在支架材料分布均匀,黏附良好;RT-PCR及Westem-bolt检测示7、14、21daggrecan、Co12A1在mRNA水平、Ⅱ型胶原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结论 利用含有TGF-β1特殊诱导系统诱导rBMSCs分化的软骨细胞复合到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上,细胞生长良好,并能正常分泌软骨细胞特异细胞外基质,体外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结果不满意,需要新的手段,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较适宜做种子细胞诱导软骨,然而怎么能够使诱导的软骨具有功能需要研究。 目的:采用三维培养体系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微球向软骨分化。 方法:无菌切取吸脂术后脂肪组织,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成骨成脂肪诱导等鉴定,同时也给予合适的培养条件用三维培养的方式向软骨细胞诱导,并行阿利辛蓝染色鉴定糖胺多糖的合成,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称质量测量软骨硬度。 结果与结论:分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105,CD44,CD29均高表达,而 CD45,CD34低表达,并且成骨成脂诱导后细胞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三维培养法诱导的软骨细胞可表达大量糖胺多糖及Ⅱ型胶原。结果证实,三维培养法诱导人脂肪间充质细胞向软骨分化后,具有软骨细胞的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Ⅱ型胶原、Aggrecan蛋白的表达。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探讨鹿茸多肽对其软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组、鹿茸多肽组,分别采用普通培养液、诱导培养液、含10 mg/L鹿茸多肽的诱导培养液于离心管内进行培养;并取兔的关节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组。分别于1,2,3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T-PCR技术,对离心管内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状态的观察。 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培养2周后,细胞团块逐渐崩解,无法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诱导组、鹿茸多肽组细胞团块除有轻度收缩外,呈白色半透明状;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部分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表层细胞密度大;诱导组、鹿茸多肽组糖胺多糖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各时间点诱导组、鹿茸多肽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各时间点鹿茸多肽组糖胺多糖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均高于诱导组,但低于关节软骨组 (P<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且鹿茸多肽对其定向软骨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虽然在体外可以构建出软骨组织,但其与关节软骨质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兔气管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在自制羧乙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泡沫(NCECS-HA)支架合成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NCECS-HA泡沫支架.从6个月大的大耳白兔取气管软骨片段,Ⅱ型胶原酶消化,将所获得第3代软骨细胞种植于NCECS-HA三维支架上.细胞-支架复合物在24孔板中培养5 d以后,将其植入裸鼠皮下8周.然后取出分别进行HE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基质分泌情况.结果 8周后,构建出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示光泽良好,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支架复合物中的软骨细胞可以像天然软骨一样分泌糖氨多糖和Ⅱ型胶原.结论 生物材料NCECS-HA对于兔软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生物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胶原蛋白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和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膝关节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 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16周后,取膝关节软骨和交叉韧带,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软骨及前交叉韧带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 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膝关节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前交叉韧带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 < 0.05),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也显著降低(P < 0.05),提示骨质疏松可引起膝关节内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改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微载体上进行平板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并结合液态壳聚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比较兔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与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再分化能力。通过酶解法消化幼兔膝关节软骨后,得到种子细胞,分别进行单层和微载体三维培养扩增。通过评价细胞活性,倍增时间分析培养效果。并进行体外球型培养评价软骨细胞再分化能力,进行了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培养21天后通过组织学特种染色鉴定构建组织特性。结果微载体培养的软骨细胞可以保持良好活力和再分化能力,与单层培养体系相比较,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30.417±1.116ugGAG/mg样本)和(45.122±1.239ugGAG/mg样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可以加强细胞再分化能力。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合成后,可以在体外形成形态稳定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很难自行修复,研究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Ⅱ型胶原水平,DMMB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糖胺多糖水平。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传2代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结构与原代细胞相似,传3代后的细胞出现退变及凋亡改变。对体外培养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和正常髓核细胞的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进行检测发现,退变髓核细胞Ⅱ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水平及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髓核细胞,呈现去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单一的软骨细胞,探索体外成软骨的必要条件。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体外培养扩增,在较高的细胞密度下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微团培养(micromass culture)方式,诱导MSC分化为软骨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阿新蓝、甲苯氨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HE染色呈典型的细胞性软骨结构;阿新蓝染色阳性、甲苯氨蓝异染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MSC在体外分化为单一的软骨细胞需要高细胞密度、诱导因子TGF-β1及合适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在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猪小肠粘膜下层(SIS)表面的生长情况,探讨SIS由薄膜状重塑为海绵状后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BMSCs,流式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诱导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按Abraham法将猪近段空肠制备成脱细胞的SIS,再将薄膜状的SIS经液氮低温研磨制成微粒,交联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重塑形为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SIS。将软骨细胞与海绵状SIS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组织ColⅡ的表达;DMMB法测量葡萄糖胺聚糖(GAG)表达量。应用材料浸提液培养软骨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并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将糖胺多糖染成蓝色。脱细胞的SIS未见有核物质,海绵状的SIS具有大量较均匀的三维孔隙。软骨细胞能在材料孔隙内良好生长,软骨分化指标ColⅡ与GAG表达量明显增加;浸提液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重塑形后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SIS促进BMSCs来源的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型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诱导成年比格犬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成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比格犬股骨取骨髓10 mL,体外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扩增,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高密度细胞团块培养,诱导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诱导的软骨样组织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结论: 应用含TGF-β1的诱导液在体外可以诱导比格犬BMSC分化为软骨细胞,诱导的软骨细胞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 方法: 显微解剖出大鼠肋生长板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G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GC的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细胞生长动力学分析;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G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本实验分离的RGC中活细胞比例大于98%;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第6代细胞仍保持多角的形态;前4代细胞的每日倍增指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第5代后显著降低;原代培养的RGC中Ⅱ型胶原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大于95%,阿尔新蓝染色也呈阳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前3代RGC保持了在体软骨细胞的表型是研究软骨增殖分化调控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实验中发现生长分化因子5可以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在复合Ⅰ型胶原支架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尚未见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支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方法:从兔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免疫荧光对其表型进行鉴定。在复合Ⅰ型胶原支架条件下,加入外源性生长分化因子5对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在诱导14 d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对诱导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在诱导7,14和21 d时,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诱导的细胞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脂肪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梭形、多角形分布,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9d 阳性,CD106 阴性。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的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黏附良好,增殖能力旺盛,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说明生长分化因子5能够成功诱导复合Ⅰ型胶原支架的脂肪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再生和重建软骨是目前修复软骨组织缺损效果最好、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和交联透明质酸钠为支架材料,开发一套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完整方案。 方法:分离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滴加于交联透明质酸钠支架上,体外复合培养21 d,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制备冰冻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接种于交联透明质酸钠支架材料后,可贴附于支架上生长,并且大量细胞聚集成团,在支架材料的纤维间隙中生长或呈单层细胞附着于支架材料纤维。细胞-支架复合物表达软骨组织特异性蛋白聚糖基因和Ⅱ型胶原α1基因,以及软骨组织特异性蛋白Ⅱ型胶原蛋白,可维持软骨细胞表型。表明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物在体外培养可形成软骨细胞外基质,有望获得组织工程软骨组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