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重症肺炎(肺脾气虚证)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中益气汤组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补中益气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第1、3、5、7天运用床旁超声测定患者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率以评价膈肌功能,并计算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3、5、7天膈肌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中益气汤组治疗第5、7天吸气末膈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3、5天膈肌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补中益气汤组膈肌增厚率[(40.87±16.48)%]高于对照组[(32.49±13.34)%](P <0.05)。两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别为(19.00±6.69)分、(17.73±6.02)分,治疗后分别为(11.82±4.51)分、(12.45±2.3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补中益气汤组脱机成功率为63.6%,对照组为51.5%,补中益气汤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有利于增...  相似文献   

2.
《四川中医》2021,39(2):186-18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对患者超声下膈肌形态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VIDD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超声下膈肌形态功能参数[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M_(QB))、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_(DB))、膈肌厚度(TD)]、动脉血气指标[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DM_(QB)、DM_(DB)、TD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H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但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PaO_2较治疗前变化不显著(P均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PaCO_2变化不显著(P均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MDA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SOD、GSH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治疗VIDD有助于患者超声下膈肌形态功能参数改善,使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疗效及对膈肌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治疗至撤机时。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呼吸机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记录2组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肺顺应性(Cdy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呼吸做功(WOB)、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以上呼吸力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血乳酸(Lac)、氧合指数、膈肌运动度(DE)、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膈肌收缩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疗法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呼吸力学和肺氧合功能,提高膈肌功能,并降低NT-proBNP和hs-CRP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体位改变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两项治疗:(1)EDP治疗;(2)体位改变。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下列指标:(1)每组患者治疗后的前3日排痰量,第1、2周平均每日排痰量;(2)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3)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4)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排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第1周、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对照组第1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无明显变化(P>0.05),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3周后,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膈肌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DP联合体位改变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膈肌活动度,减少痰量,缩短肺部感染者发热时间,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减少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生黄芪对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对撤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58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有创通气的患者,统一采用辅助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6 h后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方法予以浅镇静,气道管理;同时予氨溴索化痰,能全力胃肠营养支持,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黄芪120 g、川芎10 g,每日1剂,分2次鼻饲,每次50 mL,疗程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膈肌功能以及撤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最大吸气压力(MIP)、潮气量(Vt)、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活动度(DE)在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DE对预后的判断价值较高(P=0.000);且实验组的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14,P=0.032),撤机成功率高。结论大剂量生黄芪能够改善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 14 d。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 (WBC) 、C反应蛋白 (CRP) 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 肺部感染评分 (CPIS) 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1) 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CRP水 平均明显改善 (P<0.05) ,且观察组在改善WBC、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后, 2组患者的CPIS评分明显改善 (P<0.05) ,且观察组在改善CP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治疗后,2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明显改善 (P<0.05) ,且观察组在改善膈肌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 (33/36) ,对照组为75.00% (27/36)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能明显促进患者炎症因子的吸收,改善膈肌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三焦调气针法;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炎症因子;膈肌活动度;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与体外膈肌起搏对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早期肺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体外膈肌起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体外膈肌起搏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第3天、第7天血气分析结果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3、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天体外膈肌组Pa CO2高于针刺组P 0. 05;治疗后第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7天体外膈肌组与针刺组Pa CO2统计学无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比较,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起搏组相对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 0. 05)。结论针刺足三里及体外膈肌起搏可明显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病程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膈肌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2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撤机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膈肌运动度、膈肌收缩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 d、5 d、7 d后的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Vs)和血管阻力指数(R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意识清楚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不仅能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和膈肌功能,还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对神经和呼吸系统具有显著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法配合膈肌训练对其运动功能及运动控制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益气化瘀法配合膈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运动控制能力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SS评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更低,FMA、CCR等指标明显更高(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法配合膈肌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疲劳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促进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呼吸肌训练治疗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呼吸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呼吸肌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最大吸气压、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膈肌生理指标(膈肌运动度和膈肌厚度)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膈肌生理指标及氧分压、氧合指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膈肌生理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呼吸肌训练是一种治疗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膈肌运动度。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的使用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较为常见, 但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由于原发病以外的多种因素导致撤机困难, 其中腹腔内高压、镇痛镇静药物蓄积、膈肌功能衰弱等是导致撤机困难的常见原因。针刺疗法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发挥镇痛镇静效果、恢复膈肌功能的作用, 可通过纠正不同并发因素优化机械通气撤机方案, 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在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呼吸机依赖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和肺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氧合指数(P/F)、最大吸气负压(MIP)、咳嗽峰流速(PEF)、膈肌位移(DE)、膈肌增厚分数(DTF)、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24 h再插管率、撤机成功率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PEF、MIP、DE、DTF均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24 h再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治疗肺肾气虚型呼吸机依赖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F,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膈肌运动度,改善呼吸功能,减少24 h再插管率,提高撤机成功率,还能降低CPIS评分,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巧迪  应一  王潇潇 《新中医》2022,54(4):151-15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背俞穴联合EDP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膈肌运动度、膈肌厚度、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将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应用到机械通气膈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86例机械通气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接受EDP治疗,比较两组右侧膈肌增厚分数(DT...  相似文献   

15.
胡靓  曹樟全  陈彩 《新中医》2023,55(13):156-159
目的:观察粗针针刺膻中穴辅助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机脱机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ECOPD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膈肌起搏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粗针针刺膻中穴治疗。比较2组呼吸机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28 d死亡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膈肌功能与肺功能、血气指标、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基线时,2组膈肌移动度(D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时,2组DE、FEV1%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基线时,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时,2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气球吹摆法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气球吹摆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气球吹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气球吹摆法功能训练,温针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配合气球吹摆法功能训练。观察4组治疗前后膈肌功能、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变化,并比较身体各项指标消失或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膈肌增厚分数、膈肌收缩强度高于治疗前(P<0.05),膈肌收缩速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膈肌增厚分数、膈肌收缩强度高于气球吹摆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P<0.05),膈肌收缩速率低于气球吹摆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P<0.05)。4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高于治疗前(P<0...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评估肺部超声、膈肌超声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价 值。方法:纳入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 90 名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48 h 的患 者,自主呼吸试验(SBT)开始后分别用床旁超声测量肺部超声评分(LUS)、膈肌增厚分数(DTF)并送检血清 NT–proBNP,成功通过 SBT 1 h 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撤机结局及 LUS、DTF、NT–proBNP 的预测价值。 结果:90 名患者中,68 名(75.6 %)撤机成功,22 名(24.4 %)撤机失败。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 LUS、DTF、 NT–proBNP 均与有创通气患者撤机失败有关(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 LUS、DTF、NT–proBNP 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3、0.87、0.82,预测撤机失败的阈值分别为 LUS ≥ 18 分、DTF ≤ 32 %、 NT–proBNP ≥ 1374 pg·mL-1,三者联合预测撤机失败的 AUC 为 0.90,较单项指标更高,其灵敏度为 91 %,特异度 为 78 %。结论:肺部超声、膈肌超声及 NT–proBNP 能较好的预测撤机失败,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比单项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痛点、心俞放血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电针联合颈肩部压痛点放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心俞放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痛点、心俞放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优于电针联合单纯痛点放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观察组予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评估2组下肢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PT),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提高(P<0.05),患侧屈肌群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肌力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疗效优于电针联合TDP理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黄老消肿止痛膏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周围肿痛的疗效,探讨其在加速术后康复及改善关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因膝骨性关节炎接受单侧TKA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冰敷术区,并予常规止痛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开始予黄老消肿止痛膏外敷术膝,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周径(髌骨上缘10 cm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膝活动度及患膝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第 1 天,2 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术后第 3 天、第 7 天、第14天和对照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的患肢周径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 天对患肢周径的缩小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对疼痛VAS评分的下降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第14天,2组患者的患膝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14天对患膝活动度的提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4)术后第7天和第14天,2组患者的患膝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膝功能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老消肿止痛膏可有效减轻TKA术后肿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患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