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7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行综合治疗,8例行非综合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65个月,总的生存期为6~63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其中1年生存期为77.8%,2年生存期为48.1%,3年生存期25.9%.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非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2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病理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预后较差,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6 5岁。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半年 ,伴头痛 ,无发热 ,视力差。查体 :神志淡漠 ,心肺未见异常 ,双下肢肌力II~III级 ,腱反射减弱 ,巴氏征 (- ) ,行腰椎穿刺 ,测脑脊液压力 2 70mmH2 O。CT检查 (见图 1,2 ) :平扫示 ,第三脑室受压上抬 ,两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周围脑白质密度减低 ,鞍上池内见类圆形直径大约 1.4cm密度增高影 ,增强扫描 :病灶明显强化 ,边缘规整 ,其内强化不均 ,两侧裂池、脑沟变窄 ,四叠体池存在 ,中线居中 ,幕下结构未见异常 ,蝶鞍扩大 ;冠状位重建显示肿瘤从鞍上侵入鞍内 ,呈束腰征。蝶鞍无明显扩大。MR…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8岁,发现左胸肇包块2个月,近期渐增大,时感局部疼痛.发病以来无胸闷,无咳嗽,不发热.查体:左下胸壁腋中线部位可扪及约5 cm×5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界欠清,活动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WBC 10.23×109/L,单核细胞1.23×109/L,单核比率12.90%;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淋巴结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待除外. 相似文献
5.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罕见.本例患儿出生四十月,被发现右下颌尖牙医牙槽突有一2.OХ2.OХlcm肿物.色泽淡,质硬,固定。 相似文献
6.
脊髓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性 ,4岁。因双下肢瘫痪 1月余 ,尿失禁便秘 10天入院。查体 :脊柱无畸形 ,双上肢活动好。双下肢皮肤触、痛觉减弱 ,肌力Ⅱ级 ,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亢进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示蛋白升高。入院初诊 :脊髓肿瘤 ?经治疗无效死亡。病理检查 巨检 :脊髓全长 33cm ,硬脊膜灰白 ,光滑 ;软脊膜与脊髓粘连 ,不易剥离 ,在马尾处有 6个直径 0 5~ 1cm大小的椭圆形结节 ,质中 ,包膜完整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切面灰白 ,无出血及坏死 ,脊髓外观未见肿物。剖开脊髓 ,见各段脊髓均有肿瘤从外至内呈浸润性生长 ,暗灰色 ,浸润厚度为 0 9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对1例结肠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组织形态主要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多边形细胞和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以MBP、NSE、HMB45、S-100和vimentin阳性为特点。电镜下细胞内可见Ⅱ~Ⅳ期黑色素小体,细胞外有不完整的基底膜及长间距胶原。结论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发生于结肠尤为罕见。病理诊断应结合病史、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特点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腹腔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患,49岁,于2002年6月出现无诱因左上腹疼痛,曾于外院行超声及CT检查,发现腹腔盆腔多个肿块,怀疑结核并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002年9月28日在外院行腹部穿刺活检,见送检组织中有灶性小圆细胞浸润,性质待定。病人大便呈白陶土色。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血生化:TBIL、DBIL、IBIL、AST、ALT、r-GT均增高。病人于2002年10月14日收入我院,并于2002年10月22日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腹腔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最大者约21cm×11cm,密度不均,其内见点状钙化(图1),壁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均受累,脾内多个低密度灶,胆囊窝少量积液。增强扫描腹腔内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脾内低密度病变显示更清楚(图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s,pPNET)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5月的15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3岁(11~55岁)。原发部位:骨6例,软组织4例,胸壁1例(Askin瘤),纵隔1例,后腹膜1例,肾脏1例,头皮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或放疗以及全身化疗。化疗方案有3药联合[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氮烯米胺、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或2药联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甙、异环磷酰胺+阿霉素)。结果:5例辅助化疗的患者均无复发(随访期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10例姑息化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3例、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3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3例(其中2例病死),总有效率(CR+PR+SD)达70%;3例PD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分别是2.4、7、8个月。所有病例中位生存期尚未达到。结论:p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和异质性的肿瘤,预后差,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VAC/IE交替方案治疗pPNET是有前景且安全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和尤文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和尤文肉瘤(E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 用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19例PPNET和ES进行观察,3例标本做电镜检查。结果 12例PPNET,年龄2~11岁,平均6.5岁;男8例,女4例,病变位于股骨3例,肩胛骨3例,左小腿1例,镜检:PPNET瘤细胞百列呈实性片状、分叶状、腺泡状和索条状,12例均见Homer-Wright菊形团;ES瘤细胞形态与排列和PPNET相似,但胞浆透明,未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PPNET和ES均表达12E7,每例PPNET都表达2项以上神经标志,而ES仅表达1项,结论 PPNET和ES为儿童常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Homer-Wright菊形团和神经标志至少2项阳性为诊断PPNET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原发大网膜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7岁,因腹胀、乏力20d,伴食欲不振、右下腹持续胀痛5d来诊。查体:生命体征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肺呼吸音粗糙,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未见肠型,触诊有轻微抵抗、充实感,未扪及确切包块,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退。X线表现:左肺炎变可能性大,结核待除外。CT表现:卵巢癌腹膜广泛转移,腹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血沉70mm/h,结核抗体阴性。腹水常规:红色浑浊,有凝块,雷凡他试验( )。 相似文献
12.
13.
腹腔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4岁.以间断性上腹痛一周,加重一天为主诉入院.疼痛为阵发性胀痛,部位固定,进行性加重.查体于剑突下扪及一包块,质韧,界不清,活动差,有压痛.CT检查:平扫示腹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包块堆积融合,最大约9.0 cm×7.2 cm×7.8 cm,累及肠系膜、网膜囊及后腹膜,密度不均,可见点状钙化,斑片状坏死及较大范围实性密度,CT值约19~46 HU(图1A).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至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内见膜状分隔(图1B),肠系膜血管及门静脉被包绕.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左髋肿物世行性增大3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005年2月发现左髋部核桃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未做治疗.后包块生长迅速.2005年5月包块增大至拳头大小,局部有隐痛.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缓解,1周前出现疼痛加重,尤以夜间疼痛为接连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PNET)极为罕见 ,我们遇见 1例胸壁PNET ,先后两次手术均证实。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19岁 ,右上胸疼痛约 2年 ,并放射至右上臂 ,无其它特殊症状。X线平片表现 :右上胸部类圆形高密度影 ,密度尚均匀 ,边缘光滑 ,肋间隙无明显增宽 (图1)。CT表现 :平扫显示右前胸壁肿块 ,宽基底与胸壁接触 ,向胸腔内突入 ,边界清 ,密度尚均匀 ,CT值 4 0~ 5 2Hu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边缘部CT值 80Hu左右 ,中央部显示有坏死区 ,强化不明显 (图 2 )。CT诊断 :右胸壁神经纤维瘤 /… 相似文献
16.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围绕PNET的概念,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综述。1经典中枢PNET的概念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PNET)首先由Hart等[1]于1973年提出。其特点是:①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②主要发生于早龄期;③临床表现高度恶性;④多发生于大脑半球深部;⑤肉眼界限明显,多伴出血、坏死与囊性变;⑥光镜下由致密深染的小细胞构成,故又称蓝瘤(bluetumor)。核分裂像较多,无特殊排列,至少90%的细胞缺少分化特征,但可见到局灶性向神经元和/或神经胶质分化的证据;⑦间叶成分明显。以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Askin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1例Askin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Askin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见;(2)Askin瘤一般较大,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瘤细胞由小圆细胞构成,有菊形团;免疫表型:CD99、NSE、VIM、S100阳性;电镜下观察到肿瘤细胞胞浆内神经内分泌颗粒;(3)X线表现为单侧胸腔巨大组织肿块,可累及胸膜、膈及肋骨;CT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内部密度、明确肿瘤的范围、显示肺内的转移、肿块与肺、胸膜、纵隔的关系以及肋骨破坏的情况;而肿瘤对胸壁肌肉、胸膜及外周肺的浸润以MR显示更清晰。结论:Askin瘤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均为非特征性表现,最后诊断须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