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参,又名吉林人参、野山人参、移山人参、高丽参等,性味甘、微苦温,可入肺、脾二经,有补气调中,生津宁神之功。 人参为比较名贵的补气药,历代医家均言其有“大补元气”之功,《本经》言其“主补五脏,明目益智,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2.
人参     
<正> 人参,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入药。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本品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故自汉代始,即用本品医病健身。如《金匮要略》人参汤,即人参、干姜等品组成。年老休衰,脾胃虚寒者用之,可益气温中,纳香人健。《和剂局方》五补圆,以人参为主,配以茯苓、熟地、牛膝等。功能补诸虚,去百病。久服,步健目明,发白变黑,其寿自永。人参、熟地同用,益气养血力胜。如《景岳全书》的五福饮、两仪膏。  相似文献   

3.
人参皂甙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人参皂甙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厦门制药厂朱建明(361000)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人参味甘,有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营养卫之功能。由于人参的重要药用价值及经济意义,故对人...  相似文献   

4.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唐容川遵先贤之旨,"伸古人所欲言,补前贤所未备",其《血证论》为人参辨析:"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宫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笔者现结合《血证论》所阐述水与气之间的关系,将人参补气生津、益元启源功  相似文献   

5.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1]。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人参配以其他方药可治疗消渴。糖尿病为代谢疾病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慢性并发症[2]。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力、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人参多糖、人参糖肽、人参提取物等有一定程度的降血糖作用。现  相似文献   

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方由炙厚朴、生姜、半夏、炙甘草、人参组成。是仲景为太阳病汗后中阳被伤,气滞腹部胀满而设。方用厚朴苦泄行滞以消胀满;半夏生姜辛开苦降,通阳散结;人参甘草味甘培土补中。由于本方,功可补虚行滞,因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皂苷对心肌缺氧缺血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洋参(Panaxquiquefoliuml)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西洋参归经入心、肺、肾三经,其味甘、微苦,性寒、属凉药。有补元气、益肺阴、清虚火、养胃生津止渴、清暑解酒、提神等作用。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  相似文献   

8.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味甘而微苦 ,性微温而不燥 ,功擅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增智 ,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 ,味甘咸性温 ,《本草纲目》载曰 :“生精补髓 ,养血益阳 ,强健筋骨。”二药一擅大补元气 ,一能补肾益精 ,合用则阳得阴助 ,阴得阳化 ,功专补肾气 ,益精血 ,可用于肾亏、精血虚衰诸症。历代医家选用人参、鹿茸组成的方剂较多 ,《普济方》中含参、茸的方剂就有 116首 ,而且这些方剂的功用、主治颇有雷同之处 ,可见 ,参茸在方中可能发挥着主导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二药配伍的作用机理 ,兹从…  相似文献   

9.
四、配麦、味治气津两伤人参,补气且能生津。然对气津两伤之证,人参之补阴不足以生津,故配用养阴生津之麦冬,参冬味伍用,尤有润养益气之能。五、配兹补阴血药治气血虚弱脾气虚则化源不足。本品味甘归脾,能补脾益气,故人参用之宗旨有二:一为补气则能生血,是气血同源,阳生阴长之意。正是《本草发挥》所述:“仲景以人参为补气者,羌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阴长,血乃旺实。若阴虚单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二为人参味甘归脾能补血,恰是《景岳全书》之文理:”唯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气味俱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治气血虚弱而致苍  相似文献   

10.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7,28(12):1072-1075
人参在我国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2 ̄250年间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已有人参的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正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9.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