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系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时自体髂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分成对照组(A组)、去势组(B组)、系统应用唑来膦酸组(C组),B、C组行去势手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B、C组家兔行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作骨缺损,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种植体植入术.自体髂骨移植及种植体植入术后3d,C组家兔开始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皮下注射,每3周1次.种植体植入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片检查、显微CT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X线片显示所有标本均正常愈合;显微CT检查及定量数据可见A组植骨块内骨小梁粗大、密集、连续,骨皮质较厚,植骨块和原有骨质之间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丰满;B组植骨块及皮质骨较薄,内层骨皮质改建接近消失,骨小梁较稀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较少;C组植骨块也较厚,骨小梁密集,骨小梁直径较A组细,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新生骨小梁,但比A组骨量少.骨组织体积比、骨结合率在A组最高,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骨小梁厚度则是A组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A组和C组旋出力矩明显高于B组.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会使移植骨皮质骨变薄,松质骨量减少,从而降低植骨区种植体的骨性支持,减弱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通过应用唑来膦酸涂层种植体,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对种植体周围自体骨植骨愈合的不良影响,增加植骨区内的种植体周围骨量,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人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人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 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 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 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粗糙钛表面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粗糙钛表面沉积薄层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征,分析锶元素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大鼠BM SCs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和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分泌的影响。结果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不影响细胞增殖,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金属钛种植体粗糙表面一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和粗糙组,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可增强B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矿化结节形成,提高细胞骨钙素的分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亦表现了比粗糙组更好的生物活性。结论应用电化学沉积技术进行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可以促进BMSCs成骨分化、种植体周围新骨早期形成,提高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比较珊瑚颗粒和羟基磷灰石 (HA)颗粒在即刻种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犬股骨中 ,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分别植入HA和珊瑚颗粒 ,并设空白对照而成 3组 ,进行比较观察 ,术后 2 ,3,4个月处死动物 ,通过X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结果 :植入植骨材料充填种植体周围骨空隙后 ,术后 4个月 ,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紧密 ,珊瑚颗粒几乎完全降解吸收 ,而HA颗粒基本无变化 ,未植入植骨材料的空白对照组 ,4个月时颈部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结论 :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大于 1mm以上应植入植骨材料。作为植骨材料 ,珊瑚颗粒较HA颗粒有更好的骨引导活性 ,能降解吸收为骨组织替代 ,而HAG不能吸收 ,影响骨改建。  相似文献   

6.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 拔除 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 2 mm、 4 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 3周、 6周、 12周、 24周处死动物各 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 2 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 4 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 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两种植骨材料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张黎  郑根建  张治汉 《吉林医学》2012,33(13):2695-2697
目的:探讨即刻负载条件下,RGD多肽涂层对微型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8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胫骨平行植入2枚附着RGD多肽涂层微支抗种植体,右侧为2枚未经RGD多肽涂层附着处理的对照组。根据种植体即刻负载力值的不同,分为200 g、400 g。种植后1周、2周、4周、8周分别处死两组实验对象,通过推出实验测试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在200 g、400 g力加载中RGD多肽仿生修饰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第4、8周时,RGD多肽仿生修饰组骨的力学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的结合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D多肽仿生修饰微支抗种植体能够加强微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六钉固定结合后外侧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本院行传统跨伤椎4钉固定后外侧羟基磷酸钙植骨融合组(A组)60例。行经伤椎6钉固定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组(B组)56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B组的末次随访时复位丢失率小于A组。A组内固定失败率高于B组,植骨融合率低于B组,三组P值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六钉固定结合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和中轻度爆裂性骨折的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上颌窦开窗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行上颌窦开窗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60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1组采用BI-OSS进行植骨,对照2组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进行植骨,观察组采用BI-OSS混合同种异体冻干骨进行植骨。记录并统计三组剩余骨高度、垂直骨高度保留率及种植体的稳定系数;记录并统计三组术后渗血、感染、上颌窦前壁黏膜剥离穿孔、骨组织结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剩余骨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体的稳定系数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垂直骨高度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渗血、感染、上颌窦前壁黏膜剥离穿孔、骨组织结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SS混合同种异体冻干骨在上颌窦开窗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修复效果及种植体的稳定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稳定性.[方法]将同一规格的3种不同植入体(Ti,HaTi,rhBmp-2HaTi)植入狗股骨,术后3、6、16周分别处死3组动物,通过顶出试验、扫描电镜等检查手段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早期植入体的界面抗剪切强度比较Ti<HaTi<rhBmp-2HaTi;6、16周组rhBmp-2HaTi与HaTi植入体界面分离、破坏发生在新生骨内部和骨-涂层两部分,涂层内部无破坏.[结论]该种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很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结合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成年杂种犬为实验对象,以未涂层纯钛种植体为对照,用定量组织学方法研究两种羟基磷灰石(HA1和HA2)涂层种植体穿骨皮质种植1、3、6个月后,种植体-骨组织界面骨融合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均能在种植早期加速界面骨融合的形成,其中HA2涂层种植体的骨融合指数在各种植程期均高于HA1涂层和未涂层纯钛种植体,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探讨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2005年我院16例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6例骨移植均成功,无植骨感染;79颗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正常,3颗种植体松脱.[结论]术前、术后充分和合理的护理是植骨成活、预防感染、种植体植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mm、4mm)2组,每只狗植人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体形态及进行X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等,比较联合RBM+ACB+HCA移植(A组)、自体骨移植(B组)及HCA移植(C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示A、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ALP开始均升高,4周时A、B组血清中ALP浓度都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血清中AL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时3组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RBM+ACB+HCA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RBM与ACB复合填充的HCA可明显促进HCA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日立S—520扫描电镜,对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烧结涂层复合骨形成蛋白移植于15只成年狗颌骨内2~16周标本进行骨界面观察和成骨量测定.就种植材料,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种植体与骨组织间隙大小,骨形成蛋白等及成骨时间和量作了分析.实验组2~4周成骨量是对照组的1~2.5倍,成骨时间早,量大,成熟快,骨性结合好.  相似文献   

18.
何亮  时玉梅  郑金曙 《河北医学》2010,16(9):1098-1101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中对软、硬组织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在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eplaceTM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采用切削法或骨挤压法制备种植体窝,在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颗粒、Interpore 200TM多孔羟基磷灰石颗粒,Bio-OssTM颗粒多孔骨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植入。种植体和植骨材料植入后的软组织创口采用自体咀嚼粘骨膜滑行瓣或旋转瓣进行关闭。结果:13例即刻种植18枚植体,均达利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植骨材料及自体咀嚼粘骨膜瓣也正常愈合。13例患者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根形螺纹纯钛种植体、骨挤压植入法、微创取骨法和骨磨制骨法等配套种植技术,自体骨颗粒及混合人工骨颗粒等植骨材料植入,自体牙龈粘骨膜瓣移植在即刻种植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植人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及x线检测。结果:(1)3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2)A、C组骨生成、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B组;(3)A、C组骨缺损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C组骨缺损均于术后8周愈合.B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与自体骨移植在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前牙种植并行牙槽嵴骨增量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3例,采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的方法;B组23例,采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牙槽嵴宽度、骨增量效果及术后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术后A组牙槽嵴平均宽度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6.9±0.5)mm比(5.6±0.3)mm,P<0.01];A组痊愈率为94.1%,B组为60.0%,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种植体4个月,A组无松动率为91.2%,B组无松动率为50.6%,A组稳定性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和人骨形成蛋白可显著增加患者牙槽嵴骨量,有助于术后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