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通关利咽汤、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116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采用通关利咽汤、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神经营养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10%较常规组的74.14%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SWAL-QOL评分较常规组高,SSA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NGF水平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通关利咽汤、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神经营养指标,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3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2组间对比。结果:通过MMSE与MOC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MMSE与MOCA积分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临床意义,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调督任针法对初发型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治疗组针刺后溪(双)、列缺(双)、百会、印堂穴;对照组予口服百忧解。结果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因子的调节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督任针法对初发型PSD有肯定疗效,对调节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因子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艳  裴胜利  杜谢琴  刘英  黄媛 《全科护理》2021,19(21):2962-2964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与单纯药物治疗护理相比,可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筋滞骨错论指导下调脊通督针法联合动态调整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8例.单一组采用动态调整手法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采用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  相似文献   

6.
盛鹏杰  赵娜娜 《新医学》2020,(2):146-149
目的评估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督任镜通针法联合超觉静坐训练对卒中后疲劳(PSF)的疗效。方法将60例PS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督任镜通针法及超觉静坐训练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取穴针炙。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主动运动时间及肺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的FSS评分、NIHSS评分、主动运动时间及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SS评分、NIHSS评分、主动运动时间及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督任镜通针法联合超觉静坐训练及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有助于PSF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认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青少年睡眠习惯问卷(ASHQ)观察各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认知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疏肝健脾、通督调心"针灸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针灸组和西药组对照治疗抑郁障碍患者,西药组口服百忧解(氟西汀胶囊),针灸组予"疏肝健脾、通督调心"针法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中医症状评价量表来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不良反应量表检测不同治疗手段的副作用,治疗8周后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灸组和西药组疗效相当,针灸不良反应少。结论:"疏肝健脾、通督调心"针法针灸治疗抑郁障碍(肝气郁结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经济负担轻,适益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2周后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和PSQI评分减少率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有效率统计治疗组96.67%、针刺组93.33%、药物组73.33%,3组比较治疗组和针刺组比药物组的疗效更显著;平均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3.167±0.254)、针刺组(5.533±0.317)、药物组(2.933±0.244),3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组比针刺组起效更迅速。结论: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更显著,起效更迅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风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运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周期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66例患者治疗后通过数据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FMA、ADL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改善了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符合静脉溶栓的且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病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患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接受“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90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给予“通督调神”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百会穴调督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用失眠改善有效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失眠改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百会穴调督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睡眠、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经颅磁刺激方案对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组依据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rTMS治疗;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以及家庭睡眠习惯调查表(FISH)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后CARS、ATEC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的CARS、ATE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后CSHQ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FISH评分显著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CSH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S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ERP结果进行个体化rTMS治疗方案对ASD合并睡眠障碍患儿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rTMS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CS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HAMD和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阳疏肝汤联合安神益智针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武威市民勤县泉山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安神益智针法,观察组采用温阳疏肝汤联合安神益智针法.比较2组疗效与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肾化痰汤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痰汤。对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痰汤联合疏经通督推拿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SPIEGEL量表、阿森斯睡眠评定量表(AIS)进行评分。同时,对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以及变异性等方面也进行临床统计。结果:2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AI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间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间安全性评价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住院费用评价、住院时间评价、满意度评价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间变异性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04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高,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并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各项睡眠指标,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结束后1月时睡眠障碍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一般情况、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的PSQI及SRSS量表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1%、S2%、(S3~S4)%、REM%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按监护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治疗16周;前4周对照组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研究组则采用rTMS结合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都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在基线期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4周时及治疗16周时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家庭睡眠习惯调查(FISH)评估患儿睡眠症状、睡眠习惯。 结果: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在CSHQ总分、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方面,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睡眠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习惯改善情况,FISH各睡眠习惯因子及FISH总分,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rTMS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睡眠习惯,且疗效在rTMS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rTMS应用于学龄前ASD患儿安全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