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及其功能。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并纯化健康对照大鼠及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大鼠血浆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获取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外泌体标记蛋白鉴定;提取外泌体总RNA,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miRNAs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外泌体miRNAs的差异表达,预测其靶基因并分析其靶基因的潜在功能。结果:透射电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 Blot的结果均显示外泌体提取成功,电镜下形态为典型茶托样,平均粒径为136.2±1.56nm,标记蛋白TSG101、CD9均为阳性;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实验组有152个血浆外泌体来源miRNAs表达显著改变,其中104个表达显著上调,48个表达显著下调。GO分析显示靶基因功能富集细胞器、细胞质上,与离子结合、ATP结合、催化活性等功能相关,参与系统的发展、细胞器物质代谢过程等。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KEGG通路分类统计显示在细胞间紧密连接、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轴突导向、突触囊泡周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来源外泌体对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的影响,从外泌体水平探讨骨髓瘤患者中NK细胞功能缺陷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 8226、U266培养上清液中外泌体,并采用电子显微镜鉴定外泌体的大小;提取人原代NK细胞,将40μg/ml外泌体与NK细胞共培养后,于0、1、4和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NKp30、NKG2D和NKp46的表达。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现囊泡状,大小30-100 nm;骨髓瘤细胞来源外泌体与NK细胞共培养后,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来源外泌体可以抑制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释放的含多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细胞外囊泡亚型,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细胞间通讯介质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血小板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血小板源性外泌体(platelet-derived exosomes)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外泌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碘水平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 microRNA, mi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其共同点,为筛选不同碘水平下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0例不同碘水平下甲状腺结节患者及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砷饰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清碘水平;提取外泌体miR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血清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差异靶基因,并进一步进行CO( Gene ontology)分析和KEC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Genomes)分析。结果在不同碘水平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与健康人群中存在6个表达下调的miRNA,分别为 miR-324-5p.miR-6511b-3p, miR-9903 ,miR-550a-3p、miR-50O1-3p、miR-3688-3p。差异表达的外泌体 miRNA可调控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及NF-KB信号通路。结论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miRNA,有望作为不同碘水平下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外泌体(exosome)是由晚期内涵体产生的,直径为30~100nm的小囊泡。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树突细胞和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众多的研究证实外泌体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因此,探讨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对于发展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7-01/2006-02有关外泌体肿瘤治疗的文章,检索词“exosomes,tumor”。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外泌体生物来源、制备、生物功能的研究。②有关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的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2篇有关外泌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文章,选其中与树突状细胞及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关研究28篇进行归纳总结。资料综合:①外泌体的生物来源:外泌体的前体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一般认为,具有多泡体的细胞均有分泌外泌体的潜能,而且对于外泌体表面特征性蛋白质的研究也证明了他们的多囊泡体来源。②外泌体的制备:通过对多种外泌体体制备方法的综合分析,将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分为3种:经典的制备方法,有抗体包被的磁珠分离方法,超滤及超速离心方法。③外泌体的成分: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和脂质。目前对于蛋白质的研究比较充分,并按照功能将其分为3类。④外泌体的功能:外泌体最早被发现的功能是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清除蛋白质,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他免疫相关的功能也逐渐被发现,包括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和介导免疫耐受等。结论:外泌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纳米级细胞来源的囊泡,由于具备介导免疫信号传递的功能,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外泌体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的外泌体对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离心过滤法分离腹水中的外泌体,巨噬细胞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法联合细胞因子刺激培养8 d以上获得,观察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杀瘤活性、一氧化氮产生等的影响.结果:胃癌腹水中的外泌体对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杀伤A549肺癌及MNK45胃癌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对荧光细菌的吞噬率.结论:胃癌患者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的杀瘤活性及吞噬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异体输血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为后续靶基因和通路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采集外伤患者在输异体血前和输血后外周血标本各3例,通过对血浆标本分离收获后的外泌体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输血前后两组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情况,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共测序到1570个miRNA存在差异表达,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上调的有1189个,下调的有381个,以倍数变化Foldchange≥2.0,P-value≤0.05作为差异miRNA筛选的阈值,筛选出显著变化的差异表达miRNA有14个,其中显著上调的miRNA有5个,分别为miR-499a-5p、miR-200a-3p、miR-372-3p、miR-novelchr12_5583、miR-novel-chr22_24253;显著下调的miRNA有9个,分别为miR-6852-5p、miR-452-5p、miR-1287-5p、miR-204-3p、miR-375-3p、miR-502-3p、miR-345-5p、mi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7例来源于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22±2)℃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第0、1、3、5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气分析、p H值、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栓弹力图、低渗休克反应以及CD62p表达的测定,从而对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价。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增加,与采集时比较,机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宽度以及血小板低渗透反应性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的p H值,血气分析、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等代谢指标,CD62p表达率和再表达率等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弹力图参数中,血小板的R值的变化、及MA保存第5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而K值、αAngle的变化及MA保存第1、3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及功能,临床上输注保存期内的机采血小板,不会因保存时间而影响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HepG2外泌体对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HepG2并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其外泌体,采用粒径分析、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外泌体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比较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KS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提取后的外泌体经过Western blot实验,CD63和CD9均有条带出现,颗粒大小在30~100nm,电镜形态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较高,肿瘤迁移能力提升;细胞G1期缩短,G2期延长;Cyclin D、CKS1和Bax相对表达水平均上升,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肝癌细胞HepG2外泌体通过调控Cyclin D、CKS1基因缩短其细胞周期,调控Bax、Bcl-2基因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其增殖和迁移能力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产生并释放,其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唾液、胸腔积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外泌体含有的组分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外泌体在调节细胞功能及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在细菌组分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外泌体的研究背景、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外泌体与结核分枝杆菌(MTB)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结核疫苗和诊断靶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刺激所释放的外泌体促血管新生的活性变化。方法:接种人脐带MSC,贴壁过夜后换用含EPO(1 U/ml)和/或PDGF-BB(50 ng/ml)的α-MEM培养,72 h后应用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培养上清中外泌体,流式细胞术测定外泌体的表面分子以确定其来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状及大小。将不同来源的外泌体(10μg/ml)加入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Matrigel培养技术观察网状结构形成情况,并计网状结构数量。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人脐带MSC释放的微粒表达CD9、CD63和CD81,符合外泌体的表面分子特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囊性结构,直径为80 nm左右。未刺激组、EPO组、PDGF-BB组和EPO/PDGF-BB组外泌体蛋白含量,分别为256±124μg/10~8细胞、1021±392μg/10~8细胞、830±265μg/10~8细胞和2207±733μg/10~8细胞,经EPO或/和PDGF-BB刺激后,人脐带MSC释放外泌体的数量显著增加(P 0.01)。MTT实验结果显示,经过EPO和PDGF-BB刺激的MSC释放的外泌体,可明显促进人脐带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Matrigel实验发现,未刺激组、EPO组、PDGF-BB组和EPO/PDGF-BB组每视野网状结构数量分别为2.6±0.84、4.6±1.57、4.2±0.78和6.3±1.34,在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 0.01),而且在混合因子处理组均高于单因子处理组(P 0.01)。结论:EPO和PDGF-BB可刺激脐带MSC释放外泌体,而且这种外泌体具有更强的促血管新生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外泌体微小RNA-202-5p(miR-202-5p)水平变化及其在男性生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精症患者53例,弱精症患者54例;另选取同期招募的53例正常生育的健康男性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分析其在男性不育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靶基因、相关通路及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弱精症患者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明显增加(P0.05),无精症患者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明显降低(P0.05);无精症患者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较弱精症患者明显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精浆外泌体miR-202-5p诊断弱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诊断无精症的AUC为0.785,对弱精症和无精症鉴别诊断的AUC为0.878。弱精症患者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与a+b级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呈负相关(r=-0.312,P0.05),与不动精子比例呈正相关(r=0.308,P0.05)。精浆外泌体miR-202-5p是弱精症和无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202-5p的靶基因明显富集于生殖和精子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调控通路。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外泌体miR-202-5p水平与正常生育的健康男性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精子活力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男性不育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泌体转运miRNA-155靶向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对胃癌细胞腹膜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 提取胃癌BCG-823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BCG-823细胞和外泌体miRNA-155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腹膜间皮HMrSV5细胞对外泌体吞噬情况;设立阴性对照组、外泌体组和miRNA-155mimic组,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转运miRNA-155对腹膜间皮细胞HMrSV5迁移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预测软件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NA-155的靶基因;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THRC1蛋白表达。结果 提取的外泌体呈现杯口状,直径40-150nm,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CD81呈阳性,而内质网分子伴侣Calnexin不表达;外泌体miRNA-15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BCG-823细胞(P<0.05);采用PKH26对外泌体标记后在显微镜下呈红色,其主要分布在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的细胞质内,且视野下大部分细胞均可见红色荧光。利用生物分析软件(TargetScan,CLIP-Seq,m...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由体内多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的双层膜结构小囊泡,可携带包含亲代细胞信息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多数外泌体有特殊的功能,可能与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相关。现已发现外泌体参与疾病进展、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监视等多个环节。外泌体中蛋白质是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部分。该文总结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综述目前外泌体蛋白质的临床作用,并对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4℃冷藏保存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的代谢情况及功能差异,为制定冷藏保存血小板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对4℃冷藏保存的血小板和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于保存时间点d 2、4、6、11、15和21取样,检测不同保存条件下的血小板各代谢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结果:4℃保存6 d时,血小板的p H、PO2、PCO2、MPV、GLU值均无明显变化(P 0. 05),Plt数降低,PDW和LDH升高(P 0. 05);而22℃保存6 d时,仅血小板的MPV值无明显变化(P 0. 05); p H、PCO2、GLU、Plt降低,PO2、LDH、PDW升高(P 0. 05)。同一保存期内,PO2、p H、Plt、MPV、LDH、GLU在2组间比较均有差异,4℃保存的血小板p H值、MPV明显低于22℃保存的血小板,而GLU、PO2、LDH和Plt明显高于22℃保存的血小板(P 0. 05)。从d 15开始,4℃保存的血小板的PCO2检测不出,Plt计数也突然迅速降低。在功能方面,随着保存期延长,4℃保存的血小板MA值降低不明显,而22℃保存的血小板MA值降低明显,且同一保存期内4℃保存的血小板的MA值高于22℃保存的血小板。结论:4℃保存的血小板比22℃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代谢慢,且同一保存期内,4℃保存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强于22℃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定血浆中外泌体(exosomes)样小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多次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从健康供者血浆中分离纯化外泌体样小囊泡.采用透射电镜从形态学方面鉴定此囊泡为外泌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磁珠分选从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4+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或Treg细胞共孵育,通过增殖和凋亡实验分析其免疫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共孵育后,Treg细胞中Wnt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β-catenin的变化.结果 人血浆中的外泌体样小体与外泌体在形状和大小方面均相似,表达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等.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孵育后能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孵育后,Treg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培养14 d后与血浆外泌体样小体共孵育的Treg细胞存活率为57.07%,而对照Treg细胞存活率为30.91%.RT-PCR检测出Treg细胞有Frizzled受体FRZ2、3、4及LRP6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48.50、34.84、23.85、49.73),而血浆中外泌体样小体携带Wnt分子.与血浆外泌体孵育后,Treg细胞磷酸化β-catenin平均荧光强度降低(由20.06±2.99降低到12.41±2.08),抗凋亡基因bcl-2明显上调(相对灰度值由0.45上调到84.97).结论 血浆中存在外泌体样小体,表达免疫调节分子,并且体外能够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通过Wnt信号转导途径延长Treg细胞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外泌体miRNA-21、EGFR基因突变、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CEA、SCCA、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NSCLC患者30例为实验组和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采集其外周血样本5mL,取血清样本进行外泌体提取;采用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外泌体miRNA-21表达量;采用液态芯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标志物CEA、SCCA、CYFRA21-1含量;采用数字PCR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肺癌驱动基因EGFR突变情况。结果 NSCLC组外泌体miRNA-21表达量为119.6498.35,正常人组外泌体miRNA-21表达量为39.10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ROC曲线计算该指标对NSCLC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87.6%;NSCLC组EGFR基因突变率为43.3%,正常人组EGFR基因无突变,通过EGFR基因是否突变对NSCLC进行风险预测,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43.3%;通过绘制ROC曲线,CEA、SCCA、CYFRA21-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2.1%、65.0%、60.9%,诊断效能较低,但如果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显著提高至77.3%,但仍低于血清外泌体miRNA-21的86.7%。结论外泌体miRNA-21具有较高的NSCLC风险预测价值,而EGFR基因突变、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NSCLC风险预测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空白检测限(LOB);以表达长型PML-RARA融合基因的NB4细胞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和含短型PML-RARA cDNA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确定两者的最低检测限(LOD);并检测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ddPCR技术针对长型和短型PML-RARA转录本测得的LOB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0725拷贝和0.083拷贝;测得的LOD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19拷贝和0.21拷贝;使用该检测方法,在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ddPCR技术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可对外泌体中的微量PML-RARA转录本进行绝对定量,为无创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单纯肥胖对照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为筛选外泌体源性miRNA作为NAFLD早期诊断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5例单纯肥胖患者(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血清,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外泌体源性miRNA表达谱,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差异性表达的miRNA,预测靶基因及功能分析。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的外泌体源性miRNA共30种(P<0.05),当倍比值>2且P<0.05的差异性miRNA有9种,其中5种表达上调(miR-122-5p,miR-3591-3p,miR-335-5p,let-7g-3p和miR-27a-5p),4种表达下调(miR-6753-3p,miR-129-2-3p,miR-6760-5p,miR-6516);对miR-122-5p、miR-335-5p、miR-27a-5p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miRNA的功能分析结果提示涉及葡萄糖稳态、脂质代谢、肝脏发育等。结论NAFLD组血清外泌体源性miRNA表达谱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miR-122-5p、miR-335-5p、miR-27a-5p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NAFLD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外泌体miR-21、miR-184表达情况及其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110例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为良性组,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乳腺癌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50例和非骨转移组60例,比较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及不同骨痛程度和转移分级患者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外泌体miR-21与miR-184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对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估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对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2.02±1.17、1.17±0.03)高于良性组(0.31±0.05、0.04±0.02)和对照组(0.30±0.04、0.04±0.01)(P0.05),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3.04±0.52、1.69±0.31)高于非骨转移组(1.17±0.41、0.74±0.22)(P0.05),且随骨痛程度加重、骨转移分级升高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外泌体miR-21与miR-184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0,P0.001);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增高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OR=9.995,95%CI:3.513~28.434,P0.001;OR=8.215,95%CI:2.436~27.699,P=0.001);外泌体miR-21、miR-184相对表达量最佳截断值为2.540、1.565时,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878(95%CI:0.808~0.947,P0.001)、0.861(95%CI:0.761~0.918,P0.001),灵敏度分别为98.30%、86.70%,特异度分别为74.80%、76.00%。结论外泌体miR-21、miR-184可能参与了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二者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表达呈正相关,早期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