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及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异同点,为老年人科学选择健身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9名满足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老年人,年龄65.10±3.89岁,体质指数(BMI)27.56±1.92 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9)、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组(HIAIT组,n=10)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组,n=10)。CON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生活、不参与运动干预;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通过最大摄氧量测试确定对应的负荷强度,HIAIT组以90%VO2max运动3 min、60%VO2max间歇3 min、重复4组,MICT组以70%VO2max运动30 min,两运动组均采用四肢联动训练仪进行为期12周、3次/周、共计90 min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身体成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心肺适能和血液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经过筛选的60名肥胖儿童(10.8±0.7岁)随机分配到HIIT组、MIC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20人(男、女生各10人).HIIT组进行12周强度为100%~120%最大有氧速度(MA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持续性运动(MICT)对老龄大鼠运动表现、骨骼肌氧化应激、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10、脂联素和瘦素分泌的影响。方法:48只8月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周后进行体成分、耐力和抓力测试,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成年对照组,禁食12 h后宰杀;剩下36只大鼠常规饲养10个月,18月龄时进行适应性跑台1周后随机分为三组:老龄安静组、老龄MICT组和老龄HIIT组,每组12只。之后进行8个月跑台训练,老龄MICT组以速度17 m/min进行跑台训练;老龄HIIT组以起始速度15 m/min,时间为4 min,之后跑台速度增至25 m/min,运动1 min,依次交替进行9个循环;两种运动的总时间均为45 min,1次/天,5天/周。末次训练48 h后检测体成分,并进行耐力和抓力测试;耐力测试后48 h禁食12 h宰杀,腹主动脉离心抽取血浆,连同成年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和骨骼肌炎症因子(IL-6、IL-10和hs-CRP)、氧化应激(SOD、MDA、8-OHdG和4-HNE)和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结果:(1)与成年对照组相比,老龄安静组大鼠的体重、体脂/瘦体重比值和体脂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瘦体重%、骨骼肌指数、抓力和耐力显著降低(P<0.01),血浆氧化应激、hs-CRP和脂联素均显著增加(P<0.05)。(2)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大鼠体脂重量显著减少(P<0.05),瘦体重百分比、耐力、抓力和骨骼肌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老龄MICT组大鼠耐力显著增加(P<0.05)。(3)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血浆氧化应激水平(MDA:P<0.05,8-OHdG:P<0.01,4-HNE:P<0.05)、慢性炎症状态(hs-CRP,IL-6/IL-10比值,IL-10)和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瘦素显著升高(P<0.05),而老龄MICT组脂联素显著降低(P<0.01);与老龄安静组相比,老龄HIIT组和老龄MICT组骨骼肌SOD2显著升高(P<0.01),8-OHdG(P<0.01)和4-HNE(P<0.05)显著降低;与MICT组相比,HIIT组大鼠骨骼肌8-OHdG (P<0.05)和MDA(P<0.01)显著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耐力与血浆8-OHdG呈负相关(r=-0.72),血浆hs-CRP与体脂百分比(r=0.55)、MDA(r=0.58)和4-HNE(r=0.66)呈正相关,血浆瘦素与体脂%(r=-0.58)呈负相关。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通过调控血浆瘦素水平,改善老龄大鼠体成分,增加骨骼肌指数,提高老龄大鼠运动表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可降低老龄大鼠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提高运动能力的代谢机制。方法:3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SC组,n=10)、MICT组(n=12)和HIIT组(n=12)。HIIT组以18 m/min的速度运动5 min,再以42 m/min运动4 min,之后依次交替进行,重复4次;MICT组以28 m/min的速度持续运动。两种方式的运动时间约为36 min,1次/天,5天/周,共10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测定大鼠力竭时间和跑步距离,48 h后10%水合氯醛(4 ml/k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分离比目鱼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趾长伸肌、肾周脂肪、睾丸并称重,采用NMR采集大鼠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数据。结果:1)与SC组相比,HIIT和MICT组大鼠最终体重、肾周脂肪重量及其相对重量均显著降低(P<0.01),睾丸、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0.01、P<0.05、P<0.01);2)与SC组和MICT组相比,HIIT组的力竭时间(P<0.01、P<0.05)和跑步距离(P<0.01、P<0.05)显著增加;3)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均显示,SC组与HIIT、SC组与MICT组血清代谢表型有簇类分布;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显示共有11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MICT和HIIT两组大鼠相同血清代谢产物3-羟基丁酸、胆碱、谷氨酰胺和赖氨酸显著高于SC组(P<0.05),另一相同代谢产物葡萄糖含量均显著低于SC组(P<0.05),HIIT组大鼠特异的血清代谢产物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高于SC组(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IT和SC组大鼠血清胆碱(r=0.65,P<0.05)和酪氨酸(r=0.81,P<0.01)与力竭时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MICT和SC组大鼠血清胆碱(r=0.57,P<0.05)与力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1)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筛选出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特异性的代谢变化;2)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耐力的提高可能与体内胆碱代谢改变有关;3)酪氨酸代谢变化可能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提升耐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小鼠体成分、血清球形脂联素(globular Adiponectin,gAcrp30)等相关指标以及骨骼肌自噬的影响。方法: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trol组)、MICT组和HIIT组,运动干预6周,MICT组为12 m/min(75%VO_2max)强度的持续跑台训练,60分钟/次,1次/天,5次/周,共持续6周;HIIT组为20 m/min持续1分钟与8 m/min持续1分钟(分别为85%VO_2max强度与50%VO_2max强度)的运动交替进行12个循环,1次/天,5次/周,共持续6周。于运动结束后测量小鼠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体液量和体脂含量以及股四头肌柠檬酸合酶活性;ELISA检测小鼠血清g Acrp3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骼肌组织pAMPK-T172、LC3II/I、p62、Be-clin 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6周运动结束后,MICT和HIIT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IIT组BMI值和体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ICT组未出现相同变化。HIIT组股四头肌柠檬酸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HIIT组的血清gAcrp3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HIIT组小鼠股四头肌AMPK-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自噬相关蛋白LC3II/I、Beclin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62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降低体脂以及BMI更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能够显著激活骨骼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00/1000米跑评价16~18岁中学生心肺耐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中学70 名(男 45 名、女 25 名)16~18 岁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raded exercise text,GXT)和800/1000米跑测试,同步佩戴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采集运动过程中的气体代谢指标。通过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最大摄氧量(VO2max、VO2max/kg)、最大心率(HRmax)、呼吸商(RERmax)、时间等指标进行有效性分析;采用ROC曲线检验800/1000米跑评价中学生心肺耐力的准确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推测VO2max的回归模型;通过3008名16~18岁中学生的800/1000米跑成绩获得 VO2max推测值,并采用离差法建立 VO2max的评价等级。结果:(1)800/1000 米跑与 GXT 的 VO2max、V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最大脂肪氧化(maximal fat oxidation,FATmax)强度运动对超重/肥胖青年男子动脉硬度(arterial stiffness,AS)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无规律性运动习惯的超重/肥胖青年男子(BMI≥25kg/m2)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n=16)和对照组(n=16)。运动组完成12周FATmax强度走跑运动(每周3~5次,每次40~60 min),对照组保持平常生活习惯,不从事任何规律性运动。12周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心肺适能(VO2max)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等血液指标测试,采用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评估动脉硬度变化情况。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运动组受试者12周训练后的体重、BMI、体脂量、体脂百分比、ba PWV、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显著降低(P<0.05),VO2max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训练前后ba PWV变化量(△ba PWV)分别与△CRP(r=0.604)、△NLR(r=0.535)、△WBC(r=0.406)呈正相关(P<0.05,n=32),与△VO2max呈负相关关系(r=-0.660,P<0.05,n=32)。结论:FATmax强度运动是下调机体炎症水平、提高心肺适能、改善血管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氧运动降低超重/肥胖青年男子动脉硬度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8周大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5’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时AMPK/PGC-1α通路在减脂过程中的骨骼肌适应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诱导的SD肥胖大鼠建模成功后选取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OC组)、有氧运动组(OA组)和大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组),每组10只。OC组大鼠不运动;OA组和HIIT组均进行8周0坡度跑台运动,5次/周,高脂饲料自由饮食。运动前测试VO2max并确定相应跑速,4周后调整一次跑速。OA组以60%~70%VO2max相应速度运动60 min;HIIT组先以70%VO2max相应速度热身,再以90%、50%VO2max相应速度交替运动,最后以70%VO2max相应速度恢复,运动时间以与OA组运动距离一致计算。训练期间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运动8周后恢复24 h腹主动脉取血,测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取肾周和附睾脂肪称重,计算脂体比([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体重*10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试腓肠肌AMPK、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1)与OC组相比,HIIT组和OA组大鼠体重、肾周和附睾脂肪重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OA组相比,HIIT组肾周和附睾脂肪重量分别降低21.3%和22.4%;HIIT组脂体比较OC组显著下降,较OA组下降22.2%。(2)与OC组相比,HIIT组TC、TG和LDLC均下降(P<0.01或P<0.05);与OA组相比,HIIT组TC、TG和LDLC分别降低13.9%、21.4%和17.4%。(3)HIIT组AMPK mRNA表达较OC组上调9.6%(P<0.05),较OA组上调104%(P<0.01);与OC组相比,OA组AMPK mRNA表达量下降(P<0.01)。HIIT组和OA组AMPK蛋白表达较OC组上调11%和10%(P<0.05)。HIIT组和OA组PGC-1αmRNA表达较OC组分别上调520%和860%(P<0.01);HIIT组较OA组下调35.4%(P<0.01)。HIIT组和OA组PGC-1α蛋白表达量较OC组分别上调9%和18%。结论:(1)8周HIIT和有氧运动均能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肾周及附睾脂肪重量和脂体比,改善血脂情况,且HIIT对TG和LDL-C的改善作用优于有氧运动。(2)8周HIIT和有氧运动均能通过影响AMPK/PGC-1α通路调节脂代谢,但其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且HIIT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IMRT)对青年男性有氧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4名无训练经历的青年男性被随机分为阈值强度训练组(TG组,n=13)和对照组(CG组,n=11)。TG组以50%最大吸气压力(MIP)进行训练,每组30次,共完成2组;CG组以15%MIP进行训练,每组60次,共完成1组。两组均进行8周IMRT训练,每周训练3次,于干预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肺功能测试和吸气肌力量测试。结果:(1)8周干预后,TG组的通气阈(VT)、通气阈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VT/VO2max)、达到通气阈时的速度(vVT),通气阈出现时间和递增负荷运动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CG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且干预后TG组的vVT(P<0.01)和通气阈出现时间(P<0.05)显著高于CG组;(2)8周干预后,TG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率(FEV1/FVC)(P<0.01)与CG组的FEV1和FEV1/FVC(P<0.05)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后TG组FEV1/FVC显著高于CG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小鼠体成分和骨骼肌自噬活性的影响,以及AMPKα2在运动影响小鼠体成分和运动调节小鼠骨骼肌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6只,其中包括AMPKα2+/+,AMPKα2+/-,AMPKα2-/-三种基因型小鼠各12只,各基因型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trol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组),每组6只。各运动组小鼠给予6周HIIT干预,HIIT包括2分钟85%VO2max强度与1分钟50%VO2max强度的跑台运动交替进行12个循环,1次/天,5次/周。6周运动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小鼠分别进行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总体液量、体脂含量等身体指标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骨骼肌组织AMPKα2,p AMPK-Thr172,LC3Ⅱ/Ⅰ,Beclin1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Control组同基因型小鼠相比,运动开始前各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运动结束后,HIIT组小鼠体重较安静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HIIT组中,AMPKα2+/+和AMPKα2+/-小鼠的BMI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AMPKα2-/-小鼠与Control组相比BMI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三种基因型小鼠总体液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IIT组小鼠中,AMPKα2+/+和AMPKα2+/-小鼠体脂含量下降显著(P<0.05),AMPKα2-/-小鼠体脂含量下降但无显著性(P>0.05);(2)HIIT干预后AMPK+/+和AMPK+/-小鼠骨骼肌组织较安静对照组p AMPK-Thr172,LC3Ⅱ/Ⅰ,Beclin1表达上调而p62表达下降(P<0.05),而在AMPK-/-小鼠上述蛋白表达变化无显著性。结论:HIIT通过提高骨骼肌组织AMPKα2磷酸化水平有效降低小鼠体重、体脂含量和BMI等健康指标,并显著增加骨骼肌细胞自噬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在运动中、恢复期的能量消耗特点及其底物代谢特征的差异,以及运动后连续4天静息能耗(REE)和静息呼吸商(RQ)的差异.方法:10名体重正常男青年参与实验.受试者先后两次随机进行HIIT和MICT.HIIT为6组无间歇功率自行车运动,每组运动均由25%V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男性青少年运动后心血管反应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男性青少年(15~17岁)按随机顺序分别进行一次急性HIIT实验(30 s Wingate测试,完成2组,组间间歇4 min)(运动实验)以及一次对照实验(安静休息),每次实验前先测安静时摄氧量(VO_2)、呼吸商(RQ)、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底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供能的基础值;实验程序后100 min内再次检测以上指标,比较运动实验后与对照实验后的数值的差异。两次实验之间间隔72 h。结果:与对照实验比,运动实验后即刻以及10 min VO_2显著升高(P<0.05),20 min时恢复(P>0.05);运动后总VO_2显著升高(P<0.05);RQ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随后迅速下降并在30~60 min时显著降低(P<0.05);脂肪氧化供能在40~60 min时显著升高(P<0.05);但运动后脂肪总氧化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R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至90 min(P<0.05);SBP在运动后90~100 min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一次急性HIIT能够诱导男性青少年VO_2和脂肪供能增加,SBP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前期(IGR)人群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此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和HIIT的安全性。方法:查阅数据库Pub Med、EBSCO、Web of Science查找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共有12项研究报道了HIIT对T2DM和/或IGR人群的作用。2)HIIT使T2DM和IGR人群1项或多项糖调节指标出现下降;对血脂的影响不明确;降低了收缩压和安静心率,但对舒张压影响不明显;较长期的HIIT干预对BMI、体脂和心肺耐力(VO2max或VO2peak)均有明显改善作用。3)在实验过程中,HIIT组与MICT(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组受试者依从性相似,但HIIT的安全性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结论:较长时间的HIIT可以改善多项T2DM和IGR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HIIT的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在运动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武警士兵无氧运动能力与5 km跑成绩的相关性,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2名武警士兵在标准400 m跑道进行50、400 m和5 km跑测试,记录运动成绩并换算为速度(分别记作ν50 m、ν400 m和ν5 km),利用气体分析仪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阈(VT)测试。以ν50 m、ν400 m作为无氧运动能力的指标,以VO2max和VT作为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ν5 km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用简单相关分析并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r);利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其他相关变量)探讨ν5 km与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关系并计算偏相关系数(R)及决定系数(R2)。结果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BMI(r=-0.428,P<0.01)与ν5 km显著负相关,训练年限(r=0.375,P<0.05)、VO2max(r=0.848,P<0.01)、VT(r=0.316,P<0.01)、ν400 m(r=0.652,P<0.01)均与ν5 km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VO2max、ν400 m和VT解释了ν5 km总变异(R2)的82.4%,各R2分别为51.1%、24.1%和7.2%。结论 有氧运动能力是5 km跑成绩的决定因素,但无氧运动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制定5 km训练计划时,应适当增加无氧训练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诱导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功能以及线粒体呼吸链活性的变化。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IT组、持续中等强度训练(MICT)组和安静对照组(RC),每组按照观察时间点(2周、6周和10周)再分为3个亚组,共9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称量体重和心脏重量,心肌匀浆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分别测定心肌和线粒体柠檬酸合酶(CS)活性、呼吸链复合体Ⅰ~Ⅳ(CⅠ~Ⅳ)活性以及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1α(PGC-1α)、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MHC、心钠素(ANF)和脑钠素(BNP)蛋白表达量。结果:HIIT组、MICT组大鼠分别于第2~10周和第10周出现心肌肥大。第2周和10周时,各组心功能、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以及各蛋白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时,HII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心肌α-MHC蛋白表达量以及呼吸链复合体CⅠ、CⅢ、CⅣ活性低于RC组和MICT组(P<0.05),心肌β-MHC和BNP表达量则高于RC组和MICT组(P<0.05)。结论:长期HIIT(而非MICT)能够诱导大鼠暂时性病理性心肌肥大以及心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特点。方法 选取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纳入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比较COPD组与健康组的身体成分差异。使用一秒钟用力呼气量评估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组(n=45)、中度组(n=34)、重度组(n=33),比较各组患者的身体成分差异。结果 COPD组去脂组织、去脂组织指数、肌肉量、骨骼肌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总液体量、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均低于健康组,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健康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去脂组织指数、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别,其中,去脂组织指数、骨骼肌质量指数与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周有氧耐力训练结合饮食控制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android和gynoid区域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世居平原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18人,男女各9人,身体健康。实验持续四周,期间合理控制饮食,进行每周运动6天、每天5小时左右的有氧耐力运动。运动中,每隔10分钟监测心率,评价并控制运动强度在靶心率范围内。运动靶心率范围根据Karvonen方程确定:靶心率范围=静息心率+心率储备×(20%~40%)。分别于实验前后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身体成分,android、gynoid区域由计算机自动识别。结果:(1)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android和gynoid区域脂肪质量及脂肪占android、gynoid区域质量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2)实验后android区域脂肪质量下降幅度显著高于gynoid区域(17.45%±6.19%vs 13.60%±2.65%,P<0.05),但分性别比较发现:女性差异不显著(14.63%±5.85%vs 12.85%±2.07%,P>0.05),男性差异显著(20.26%±5.43%vs14.36%±3.06%,P<0.05)。(3)男性android区域脂肪质量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女性(20.26%±5.43%vs14.63%±5.85%,P<0.05);男性gynoid区域也高于女性,但差异不显著(14.36%±3.06%vs 12.85%±2.07%,P>0.05)。(4)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android和gynoid区域总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gynoid区域总质量减少量显著高于android区域,但gynoid区域下降幅度显著低于android区域(8.91%±2.17%vs 12.77%±3.94%,P<0.01)。(5)男性android区域脂肪减少量占总质量减少量百分比显著高于gynoid区域(75.9%±11.15%vs 63.47%±8.2%,P<0.05);女性相反但无显著差异(65.61%±11.68%vs 73.87%±14.19%,P>0.05)。结论:四周有氧耐力训练结合饮食控制可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青少年android、gynoid区域总质量和脂肪质量,脂肪减少量约占各区域总质量减少量的70%;android区域减脂效果优于gynoid区域;男性android区域减脂效果好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竞技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竞技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为我国竞技健美运动的发展及增强国民体质提供研究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参加2004年全国健美锦标赛和全国健身先生、健身小姐大赛的168名运动员进行体成分测试,并按照性别、项目以及参赛级别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成年男子健美组小级别运动员相比,中级别运动员体脂百分比无明显增加(P>0.05),但是瘦体重和体液总量明显增加(P<0.01);与前两者相比,大级别运动员体脂百分比、瘦体重以及体液总量均明显增加(P<0.01)。(2)健身先生组运动员与成年男子健美组中级别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瘦体重和体液总量明显减小(P<0.01)。(3)与成年女子健美组小级别运动员相比,大级别运动员和健身小姐组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增加不多(P>0.05),但瘦体重和体液总量明显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9.
周菊峰  王磊  李卉 《武警医学》2019,30(6):503-505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战士膳食与体成分的关系,为进一步提供科学的膳食结构和强化战士体能水平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整群选择武警某部137名战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三日称重法对其食堂伙食供应情况连续调查,计算其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成分,包括身体总水分、肌肉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食物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与体成分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研的战士每日膳食能量摄入量为3591.5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别为(98.6±18.2)g、(138.9±24.1)g和(484.8±78.2)g;调查对象的身体总水分为(38.5±7.2)kg,肌肉量为(43.7±10.7)kg,体脂百分比为(17.6±5.3)%,内脏脂肪面积为(58.6±14.2)cm2,腰臀比为(81.0±15.2)%。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与身体总水分和肌肉量呈正相关,脂肪摄入量与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 饮食结构与战士体成分关系密切,应适当调整基层部队的膳食结构,对于降低体脂百分比、提高运动能力、保障军人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充共轭亚油酸与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共轭亚油酸组、高脂+运动组、高脂+共轭亚油酸+运动组。高脂组每日饲喂高脂饲料(80%标准饲料加10%猪油加10%蛋黄粉)。运动组每天无负重游泳90分钟,每天1次,每周5次。实验为期6周。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及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高脂+共轭亚油酸组、高脂+运动组和高脂+共轭亚油酸+运动组体重、体脂比显著低于高脂组;血清TG、TC含量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LPL活性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HL活性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补充共轭亚油酸与运动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重和体脂含量,降低血脂及脂肪组织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增强肝脂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