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阴道定位模板,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主要导向针道空间分布,打印出3D微创导向模板。根据预设针道植入插植针,制定治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处方剂量为6 Gy/次,共4~6次。  结果  10例患者共行插植治疗52次,每次插植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58±0.70)次,每次插植治疗从插植针植入至插植针到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0.88±2.94)min,每次治疗插植针的使用针数为(5.69±1.91)根。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为(6.41±0.29)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2 cm3体积的剂量(D2cm3)分别为(4.75±0.37)、(3.93± 0.26)、(4.33±0.24)Gy。10例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8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达部分缓解(par tial response,PR)。  结论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应用于术后中心型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插植操作时间短,插植针数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肿瘤缩小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宫颈癌局部转移的精准影像解剖部位,设计制作普遍适用于宫颈癌宫旁远端转移患者的经阴道插植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方法] 基于498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局部转移部位的影像解剖分析,以及盆腔外照射后肿瘤回缩变化,设计制作经阴道插植模板,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的宫颈癌患者,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结果] 49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98.5%宫旁转移发生在盆隔之上、腹膜之下,在阴道上1/3处贴近阴道侧壁,在宫颈阴道两侧2~4点和8~10点之间,向上:依次沿阴道直肠韧带、骶韧带向侧后方蔓延,沿主韧带向侧前方蔓延,呈扇形逐步远离宫颈阴道侧壁达侧盆壁,发生宫旁远端转移。盆腔外照射后,97.5%宫旁残留癌肿距宫腔管的距离一侧≤3.5cm、另一侧≤2.5cm,上缘在宫颈内口水平,3%为前后极不对称癌肿。基于此解剖,设计一组经阴道圆柱体插植模板,周边8~10个直针孔,6~12点连线上3个宫腔管孔,在两侧壁2点~4点之间和8点~10点之间有1~2排斜孔。该阴道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初步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一侧宫旁残留癌肿>3cm或前后极不对称的宫颈癌患者:平均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 (60.4±20.8)cm3;平均剂量 HR-CTV D90 86.7Gy (EQD2 α/β10),膀胱2cc 76.1Gy (EQD2 α/β 3),直肠2cc 68.7Gy (EQD2 α/β 3),乙状结肠2cc 65.9Gy (EQD2 α/β 3)。放疗后3月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例,无3~4级急性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阴道插植模板设计合理,引导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性好。对于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者,获得了更好处方剂量的HR-CTV靶区覆盖,较好保护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 对 23例外照射(45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 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结果 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2Gy,α/β=10剂量高危靶 区D90%为(90.45±3.03) Gy,中危靶 区D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 D2cm3EQD2Gy,α/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 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 Ⅲ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 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 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宫颈复发癌患者的新方法,分析其剂量学优势。方法 16例接受过手术和术后辅助性体外放疗的宫颈复发癌患者接受了CT引导下金属针植入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给予高危临床靶区(HR-CTV)6 Gy 6次剂量。评价本次近距离治疗肿瘤靶区HR-CTV D90;之前的体外照射和本次近距离治疗累加的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D2 cm3值。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为(52.5±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累加D2 cm3分别为(85.6±5.8)、(71.6±6.4)、(69.6±5.9) Gy。每次近距离治疗金属针的平均使用量为(6.1±1.5)。实际1年OS、LC分别为81%、69%。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宫颈复发癌具有很好的DVH参数和较小的并发症,或许临床是可行的,但其远期临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手术的患者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6~33岁,平均10.7岁。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Ⅱ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30例及常规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肢体与健侧长度差、下肢力线角度、关节活动度、MSTS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中病变彻底切除,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间(1.6±0.3)h,与常规组(2.2±0.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中出血量(156.4±12.3)ml,与常规组(176.8±21.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肢体长度与健侧差异平均(0.3±0.1)cm,与常规组(0.5±0.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为(2.8±0.6)°,与常规组(3.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3D打印导板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1.7±9.1)°,常规组(101.4±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3D打印导板组术后MSTS功能评分(21.9±3.3)分,与常规组(22.2±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的治疗中,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与常规手术无异,但术后肢体与健侧差异更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7.
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0例大体积 ,外生肿瘤直径≥ 4.0cm的宫颈癌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以消除局部肿瘤和止血。其中 ,40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 ,将其分为A、B组。A组 ( 2 0例 ) :术前插植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B组 ( 2 0例 ) :插植放疗 常规放疗。另 40例接受了阴道盒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被分为C、D组。C组 ( 18例 ) :阴道盒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D组 ( 2 2例 ) :阴道盒放疗 常规放疗。比较A、C组的消除肿瘤疗效和B、D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C组的完全缓解率 (CR )各为 90 %、11%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D组的止血显效率各为 10 0 %、64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对消除宫颈巨大、外生型肿瘤及局部止血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文翠  赵林  王小龙 《癌症进展》2022,20(8):854-858
目的 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阴道多通道个体化模型塞插植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接受常规腔内治疗(ICBT),作为ICBT组,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6例宫颈癌患者接受3D打印插植治疗(3DP-ISBT),作为3DP-ISB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结果[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D90和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肿瘤直径5~6 cm、肿瘤直径≥7 cm、阴道侵犯﹥2/3及有宫旁侵犯的3DP-ISBT组宫颈癌患者HR-CTV D90均明显高于ICB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P-ISBT组患者直肠、乙状结肠的D2cc均低于IC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ISBT组患者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6.2%,高于ICBT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传统腔内治疗相比,3D打印多通道个体化阴道模型塞插植治疗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CT与MRI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 13例,均行外照射+MRI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MRI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MRI比CT的高危CTV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CTV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65.4±10.3) mm (P=0.000)、(34.8±6.3) mm∶(37.5±6.3) mm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MRI较CT的高危、中危CTV的 D90%均增高[87.6 Gy∶85.8 Gy (P=0.013)、67.7 Gy∶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75.5 Gy (P=0.011)、61.0 Gy∶65.7 Gy (P=0.000)]。结论 CT比MRI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MRI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CT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剂量参数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晚期副反应之间关系.方法 1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完成盆腔外照射40 Gy及同期化疗后开始每周1次的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每次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靶区(GTV、CTV)和危及器官,利用PLATO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及优化,CTV单次处方剂量为6 Gy,治疗5~7次.结果 1年盆腔控制率为90%,1~2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为50%,无≥3级副反应.90%CTV等效生物剂量(BED)和相当于2 Gy分次的等效剂量(EQD2)分别为(95.50±7.81)Gy和(79.73±6.57)Gy(α/β=10).90%GTV的BED和EQD2分别为(101.86±7.27)Gy和(84.95±6.1)Gy(α/β=10).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分别为92%±4%、87%±7%.直肠、乙状结肠2 cm3体积受到的最小照射剂量分别为(74.97±1.64)、(67.93±4.30)Gy(EQD2,α/β=3).与二维治疗计划相比,三维治疗计划在没有改变A点剂量、直肠参考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GTV、CTV的90%体积受照射剂量及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结论 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提高了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1年盆腔控制率为90%且无严重副反应,远期疗效观察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ose volume histogram(DVH)of tumor targets and organs at risk(OAR)at CT-image based 192Ir brachytherapy and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FIGO stage ⅢB cervical cancer received CT image-based 192Ir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after 54 Gy of three-dimentional four-field pelvic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weekly cisplatin chemotherapy. Before each brachytherapy,CT images were acquired with applicators in place. Gross tumor volume(G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and OAR were contoured and inverse treatment planning wa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by using PLATO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al plans were also designed for comparison.The total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dose was 30 -42 Gy in 5 -7 fraction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and the local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BED)and 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 in 2 Gy fractions(BED2)for GTV, CTV and OAR were calculated. The minimum dose in the most irradiated tissue volume 2 cm3(D2 cm3)adjacent to the applicator of the sigmoid colon, rectum,bladder and small bowel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DVH. Results The 1-year local pelvic control rate was 90% and grade 1-2 late complication of sigmoid colon and rectum was 50%. No grade 3 or more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On CT-image based planning, the BED and BED2 to 90% of the CTV(D90)were 95.50 Gy ± 7. 81 Gy and 79. 73 Gy ± 6. 57 Gy. The BED and BED2 to 90% of the GTV(D90)were 101.86 Gy ± 7.27 Gy and 84. 95 Gy ± 6. 1 Gy. The volume enclosed by 90% of prescribed dose(V90)for GTV and CTV were 92% ±4% and 87% ±7% respectively. The D2cm3 for rectum and sigmoid colon were 74. 97 Gy ±1.64 Gy and 67. 93 Gy ± 4. 30 Gy(EQD2, α/β = 3). Comparing with 2D brachytherapy plans , CT - image based planning has improved D90 and V90 for GTV and CTV with similar dose at point A and rectum reference point. Conclusions Computer tomography-image based 192Ir brachytherapy has resulted in the better dose distribution to the tumor targets with excellent tumor control and acceptable toxic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3D打印个体化模具辅助插植,降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难度.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30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15例3D打印组(试验组)和15例通用施源器组(对照组).评估两组治疗情况、靶区适形指数(coformity index,CI)、高危临床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 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术后复发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技术及疗效。方法:1996年2月~1998年10月本院治疗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局部复发10例,其中伴阴道受侵3例。体外照射40~50Gy后行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施源管5~25根,剂量3~10Gy/次,总量26~30Gy。结果:CR3例,PR5例,PD2例。2例在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会阴部放射性溃疡,均为10Gy/次的患者。3年生存率60%(6/10),其中2例带瘤生存。结论:组织问插植放射治疗是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高剂量率放射治疗的分次剂量不宜过高,尤其是会阴皮肤及阴道受侵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介入治疗与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otactic confomal radiation therapy,FSCR)的结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TACE治疗2~3次后,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剂量48~60Gy,照射8~30次.结果采用TACE与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能够使肿瘤直径显著缩小,由治疗前的89.15±16.34mm缩小至治疗后的43.87±7.3mm,P<0.05;AFP由治疗前的675.67±147.24μg/ml降低至治疗后的221.91±52.26μg/ml,P<0.01;患者一年生存率达到77.27%.结论TACE与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方法:应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原含量测定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放疗中和结束的血清TGF-β1进行测量。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0Gy)、中(28Gy~30Gy)和结束(56Gy~60Gy)时患者血清的TGF-β1为11.56±2.16μg/L、10.46±1.64μg/L、9.32±1.57μg/L,正常组血清的TGF-β1为8.35±1.19μg/L;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放疗中(P<0.05)、放疗结束(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正常人TGF-β1与放疗中(P=0.000)、放疗结束(P=0.02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8.814±0.975μg/L,无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10.723±0.581μg/L。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调节TGF-β1水平,使患者TGF-β1水平趋向正常;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水平趋向正常人,无效组趋向PLC放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容积调强放疗(VMAT)和断层径照(TD)在左侧乳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推量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为临床提供更多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2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已行同步推量放疗患者的定位CT影像和靶区危及器官等结构资料, 针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VMAT和TD两种放疗计划, 对两种放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靶区剂量学方面, VMAT和TD两种放疗计划瘤床计划靶区(PGTV)的D2%分别为(59.99±0.19)Gy、(59.55±0.51)Gy, D98%分别为(57.19±0.08)Gy、(57.46±0.22)Gy, 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6±0.05、0.58±0.13, 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5±0.00、0.04±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 P<0.001;t=-5.10, P<0.001;t=8.19, P<0.001;t=4.89, P<0.001);D50%分别为(58.73±0.10)Gy、(58.73±0.24)Gy, 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