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威  刘晋辉  朱立苇  孙淼军  朱发明  胡伟 《浙江医学》2020,42(23):2525-2528
目的分析血液筛查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浙江省血液中心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进一步筛查,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HBV/HCV/HIV核酸检测采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PCR法。结果共461例献血者申请归队,其中男293例,女168例。申请归队献血者年龄35~45岁最多,164例,占35.6%。归队间隔时间最短180d,最长8156d,中位数为583d。在418例完成归队流程者中231例允许归队、116例永久屏蔽、71例进入下一轮归队流程。按HBsAg、抗-HCV、HIVAg/Ab、抗-TP、核酸联检原因分组,允许归队比例分别为64.2%、59.3%、74.5%、65.2%、33.1%,核酸联检组允许归队比例最低(P<0.05)。结论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检测后有一定比例的允许归队者,多数可能在屏蔽后的1年半左右申请归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结果及归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盐城市中心血站2016年8月—2019年8月235 75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种HIV酶联免疫反应试剂和1种HIV RNA试剂检测,反应性初筛标本被送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单试剂ELISA反应性且NAT无反应性的标本,确认结果为阴性者归队,在献血间隔期后即可参加无偿献血。结果 统计期间共筛查出献血者HIV反应性283例,其中,双试剂ELISA反应性31例;1例ELISA无反应性,但NAT为反应性,确认实验为无反应性;ELISA单试剂反应性且NAT无反应性251例,结果不确定3例,阴性结果 248例。符合归队248例,实际召回并参加献血157例,召回率为63.3%。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开展ELISA与NAT联合检测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血液安全,但同时由于检测存在假反应性,造成部分潜在“合格献血者”流失,通过实施献血者归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同时也维护了献血者的合法权益,巩固了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秦伟斐  杨丹蓉  段恒英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8):3163-3166
目的 探讨献血人群H CV筛检效果,为献血者血液筛查和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ELISA抗-HCV反应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122份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进行抗-HCV确证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2份标本中确证试验阳性38份、不确定42份、阴性42份,确证阳性率为31.15%.ELISA试剂1单反应性的确证阳性率为0,ELISA试剂2单反应性为25.93%,试剂1、2均反应性为47.06%.确证试验条带主要以核抗原蛋白为主,其次为NS4蛋白.随着S/Co增高,确证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也增高.结论 ELISA和核酸联合检测能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对单试剂ELISA抗-HCV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归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召回自检及召回检测,评估召回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成功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75 652名,经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ELISA双试剂检测,对不同试剂检测反应性率、S/CO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选取ELISA检测单试剂反应性,且距上次献血屏蔽间隔6个月以上自愿参与召回的献血者24名,以面谈的方式进行召回告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和初筛检测合格后,采集血样进行召回自检和召回检测。结果 抗TP ELISA试验共检测275 652名,检出反应性数627例,反应性率为0.23%,其中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12%,单试剂反应性率为0.11%;双试剂反应性S/CO≥5.00占比73.6%(240/326),单试剂反应性S/CO<5.00占比92.4%(278/301);进入召回流程24名,成功召回20名,3名召回自检不合格,1人召回检测不合格,召回成功率83.3%(20/24)。结论 采供血机构抗TP ELISA检测单试剂假反应性问题突出,通过建立的召回方案对召回意愿强烈的献血者进行召回自检和召回检测,既能保证献血者安全和血液质量,又能提升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秦伟斐  杨丹蓉  段恒英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8):3163-3166
目的 探讨献血人群H CV筛检效果,为献血者血液筛查和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ELISA抗-HCV反应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122份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进行抗-HCV确证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2份标本中确证试验阳性38份、不确定42份、阴性42份,确证阳性率为31.15%.ELISA试剂1单反应性的确证阳性率为0,ELISA试剂2单反应性为25.93%,试剂1、2均反应性为47.06%.确证试验条带主要以核抗原蛋白为主,其次为NS4蛋白.随着S/Co增高,确证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也增高.结论 ELISA和核酸联合检测能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对单试剂ELISA抗-HCV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归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及分析,判定其HBV感染类别,并探讨其归队可行性。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在84 865例献血者标本中共检测出47例HBsAg-/HBV DNA-献血者,对其中42例进行追踪检测,根据其HBV DNA定量和乙肝五项结果,进行HBV感染类别的判定及分析。结果 共有42例献血者经知情同意完成1次追踪检测,7例完成2次,17例完成3次。从中鉴别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hepatitisB infection,OBI)30例(71.4%),HBV一过性感染6例(14.3%),核酸筛查假反应性6例(14.3%)。30例OBI检出时,HBcAb-占73.3%(22/30),单HBsAb-占10%(3/30),OBI的病毒载量较低,多集中于低值区域。结论 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多为OBI,有6例核酸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HBsAg阴性和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探讨抗-HBs和抗-HBc分布情况,分析潜在HBV感染的风险。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263 631份血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ELISA检测无反应性或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混1核酸检测,将最终判定HBV DNA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罗氏核酸检测和化学发光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HBV DNA阳性中,1992年前后出生HBV(含HBsAg和HBV DNA)阳性献血者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3,P<0.05);抗-HBs阳性组共16例,构成比为23.53%,低于抗-H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2,P<0.05);抗-HBs阳性合并抗-HBc阳性例数最多(11例),不同血清学模式构成比不同。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可检出为无抗-HBs或低抗-HBs水平的血液,最大程度降低了因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地区假反应性献血者的检测数据,初步建立郑州地区假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程序,了解归队程序实施对血液安全和献血员归队的意义,为国家制定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程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鉴国内外献血者归队流程设置归队程序,将河南省血液中心ELISA法单侧有反应性的献血者纳入归队程序管理,共计442人,6个月后重新采集血液标本,进行ELISA和NAT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442份标本,ELISA和NAT全部无反应性250人,归队率56.56%,HBs Ag、抗-HCV、HIV归队分别为125人(56.3%)、72人(61.02%)、53人(51.96%),3个项目归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LISA单侧有反应性标本,6个月后采用ELISA和NAT结合的检测手段,既有利于确保血液安全和减少"窗口期"的发生,又能使假反应性献血者回归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血液中心应用血清学检测联合核酸检测的价值,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方法以我血液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大约共计3000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血液标本均经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以下简称酶免),与谷丙转氨酶;并行HBV/HCV/HIV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对于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鉴别试验,其中鉴别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并将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三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大约3000份血液标本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单试剂不合格331份,不合格率为1.35%;其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且经核酸检测无反应性的不合格标本共31份,其中HbsAg反应性11份,HCV抗体反应性20份;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共43份,经跟踪检测确认其中HBV13例、HIV窗口期感染2例,末检出HCV献血者。结论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别,核酸检测虽然对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检出效果明显,但对于感染HBV但病毒载量极低者,其漏检的可能性较高;需要经跟踪检测与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中非重复反应性样本确认方法,探讨此类献血者血液安全性及归队屏蔽策略。方法对391例HBV单项NAT(Grifols Proleix Elite Assay)反应性样本使用原NAT检测系统进行重复检测,非反应性样本使用罗氏MPX 2.0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确认,并补充乙肝"两对半"试验,对部分HBV单项NAT反应性献血者进行回访追踪。结果 391例单项HBV NAT反应性样本原系统重测,90例样本仍为反应性(占23.01%),301例样本为非反应性(占76.99%)。296例非重复反应性样本在罗氏MPX 2.0试剂复核阴性,5例样本呈反应性,推断为低水平HBV隐匿性感染。HBV NAT重复检测非反应性样本组在抗-HBs项的阳性率高于重复检测反应性样本组(x~2=7.629,P0.05),在抗-HBc项则反之(x~2=15.303,P0.05)。8例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献血者随访复检NAT合格,18例献血者复检呈单项NAT反应性,后用双NAT系统重测,6例献血者单或双NAT系统为反应性(抗-HBc均为阳性),12例献血者为阴性(抗-HBc阳性9例)。结论在鉴定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样本及献血者复查时,在原有检测基础上补充另外一种灵敏度相当的核酸检测系统进行复试,并增加抗-HBs和抗-HBc检测能进一步甄别假反应性样本和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样本,建议采供血机构以3-6个月为间隔对核酸检测中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一次以上复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血站实验室两种梅毒抗体筛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7 963例,进行梅毒抗体的ELISA筛查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17 96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107例血样呈ELISA法梅毒抗体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6%,TPPA确认反应性为83例,反应性率为0.5%,在本血站检验判断规则下,梅毒抗体ELISA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其中两种ELISA试剂均呈反应性的为88例,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103例金豪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中TPPA确认反应性数为82份,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1.2%;92例万泰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确认反应性为83份,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漏诊率为0.0%。结论 ELISA方法单一种试剂梅毒抗体反应性假阳性率高,建议相应血液报废,献血者进行归队允许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新疆地区核酸集中化检测"11+1"模式,对献血者结果分析及逐年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回顾性探讨分析,探讨集中化检测在效果、检测效率的优势.方法 采用核酸血筛(HBV/HCV/HIV)检测系统,混样(6混或者8混)检测血液核酸HBV DNA、HCV RNA、HIV RNA,混样反应性样本进行拆分单检检测;分析201...  相似文献   

14.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6):789-792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复检情况以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时血液筛查呈核酸检测(NAT)阴性、HBsAg ELISA检测单试剂反应性,且在献血6个月后回本中心进行复查的267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查的ELISA和NAT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析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以及教育程度与复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参加复检的267名献血者中,55名复检不合格(20.6%),其中HBsAg双试剂反应性15名,单试剂反应性33名,双试剂阴性7名(NAT阳性5名,ALT双试剂阳性2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复检结果的因素有年龄和献血次数:年龄越大,复检不合格率越高(Exp(B)=1.050,P=0.032);初次献血者的复检不合格率显著高于献血2~10次(Exp(B)=0.274,P0.001)以及超过10次的献血者(Exp(B)=0.198,P=0.038)。结论 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复检不合格率较低,与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有关。本研究为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设以及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中心血站2011年1月—2016年12月检测标本274 644份作为研究对象,标本采集完成后常规血清分离完毕后,采用ELISA测定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TP等情况;排除ELI‐SA有反应性的标本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标本后,再做核酸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检测效果。结果 274 644份标本均完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CV检查中共有353份对两家试剂阳性,阳性率为0.13%。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BV异常142份,占0.05%,HCV异常3份0.001 2%及HIV1例,占0.000 4%;无偿献血者HBV检测异常率为0.13%、HCV异常率为0.002 7%,均低于ELISA异常率0.72%及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及核酸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测定中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李辉 《河北医学》2016,(12):2097-2099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2.35%,慢性感染人口约有1.6亿[1]。我国 HCV 的感染率为3.2%[2]。 HC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因输血或血液制品,有关调查研究显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3]。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HCV检出的灵敏度、减少漏检、保障血液安全一直是人们注意的焦点。但在低感染率人群中,间接酶联免疫( 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抗HCV)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血站目前多数采用两遍ELISA法对血液进行抗-HCV的检测,其反应性样本确证阳性率较低,约30%左右;单试剂反应性样本和灰区反应性样本的阳性率则更低,这使得很多献血者被误淘汰,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输血领域学者在关注献血者归队问题[4,5]。故为了避免假阳性结果对献血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及减少献血人员的流失,对初筛结果做进一步确认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同时,阴性样本经核酸检测的确证试验发现也存在一定的漏检率。本文将对丙肝抗体的确认情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 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 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 RNA 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336,P=0.350;χ2= 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378,P=0.173;χ2=2.318,P=0.678;χ2= 5.284,P=0.259;χ2= 9.183,P=0.057)。结论 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确认及回归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站献血经两种试剂检测的80 876人次献血者,筛选HIV抗体检测单试剂反应性为146例,屏蔽3~6个月后,对其进行召回,分别留取血液样本后,对其进行复查。结果:召回的146例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经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检测显示,仍表现为单试剂阳性9例,双试剂阳性1例。对双试剂阳性进行检测,显示其为核酸和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结论:对单侧反应性的献血者采用ELISA、NAT检测进行随访,献血者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减少献血者流失,缓解用血紧张局面。对无偿献血前献血者具体情况征询,并实施血液筛查,对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建立长期档案,加强检测管理,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降低经血传播HIV等病毒的风险,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同时,临床应加强两种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感染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