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骨折的相关性,为预防老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所有6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脊柱和髋部骨折排名前两位,从中筛选出165例患者接受双能量骨密度仪测定,同时另选取165例60岁以上非骨折人群作为对照,对照组也均行双能量骨密度仪测定。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降低老年骨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群脉图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筛选并纳入中老年受试者共计1 062例,根据纳入对象的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327例、骨量减少组466例、骨质疏松组269例。运用PDA-1型单道脉诊仪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寸口关部脉象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骨量减少程度加重,三组脉图参数h1、h3、h4、h1/t1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脉图参数h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骨量减少程度的加重,三组心率变异参数P_mean、P_PNN、TF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人群的大动脉顺应性较正常骨量人群明显下降,大血管硬化程度增加,提示机体脏腑气血相对不足,代谢水平降低,长期可形成重要脏腑气血虚弱,并久虚致瘀,这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发病机制"虚"与"瘀"相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症与SOD活力是否有相关性,用去势法制作实验大白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别测定其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及SOD活力。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实验大白鼠的骨密度与SOD活力均低于正常对照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骨密度与SOD活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晓燕  王玺 《甘肃医药》2022,41(1):13-14,18
慢性牙周炎(CP)和骨质疏松症(OP)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研究显示CP和OP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探究CP和O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CP与OP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本院检查发现的ROP患者59例118眼作为ROP组,同时选择相同出生胎龄段无ROP早产儿作为非ROP早产儿组,共22例44眼。ROP组患儿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出生孕周、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采集肘部静脉血检测血象各指标,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P的危险因素。结果 ROP组、非ROP早产儿组之间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RBC、PLT、MPV、RDW与非ROP早产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期ROP组、A-ROP组患儿的RBC、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中老年健康问题。我们对武汉市中老年人群进行体检,调查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病的流行病学因素,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绝经早期女性骨代谢状况、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及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探讨血清铁蛋白在绝经早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36例50-55岁绝经早期女性行骨密度检查,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血清Fer、ALP、β-CTX(β胶原降解物)、BGP(骨钙素)、PTH(甲状旁腺激素)、25-OHD(25羟维生素D)及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骨量组比较,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BGP和β-CTX呈正相关。骨质疏松组干预治疗6月后仅β-CTX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β-CTX、BGP呈正相关,铁稳态失衡、铁超载参与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群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确定健康老年人网织红细胞(简称网红)计数与分群的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在老年贫血的诊断及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AYER ADVIA 12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了 338 例健康老年人和 141 例老年血液病患者的网红计数及分群,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网红百分率(RET)与绝对数(RET#)和低、中、高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LFR、MFR、HFR)在两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0.0140±0.0045、(62.22±19.28)×10 9/L、0.8571±0.0441、0.1190±0.0336和0.0239±0.0139.老年贫血患者的RET#及HFR+MFR与正常参考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受抑,其外周血中的RET#及HFR+MFR极度减低;骨髓恢复期,HFR+MFR首先出现或升高.结论健康老年人网红计数及分群的参考值范围与性别无关; RET#及HFR+MFR对老年贫血的分类与鉴别诊断及白血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仙君 《吉林医学》2011,32(15):3151-3151
目的:探讨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护理干预。结果:6个月后进行骨质疏松症(OP)知识掌握率、生活方式影响、遵医嘱服药、疼痛改善、骨密度指标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冠脉钙化积分(TCS)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为共同防治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对45例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BMD结果、心脏CT结果及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并以冠脉钙化积分是否异常分组,对两组间的腰椎各椎体BMD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 老年人群腰椎BMD与冠脉钙化积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冠脉钙化积分、性别、高密度脂蛋白、体重及脑卒中史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结论,提示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为同时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月娜  黄文强  李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17-17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RBC、HCT、MCH、MCHC、MCV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b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与RBC、HB、HCT呈负相关,与MCV、RDW、MCHC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H成呈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Hb具有显著负相关,肌酐与MCH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临床应充分掌握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参数,以便对CRF的治疗和疗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60例为观察组,体检中心非OSAHS人群70例为对照组,给予两组行体格检查、便携式睡眠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密度;分析观察组骨密度、SaO2相关性.结果 中度、重度OSAHS患者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OSAHS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骨密度水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 (以下简称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 ,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改变和骨折发生频度增加的疾病 ,它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 ,尤以老年人 (≥ 6 0岁 )和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最高。据统计 ,我国部分地区老年人OP患病率为2 2 .6 % [1] ,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其发病率占老年病第三位[2 ] ,OP症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所以OP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 资料及仪器介绍1.1 资料 老年OP患者 78例 ,男 2 5例 ,女 5 3例 ,年龄 6 0~78岁。治疗前以疼痛为主诉的 6 9例 ,占 88.4 6 % ,表现为腰背痛 ,颈肩周围痛 ,四…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876例年龄在20~83岁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人群。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部人群腰椎L2-4和左髋部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住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50岁组中年男性BMD已开始下降,60岁组后进行性下降,80~90岁男性BMD已接近同年龄组女性。女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40岁以后开始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BMD下降出现50~59岁及70~79岁两年龄段快速期。结论: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男性在中年期BMD已经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开始10年及70~79岁年龄段存在着骨质快速丢失期,骨丢失首先发生在以松质骨为主的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17.
何艳  高发平 《当代医学》2010,16(28):17-17,49
目的探讨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应用beckman-coul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50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观察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参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率网织红细胞(MF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显著性增高(P〈0.05),RBC、MCV、Hb明显下降(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为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以MCV为最有筛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查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9例)、骨量减少组(114例)、骨质疏松组(55例)。采用血常规检查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BC),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全髋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症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水平(RBC)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3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RBC、Hb低于骨质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L_1~L_4、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全髋骨密度值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全髋骨密度(BMD)与Hb、RBC呈正相关(r=0.279、0.217、0.208、0.185,P<0.05),股骨颈、Ward三角、全髋BDM与年龄呈负相关(r=-0.235、-0.189、-0.145,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Hb水平降低,与骨密度相关。低水平的Hb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正常人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下颌骨骨密度的差别。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骨密度仪),测量右侧髋部与左侧下颌角的骨矿物密度。结果:老年原发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老年正常人相比具有较低的下颌角骨密度。结论:骨质疏松症可导致下颌骨骨密度降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骨质疏松的状况;用这种骨密度仪测量下颌角的骨密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所测结果能反映下颌骨的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组采用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治疗,比较两种药物组合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在3周左右临床症状缓解;治疗组在1周左右症状缓解。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显效或有效的患者中对照组24例(48.0%)、治疗组45例(9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骨密度(BMD)值无明显改变,而治疗组腰椎的BMD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明显好于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