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应用的可能性,评估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CT灌注参数及图像,并与头颅CT平扫进行比较。结果 17例中CT平扫见创伤组织及周围脑实质低密度灶13例;CT灌注参数显示脑组织低灌注11例(64.7%),术区及挫伤脑组织高灌注4例(23.5%),2例未见明显脑组织灌注异常。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行CT灌注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对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不仅注意脑低灌注,还应注意高灌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轻中度颅脑损伤的MRI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轻中度颅脑损伤(mTBI)的MRI表现,评价MR/对mTBI的诊断价值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TBI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扫描在伤后24d内进行,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1、T2W1。预后评估在损伤后6个月进行。损伤的严重性的评估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预后用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0例(30%)恢复良好,15例(45%)伴有轻微的身体和智能缺陷,8例(24%)中等残疾。23例(70%)CT检查有异常,10例未发现异常。CT检查共发现25处脑内损伤。在MRI影像中,29例(88%)发现有异常,4例未发现异常,共发现44处脑内损伤。MRI发现的损伤数量是CT发现的1.76倍。损伤主要位于额叶和颞叶。早期MRI发现损伤位于额颞叶的患者预后不良。损伤程度与预后明显相关(P〈0.01)。结论mTBI的早期MR/影像对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期MRI表现的额颞叶区域损伤患者预后不良。损伤深度、数量和位置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 MR成像定量分析轻度颅脑外伤(mTBI)合并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病人血脑屏障破坏的应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包括44例m TBI后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轻型颅脑损伤(mTBI)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在13~15分、CT检查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外伤后1~7d内行MRI以及SWI扫描.分别记录SWI检出微出血灶的数量及部位.根据是否有微出血存在,将病例组分为微出血阳性组[SWI(+)]以及微出血阴性组[SWI(-)];对两组GCS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将病例组微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例mTBI在SWI序列可见54处微出血灶,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枕叶灰白质交界处.SWI(+)组以及SWI(-)组的GCS评分分别为13.4±0.5、14.7±0.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微出血灶个数与GCS评分有相关性(r=-0.821,P=0.000).结论:SWI能显示轻型颅脑损伤中CT以及常规MRI图像不能发现的微出血性病变,提示创伤性轴索微损伤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轻型颅脑外伤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与轻型颅脑外伤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CT检查的适应证。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80例受伤24 h以内的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注册登记,根据CT结果分析,探讨轻型颅脑外伤的CT检查适应征。结果 :能准确评估颅脑损伤程度的有:神经查体阳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及年龄≥60岁者、可疑颅骨骨折及锁骨上损伤体征阳性,可作为轻型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适应证。不具备上述5项临床表现中任意1项者,CT检查阴性率为100%,可暂不行CT检查。结论:通过此项研究,为临床医师诊疗轻型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化的指导意见,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颅脑损伤做出准确评估,有效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与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2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但有13例CT脑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其中10例前循环TIA患者发现灌注异常区,TTP、rCBF、MTT值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CBV与健侧对照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3例后循环TIA患者发现枕叶有灌注异常;CTA发现10例前循环血管狭窄,6例后循环血管狭窄。结论:脑64-SCTP成像可以多参数评估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TTP及MTT最敏感,CBF次之;脑64-SCTP结合头颈部CTA,对TIA病因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520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24h内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得到CT图像计分.分保守治疗组(312例)和手术组(208例)进行预后对照分析.结果: 按CT计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5分)占22.7%(118例),中型(5~10分)占35.6%(185例),重型(>10分)占41.7%(217例).中型手术组预后的重残死亡率(21.0%)远低于保守组(44.2%)(P<0.05);轻、重型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损伤CT计分是较准确可靠的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对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其中,前循环TIA 11例,后循环TIA 9例,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评价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CTP有13例CT脑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其中10例前循环TIA患者发现灌注异常区,TTP、rCBF、MTT值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CBV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3例后循环TIA患者发现枕叶有灌注异常;CTA发现10例前循环血管狭窄,6例后循环血管狭窄;结论:脑64-SCTP成像可以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64-SCTP结合头颈部CTA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病人耳部损伤的临床表现与多层螺旋CT发现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颅脑创伤疑有耳部和面神经管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耳部CT扫描和3D图像重组,统计、分析各型颞骨骨折CT所见与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3例颞骨骨折,其中纵行骨折34例(64.2%),混合性骨折14例(26.4%),横行骨折5例(9.4%);内耳完整型48例(90.6%),内耳受损型5例(9.4%)。脑挫裂伤或(和)脑内血肿21例:其中单侧颞叶损伤11例、双侧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脑干损伤1例;硬膜外或(和)硬膜下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积血6例。结论多层螺旋CT(MSCT)3D成像技术立体、直观、真实地再现了耳部及面神经管细微、复杂的影像学解剖和病理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等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技术评价超急性期脑梗死(HIS)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络不能(CCD)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超急性期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CTP检查,将对侧小脑半球出现至少两个层面灌注异常定义为CCD阳性,将所有患者分为CCD阳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分析两者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并随访30天,对比不同CT征象、CSF/ICV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组基底池、中线移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Rotterdam CT评分、CSF/I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tterdam CT评分、CSF/ICV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15、0.672,P均<0.001);Rotterdam CT评分、CSF/ICV联合评估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877,大于两者单独评估,95%CI为0.824~0.919,敏感度为87.01%,特异度为78.40%;随访30天,Rotterdam CT评分、CSF/ICV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Rotterdam 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腩灌注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致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9例单侧狭窄,2例双侧狭窄)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针对其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双侧脑灌注在术前有显著差异,CBF降低(rCBF=0.874±0.037),MTT延长(rMTT=1.320±0.072).结论:CT脑灌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发现脑灌注明显降低的病例,外科治疗对其症状改善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梗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颅脑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洁  王振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14-1218
目的:评价脑CT灌注成像对非梗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脑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CTA及TCD检查。比较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对非梗死性脑缺血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40例患者脑CT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组织异常灌注区域,其中脑梗死前期Ⅰ1期29例,脑梗死前期Ⅰ2期4例,脑梗死前期Ⅱ1期5例,脑梗死前期Ⅱ2期2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颅内分支正常25例,异常15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颅内分支正常20例,异常20例。对脑梗死前期Ⅰ1期的诊断,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有显著差异(P〈0.01),对脑梗死前期Ⅰ2期和脑梗死前期Ⅱ期的诊断,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够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改变的脑血流异常灌注区,为临床早期诊断、预防脑梗死提供祥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全部病例3~7天内复查CT及临床随访.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常规CT平扫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15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9例未见异常,后经复查CT及临床随访证实,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为急性脑梗死.脑CTP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T平扫的敏感度44.11%,特异度71.42%;CTP的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结论 脑CTP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CT全脑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功联系不能(CCD)的临床预后。方法 :收集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115例,其中急性期55例,亚急性期60例,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随访CCD阳性患者2个月后Barthel指数。分析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CCD阳性组共20例,成功随访12例,其小脑平均通过时间差值(ΔMTT)、达峰时间差值(ΔTTP)、脑血流量(CBF)减少率、脑血容量(CBV)减少率与2个月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均P0.05)。亚急性期CCD阳性组共25例,成功随访15例,其小脑ΔMTT、ΔTTP、CBF减少率与2个月Barthel指数均呈线性负相关(均P0.05),CBV减少率与Barthel指数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CT全脑灌注图像可帮助评估脑梗死后CCD患者预后。对于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CD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近年发现,在轻型颅脑损伤病例中仍有部分患者CT扫描发现颅内异常。甚至需要手术。我们分析了560例GCS 13~15分的儿童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例资料,对伤情演变过程与预后关系进行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并完成肺癌病理及EGFR基因检测的4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EGFR突变型26例,EGFR野生型19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灌注成像,应用颅脑CT灌注图像分割强化肿瘤和瘤周水肿,提取CT灌注参数。应用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灌注参数预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转移瘤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效能。结果:灌注参数中,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肺腺癌2种EGFR基因突变状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F和MTT联合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AUC为0.790。结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可用于预测EGFR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76例,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成像(CTA)等模式.分析灌注范围的分布并绘制感兴趣区(ROI),测定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20.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发病时间为l一24h,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积脑梗死灶,其中l例发病仅lh,MRI T2W及DWI未见异常信号,6d后CT复查证实;另2例MRI T1、T2加权阴性,DWI呈异常高信号。其余5例CT平扫和脑灌注成像均未见异常,3—7d后CT复查,其中2例为脑干梗死,2例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小范围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l例未见异常。结论:CT脑灌注成像最早可在出现症状40min后显示脑梗死病灶,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好,异常灌注区以脑血流(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最敏感,CT脑灌注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但对脑干或其它部位小的脑梗死灶,CT脑灌注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