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小组模式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在妇产科门诊首次建立产前检查本(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1 0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自愿咨询率和检测率。 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Z=-6.114,P<0.001; Z=-7.517,P<0.001),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自愿咨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853,P<0.001;χ2=43.381,P<0.001;χ2=32.869,P<0.001),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211,P<0.001; χ2=11.940,P<0.001; χ2=60.658,P<0.001)。 结论 对孕产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可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检测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产前门诊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产科门诊2016年1~6月高危孕产妇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1例定期在门诊接受产前检查和指导,实验组68例除定期门诊产前检查外,还接受产前门诊护理,比较2组入组时、待产时焦虑水平、待产前分娩意愿及分娩结局。 结果 待产时实验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24,P<0.001)。2组分娩意愿和分娩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682,P<0.001; χ2=17.274,P<0.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17,P=0.034)。 结论 对高危孕产妇给予产前门诊护理可降低待产时的焦虑水平,提高自然分娩意愿和顺产率,对改善分娩结局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温暖和拒绝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454例高中生,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自我概念与同一性量表(SCIM)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施测。结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总检出率为22.7%,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在是否独生子女(χ2=21.19,P<0.001)和家庭居住地(χ2=13.04,P<0.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在父母温暖和拒绝与非自杀性自伤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温暖和拒绝既能直接影响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又能通过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2013—2022年送检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朝阳区流感监测数据。结果 共收集哨点医院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7 928份,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4 415份,总核酸阳性率为15.8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高峰以冬春季为主,不同亚型交替流行。不同季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698.274,P<0.001),甲型流感冬季阳性率最高(H1N1χ2=1 238.712,H3N2χ2=1 317.144,P<0.001),乙型流感冬春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夏秋季(χ2=1 526.712,P<0.001)。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5~岁病例阳性率最高(21.13%);不同性别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5,P=0.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CT显像、双时相平面显像及超声检查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纳入49例于我院诊断为HPT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双时相平面显像、99mTc-MIBI SPECT/CT显像及联合诊断HP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49例患者共96个甲状旁腺阳性病灶和7个非甲状旁腺病灶。99mTc-MIBI SPECT/CT显像术前定位诊断HPT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25%(78/96)、81.55%(84/103),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优于超声(灵敏度59.38%(57/96),χ2=11.004,P=0.001;准确度61.17%(63/103),χ2=10.475,P=0.001)、平面显像(灵敏度58.33%(56/96),χ2=11.957,P=0.001;准确度57.28%(59/103),χ2=14.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天津市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s)患病情况,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与TNs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etS与TNs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 359例研究对象。TNs总患病率为46.8%(5 781例),其中高危结节309例(5.3%),非高危结节5 472例(94.7%)。女性患病率(48.6%)明显高于男性(44.9%)(χ2=17.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OR=1.511)、年龄(OR=1.472)、MetS(OR=1.272)是TNs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高血糖和高血压患者在高危结节组(高血糖OR=2.59,高血压OR=1.805,P<0.05)显示出比非高危结节组(高血糖OR=1.527,高血压OR=1.309,P<0.05)更高的患病风险。结论 体检人群TNs患病率较高,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市售禽畜肉中弯曲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2年云南省16个地(州、市)市售禽畜肉进行随机采样和弯曲菌检测,根据肉类别、样品采集年份、地区、采样环节和季度,对样品中弯曲菌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弯曲菌总检出率为9.21%(178/1 932),空肠和结肠弯曲菌检出率分别为5.75%(111/1 932)和3.47%(67/1 932)。禽肉中弯曲菌的检出率(11.42%,160/1401)高于畜肉(3.39%,18/5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1,P<0.001)。弯曲菌在鲜肉、冷却肉和冻肉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5,P<0.001),冷却肉中检出率最高,为16.67%(39/234),冻肉中检出率最低,为1.89%(5/264)。不同年份采集的样本弯曲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7,P<0.001;空肠弯曲菌χ2=33.466,P<0.001;结肠弯曲菌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环境监测(照度、噪声等)和微生物(细菌总数)检验方法,对龙岗区2017—202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17—2021年各医疗机构共采样42 350件,合格样品40 556件,总体合格率95.76%;其中市级医院消毒合格率最高。门诊部和个体诊所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1.420,P<0.001);空气(χ2趋势=36.391,P<0.001)、物体表面(χ2趋势=12.571,P<0.001)、医护人员手(χ2趋势=16.289,P<0.001)合格率逐年上升;洁净室环境指标中,静压差合格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177,P<0.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y,ACA)在多种疾病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AC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①129例ACA阳性患者中女性116例,男性13例,女性ACA的血清滴度高,复合型抗体多见,与男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 χ2=6.85,P=0.003)。②118例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患者中自身免疫疾病65例(55.08%),非自身免疫疾病53例(44.92%)。自身免疫疾病多见复合型、高滴度抗体,与非自身免疫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7,P<0.001; χ2=11.44,P=0.001)。结论 ACA在自身免疫疾病和非自身免疫疾病中均可见到,临床表现多样,且可引起多器官受累,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桥式固定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并按照标准的PIC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维护。对照组导管按传统方法固定,实验组按照桥式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2组导管部位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感。 结果实验组导管处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67,P=0.001;χ2=12.992,P<0.001),患者的舒适感高于对照组(χ2=17.014,P<0.001)。 结论 在行PICC导管固定时,桥式固定法优于传统导管固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衰弱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或降低MHD患者认知衰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青岛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血透室的3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χ2检验、lasso回归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通过Bootstrap重复采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最终纳入健康赋权(OR=0.904,P=0.011)、创伤后成长(OR=0.930,P=0.003)、述情障碍(OR=1.085,P=0.021)、年龄(OR=1.103,P<0.001)、有无伴侣(OR=0.324,P=0.048)、有无子女(OR=0.240,P=0.025)、透析时间(OR=3.180,P=0.026)七个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导管移位或脱出、穿刺口渗血、穿刺口局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178,P<0.001;χ2= 49.414,P<0.001;χ2=29.456,P<0.001)。结论 改良导管固定法能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PN)rs2241766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发生的关系。方法 410例MS患者和203例健康人群纳入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APN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APN基因rs2241766 位点T/G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各基因型与MS发生的关系。结果 MS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5.3 ± 4.4 mg/ml vs 27.2 ± 6.5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 0.001); rs2241766位点三种基因型在MS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22,P< 0.001),MS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7,P< 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G等位基因发生MS的风险高于T等位基因(OR=2.19, 95% CI:1.17~3.01 vs OR=1.00r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TG和GG基因型发生MS的风险较TT基因型增高(OR=1.55, 95% CI:0.79~2.83; OR=2.48, 95% CI:1.67~7.35 vs OR=1.00ref),将TG和GG基因型合并后发生MS风险同样增高(OR=2.23,95% CI:1.21~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06,0.029),且TG(15.7± 4.1 mg/ml)及GG(14.3 ± 4.5 mg/ml)基因型研究对象的APN水平低于TT基因型(18.7± 4.9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1,P< 0.001)。结论 MS的发生可能与rs2241766位点的基因变异相关,尤其是T向G变异的个体发生MS的风险更高,使APN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结果。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ICU目标性监测患者51 126例进行研究,回顾性收集感染相关资料,从不同ICU科室患者、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同感染病原菌分布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监测发现医院感染1133例、1183例次,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分别为2.22%(1 133/51 126)和2.31%(1183/51 126)。不同科室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697,P<0.001;χ2=302.172,P<0.001),其中神经ICU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最高,为3.82%(174/4 553)和4.06%(185/4 553)。ICU器械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中,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导尿管插管患者的感染例次率和日感染例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68,P<0.001;χ2=22.7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来源于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共4 496例,就诊延迟2 168例,就诊延迟率为48.22%,就诊天数中位数为14 d(P25,P75:2, 36 d)。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60.1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OR=0.636, 95%CI:0.511~0.791)和患者来源中的其他健康检查患者(OR=0.667, 95%CI:0.483~0.914)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而患者来源中的因症推荐(OR=3.565, 95%CI:2.275~5.774)、转诊(OR=2.363, 95%CI:1.849~3.037)和追踪(OR=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53 protein,ASPP)家族的表达模式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分析5年生存期与ASPP家族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χ2=25.533,33.029,P=0.000),而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χ2=36.575,P=0.000)。宫颈鳞癌中ASPP2的低表达和iASPP的高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明显相关(χ2=5.426,P=0.020; χ2=13.117,P=0.001); ASPP1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关(χ2=8.814,P=0.023),而iASP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14.859,P=0.001; χ2=15.376,P=0.000),iASPP的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期有关(χ2=34.888,P=0.000)。结论 ASPP蛋白家族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癌变机制过程中,iASPP可能是基因治疗宫颈鳞癌的一个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儿童青少年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14—2020年广西21个国家级监测点的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统一编码分类,计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并运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0年广西0~19岁儿童青少年年均伤害死亡率为17.70/10万,占死亡总数的34.93%,是该年龄段第1位死因。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男性死亡率22.44/10万,女性死亡率12.0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39,P<0.001)。溺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窒息为儿童青少年的前5位伤害死因,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1.90%。首位伤害死因:0~岁组的为窒息,1~14岁组为溺水,15~19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结论 2014—2020年广西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早产儿出院后校正年龄1岁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正常出院的90例EUGR早产儿。对90例EUGR早产儿在校正年龄1岁内进行定期随访,测量体质量、身长、头围等,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喂养情况、疾病情况、前白蛋白量、元素锌含量等,分析出院后EUGR早产儿校正年龄1岁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比较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和非生长发育迟缓患儿母亲年龄、出生体质量、出院体质量、胎龄、住院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血前白蛋白、血锌等指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和非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胎膜早破、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窒息、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应用有创呼吸机、贫血、感染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喂养方式的差异。对生长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对EUGR早产儿随访时间点为校正年龄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90例、86例、70例,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48.9%(44/90)、30.2%(26/86)、17.1%(12/70)。在校正年龄1个月时,与非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相比较,生长发育迟缓患儿IUGR、NRDS、BPD、应用有创呼吸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01;χ2=7.479,P=0.006;χ2=14.407,P<0.001;χ2=10.500,P=0.001);出生体质量、出院体质量、胎龄、血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P<0.001;t=-3.522,P=0.001;t=-2.047,P=0.044;t=-2.312,P=0.023);住院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7,P<0.001;t=2.840,P=0.006);在喂养方式方面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0,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发育迟缓与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P=0.040)、IUGR(P<0.001)及BPD(P=0.011)有显著相关性。在校正年龄6个月时,与非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相比较,生长发育迟缓患儿IUGR、NRDS、BPD、应用有创呼吸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4,P=0.004;χ2=12.613,P<0.001;χ2=24.398,P<0.001;χ2=12.662,P<0.001);出生体质量、出院体质量、胎龄、血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9,P<0.001;t=-3.211,P=0.002;t=-3.405,P=0.001;t=-2.636,P=0.010);住院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1,P<0.001;t=3.095,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发育迟缓与出生体质量(P=0.013)、IUGR(P=0.001)及BPD(P=0.022)有显著相关性。在校正年龄12个月时,与非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相比较,生长发育迟缓患儿IUGR、NRDS、BP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χ2=5.737,P=0.017;χ2=8.393,P=0.004);出生体质量、胎龄、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2;t=-2.271,P=0.026;t=-3.509,P=0.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3,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发育迟缓与IUGR(P=0.040)及BPD(P=0.003)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NICU出院的EUGR早产儿是一组特殊的高危人群,IUGR、BPD是出院后发生生长迟缓的持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7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1~3岁481例,学龄前(3~6岁)儿童132例,青少年(6~16岁)137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平均水平分别为0.45±0.25 mg/L,27.27±11.38 ng/mL及9.18±5.75 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年龄差异(χ2=1.002,P=0.606),血清25-(OH)D水平(χ2=6.843,P=0.033)与维生素E水平(χ2=14.922,P=0.001)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71,P<0.01),在各年龄组中均存在过量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血清25-(OH)D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00,P<0.01),其缺乏率和不足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维生素E构成比无年龄差异(χ2=7.054,P=0.133),其在各年龄组缺乏率与不足率均较明显,其中学龄前组总体缺乏最为严重,达74.2%。结论 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监测、预防意识,增加富含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