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28例,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和医生评价进行了总结.结果:他克莫司软膏可以迅速缓解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由治疗前的12.30±2.01评分值下降至治疗后的6.12±3.19,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个别病例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纪明开 《黑龙江医药》2007,20(6):631-633
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头面部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面部皮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病例总数36例,脂溢性皮炎22例,过敏性皮炎14例.每日早晚两次患部均匀涂抹,治疗时间2周,2周后随访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脂溢性皮炎中,22例患者中的6例痊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病例有11例,有效率为77.27%.过敏性皮炎中,14例患者中的4例痊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病例有7例,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统计学检验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是有效安全的,没有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接受治疗的面部脂溢性皮炎7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按照一定疗效标准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前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皮疹评分情况:斑片直径评分为(2.36±0.72)分,脂溢症状评分为(2.23±0.42)分,脱屑症状评分为(1.66±0.56)分,瘙痒程度评分为(2.33±0.36)分;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斑片直径评分为(0.95±0.56)分,脂溢症状评分为(0.97±0.18)分,脱屑症状评分为(0.45±0.52)分,瘙痒程度评分为(0.87±0.30)分,自身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萆渗湿汤加减内服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46%、65.3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萆渗湿汤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尤其针对脂溢性皮炎脾胃湿热型,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患者由于面部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异位性皮炎等原发皮肤病长期使用醋酸氟轻松软膏(氟轻松)、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皮炎平)、丙酸倍氯美松等激素药膏引起,停药后皮肤出现红肿、毛细血管扩张、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皮肤干燥、毛孔粗大、色素沉着等症状.自觉发热、发皱、痒.外用激素药膏可缓解,停药2~10 d又出现上述症状,导致皮肤对药物的依赖性,有的促使原发病灶加重.临床上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笔者从1996-2001年,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2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吡美莫司治疗组(40例)及派瑞松治疗组(40例)。对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各随诊一次。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总结,并于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2~4周的电话随访。结果吡美莫司乳膏可以迅速缓解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由治疗前的(11.25±2.76)分下降4周后的(4.00±1.55)分,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总显效率为92.5%。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派瑞松治疗组相当。结论吡美莫司乳膏用于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派瑞松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n=60)采用派瑞松联合丹参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 vs.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鳞屑、红斑及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鳞屑、红斑及皮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种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瑞松软膏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及地奈德乳膏联合疗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应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及地奈德乳膏联合外用治疗,治疗,2,3周及4周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停药后1,2周随诊。结果:4周后痊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100%。停药后1,2周随诊未见复发。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此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治愈率高,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面部皮炎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临床上常见的面部皮炎包括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继发性炎症,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改变导致菌群失调,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大量繁殖,刺激皮肤引起炎症。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有红色小丘疹,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治疗较困难,洁霉素对其疗效观察尚未见报道,为此我科从1994年1月起,对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用洁霉素进行了治疗,其中65例完成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5年4月~11月应用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和咪唑斯汀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并与单一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观察和总结中西医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和经验,再通过健康宣教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配合药物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 证明,自拟的中药处方煎液冷湿敷,再配以西药口服,治疗过程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不会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口服药物简单剂量少,无明显副作用,此方法对于治疗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软膏与透明质酸凝胶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6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部病症改善情况;治疗1周、2周、1个月后的角质层含水量及经表皮水分丢失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93.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红肿、斑点、皱纹、毛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部皮肤红肿、斑点、皱纹、毛孔评分分别为(2.34±1.02)、(2.51±0.89)、(2.49±0.27)、(3.12±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4±1.03)、(5.02±0.87)、(4.92±0.28)、(5.35±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及经表皮水分丢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分别为(52.49±9.35)、(58.94±3.14)%,均高于对照组的(47.48±9.37)、(52.25±3.15)%,经表皮水分丢失值分别为(20.14±2.75)、(17.04±1.84)g/(m^2·h),均少于对照组的(26.38±2.73)、(22.01±1.83)g/(m^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和透明质酸凝胶均可有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透明质酸凝胶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面部皮肤状态,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更宜选用。  相似文献   

14.
<正>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多见,程度轻重不等,尤其是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同时和痤疮等伴发,该病呈慢性病程,迁延难治,目前主要以口服药及外用药物为主。我科于2012年至2014年3月应用强脉冲光(intense plused light,IPL)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维胺酯胶囊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76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胺酯胶囊。对比2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经表皮失水量(TEWL)、鼻唇沟部位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细胞-10(IL-10)、干扰素γ(IFN-γ)]、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6.32%(29/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IL-10水平较高,且IFN-γ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皮损、红斑、瘙痒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1/38)与对照组18.42%(7/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胺酯应用于面部脂溢性皮...  相似文献   

16.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皮、面部和躯干富含腺体的区域,表现为鳞片状的红褐色瘙痒斑.常见的受累部位是头部毛发区域,包括头皮、头皮边缘、眉毛睫毛、胡须、前额、鼻唇沟,外耳道和耳后皱褶,此外,前胸、乳房褶皱、腋窝也常累及.本文主要对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他克莫司软膏组和皮肤止痒脱敏膜组,分别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和皮肤止痒脱敏膜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费用-效果比分析。结果他克莫司软膏组、皮肤止痒脱敏膜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32±0.97)、(1.25±0.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软膏组的总有效率为87.5%,皮肤止痒脱敏膜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止痒脱敏组的费用-效果比为7.58,低于他克莫司软膏组的9.79。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和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达到相同效果时,后者费用比前者低。  相似文献   

18.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d ermatitis,SD)是指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表浅性、反复发作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婴儿及30~60岁的成年人。好发于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地方的炎症性皮肤病。治疗困难、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除湿止痒洗液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实施地奈德乳膏与萘替芬酮康乳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地奈德乳膏行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相比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奈德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应用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复霜EB霜合用治疗脂溢性皮炎105例王云花(浙江省丽水市医院,丽水323000)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继发卵圆形糠疹孢子菌感染或因痤疮棒状杆菌等分解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而引起。其病因复杂,症状顽固,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院经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