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文秀 《西部医学》2012,24(3):612-6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该病易反复,副作用多见,未能达到满意效果,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治疗该病具有优势。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就FD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上腹不适综合征,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西医治疗一般选择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PPIs)及胃肠动力药.在用上述药物疗效欠佳且易复发的情况下用中药旋覆代赭石汤治疗气滞型功能消化不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特点。中医学者在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该病的中医治疗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未阐明。FD隶属于祖国医学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以肝气郁滞、脾失运化、胃失通降为基本病机,有效治疗FD之肝胃不和型则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中医护理以可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从起居饮食情志推拿等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不详 ,目前 ,认为与上消化道动力功能障碍或胃排空延缓关系密切。近年来 ,有关中医药对胃动力的调节和改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展作以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不详,目前,认为与上消化道动力功能障碍或胄排空延缓关系密切。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对胃动力的调节和改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展作以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它的症状虽不危重,但它却经常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胃电节律及胃运动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等,FD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胃动力的调节和改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与方药、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近5年多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越来越多地困扰人们的生活 ,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估计今后 10年将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据统计 ,此病的发病率高达 2 0 %~ 30 % ,占消化门诊的 5 0 %左右[1] 。国外研究表明 ,1/ 3的人群患过此病 ,占门诊患者总数的 2 0 % ,其中 98%的患者需要治疗[2 ] 。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西医治疗至今无重大突破 ,目前 ,国内主要应用中药进行治疗。1 病因病机  国内中医界学者认为 ,①饮食内伤而…  相似文献   

11.
对近10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研究进行概述,参考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以更好的指导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300篇,对其认真统计分析,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和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其主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多种,病变部位一般在胃部,且与脾、肝等器官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患者多有肝胃不和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治疗的FD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或埃索美拉唑片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1两组患者在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中药治疗组:(3.31±1.19)、(1.52±0.72)分;西药对照组:(2.53±1.20)、(1.34±0.61)分]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5.73±2.29)分;西药对照组:(4.83±1.53)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治疗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为61.25%(49/80)、86.25%(69/80),分别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65.00%(52/80)、78.75%(6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周时生理健康总得分(PCS)、精神健康总得分(M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时PCS、MCS评分[中药治疗组:(17.82±1.35)、(15.51±1.32)分;西药对照组:(16.94±1.63)、(15.61±1.75)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15.16±1.50)、(12.64±2.06)分;西药对照组:(14.64±2.19)、(12.37±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血液学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FD的4周方案效果确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共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4例,回顾性分析医生在问诊病人时的望闻问切资料,探讨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分型结果和患者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上出现的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大多数和患者的情绪一贯不良有关.结论:肝失疏泄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情况差异较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使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除器质性疾病而见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大多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前来我院治疗的24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中医分型辩证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4.1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17%,差异显著。结论:使用中医分型辩证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得到了显著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程一般〉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12周。目前,大多给予胃肠动力药、抗酸药及抗焦虑药治疗。有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辨证施治,彰显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NO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的细胞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O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临床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前来我院治疗的24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中医分型辩证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4.1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17%,差异显著。结论:使用中医分型辩证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得到了显著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