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伴管腔狭窄,再接受MRI扫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CTA检出斑块61个,其中混合性斑块31个;钙化性斑块18个;软斑块12个。高血压30例,检出斑块49个;无高血压10例,检出斑块12个。MRI检出斑块61个,其中Ⅲ型14个;Ⅳ~Ⅴ型23个,Ⅵ型6个;Ⅶ型18个。斑块内溃疡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急性脑梗死14例,双侧颈动脉斑块造成双侧脑梗死10例,一侧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而对侧发生脑梗死2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混合性斑块为主,双侧好发;高血压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初继栋  宋敏 《山东医药》2011,51(15):66-67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颅脑CT或MR 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头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其动脉狭窄检出率及斑块检测情况。结果 DSA、CTA及CTA+彩超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彩超(P〈0.05);彩超尚能检测到动脉溃疡斑块。结论头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超可无创、准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应作为此类患者诊治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100.0%,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60.0%;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16.7%,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了解颈动脉血管狭窄,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与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40例脑梗死组与24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斯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另一组单用阿斯匹林,1年后复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比较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脑血管病组斑块形成者经干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缩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发生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记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回声,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前循环脑梗死病例和对照病例比较,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是脑梗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且易出现于双侧颈动脉及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至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脑梗死患者59例及对照组56例,采集相关病史并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为71.19%,对照组为51.79%,脑梗死组各部位发现斑块比例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混合斑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为61.02%,对照组为32.14%,两组混合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混合斑+软斑)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倩  徐文安 《山东医药》2008,48(45):82-83
对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和非腔梗患者于入院3 d内行TCD和颈部血管彩超,对二者发生颅外、颅内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梗死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斑块及同侧颅内大动脉病变显著相关(P<0.05);非腔梗组更常发生颅内大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腔梗的发生中起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22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发观有颈动脉斑块者,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有无血管狭窄.结果 225例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有197例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合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出现部位多集中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中扁平斑块78例,软斑块64例,溃疡型斑块31例,硬斑块24例.结论 粥样硬化的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9%,硬化斑块主要为溃疡斑和软斑,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特征及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 10 5 8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 ,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结果  10 5 8例患者中 198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为脑梗死 ,同时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测到同侧CAS斑块 ;36例检测到CAS斑块 ,但未发现脑梗死灶 ;70例证实为脑梗死 ,但未检测到CAS斑块 ;790例梗死灶及粥样硬化斑块均未检测到。所有CAS患者 ,只累及 1段血管者 12 9例 ,累及多段血管者 10 5例 ,其中两侧颈动脉多发粥样硬化斑块并动脉狭窄 16例。 198例脑梗死患者 ,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斑块累及多段血管。 36例无脑梗死患者 ,斑块多表现为浅小斑块 ,主要位于颈总动脉主干。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