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固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前提下,比较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两种造影剂注射方法对肝脏多排螺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增强扫描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行上腹部MD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造影剂为碘佛醇320mg I/m L,剂量均为1.3m L/kg。其中对照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0m L/s,观察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s,两组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均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30s、55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各期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部位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期肝脏CT强化值28.8±9.9 Hu高于对照组13.9±9.3 Hu;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CT强化值79.3±34.9 Hu高于对照组37.6±23.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51.4±7.35Hu高于对照组42.8±7.13 Hu;观察组肝实质期门静脉CT强化值111.±16.0 Hu高于对照组88.7±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的CT三期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期两组肝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配合恰当的扫描延时时间,肝脏强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注射速率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多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搜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5月间50例临床怀疑肝胆病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肝血管造影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对比剂为优维显370mgI/ml;B组(25例)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使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分析腹主动脉、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的增强效果及显示情况。结果两组腹主动脉、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的增强效果及血管分级均以A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中应用高浓度的碘对比剂增强效果优于低浓度的碘对比剂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造影CT增强扫描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民 《河北医学》2006,12(2):180-181
CT增强扫描,即采用快速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原,过敏反应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目前临床常用CT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  相似文献   

4.
王平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70-170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碘海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离子型造影剂。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中造影剂的不同注射速度对正常肝脏强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多期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正常肝脏60例随机分为3组,先进行全肝平扫,然后以不同速度(2,3及4s)从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后15s,选择第一肝门层面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在同一层面扫描一次,共扫描3min.分别测量各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其中腹主动脉选取中心部位测量,门静脉选取门静脉主干中心部位测量,肝实质则选三个点(左叶一点,右叶前、后段各一点),然后取平均值.观察3组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组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效果以3ml/s与4ml/s组为优,4ml/s组略高于3ml/s组,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ml/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ml/s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5,70,70,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3ml/s和4ml/s组均为21,62,62,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结论:在造影剂总量相同时,适合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是3ml/s;最佳的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80s.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调整碘剂量(17.1 g I/m2BSA)、固定注射时间(25 s),比较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增强扫描中两种不同碘浓度对比剂之间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方法:300例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为4组,A组及C组注射300 mg/m L对比剂,B组及D组注射370 mg/m L对比剂,碘剂量根据BSA调整,对比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 s。分别于肝动脉晚期(A、B组)或门静脉期(C、D组)采用双能量扫描,在80 k Vp、140 k Vp及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比较高、低碘浓度对比剂间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程度。组间强化程度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80 k Vp、140 k Vp或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注射高碘浓度对比剂时,动脉期主动脉平均强化程度较高,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碘浓度对比剂间门静脉期门静脉及各扫描期内肝实质强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增强DECT成像中,根据BSA调整碘剂量,固定注射时间,注射300 mg I/m L或370 mg I/m L对比剂,可获得相等的血管及肝实质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CT增强检查造影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CT增强检查中国人的造影剂用量。方法:将200例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人分为甲(100 mL)、乙(70 mL)两组,用相同的注射速率和扫描方法进行检查,观察两组病人主动脉期主动脉的CT值和肝实质期肝脏增强前后的的密度差值。结果:甲组主动脉的CT值均在100Hu以上,肝实质的密度差值均在20Hu以上,增强效果良好;乙组主动脉CT值在100Hu以下和肝实质期的密度差值在20Hu以下的均为1例。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人用70 mL。的造影剂也能获得良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造影剂注射流量与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 (CT值 )效果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 ,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 5组 ,3.5mL/s组 32例 ,3.0mL/s组 4 0例 ,2 .5mL/s组 77例 ,2 .0mL/s 组 6 8例 ,1.5mL/s组 5 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 119例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15 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 ,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 ,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0 1,q =2 .91~ 4 .0 1,P <0 .0 5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2 5 ,P <0 .0 5 )。④结论 注射流量越大 ,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 ;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CT增强扫描一般规律及动态CT扫描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肝功正常者的门静脉层面做为扫描固定层面,采用单期注入法,注射造影剂100 ml后,15 s开始,每隔5 s扫一次,持续3 min.扫描完毕,对肝实质及腹主动脉进行CT值测量,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呈快速高峰型,35 s达到高峰值,CT值223 HU.肝实质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低平型,65 s达到高峰值,CT值103 HU.结论:肝脏动态CT的增强扫描确定肝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时间范围,为制定扫描计划、选择最佳扫描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比剂个性化在肝脏增强CT应用的图像质量及可重复性。方法肝脏三期增强受检者以个性化方案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及肝实质期强化效应可重复性。结果 192例受检者实际单位体重碘剂量(374.8±52.1)mgl/Kg,实际注射碘流率(1138.0±130.9)mgl/s,有效碘总量(21320.0±3017.7)mgl,肝脏EU肝实质期为(53.2±7.0)Hu。主动脉强化、动脉期时机、肝实质期强化满足诊断分别约89.06%、94.3%、97.9%;医师间主动脉强化(χ2=3.333)与扫描时机(χ2=1.833)、肝实质期强化效应(χ2=7.667)评价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医师评价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61,0.803,0.914,均P=0.000),样本均数与50Hu比较未见统计差异(t=1.745,P=0.083),变异系数为13.13%,其中16例受检者两次扫描肝实质EU分别为(49.8±6.4)Hu、(50.3±6.7)Hu,差值均数(-0.5000±2.8432)...  相似文献   

11.
CT检查中,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及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常使用碘造影剂作增强扫描检查.碘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但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的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常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作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肾脏MDCT多期增强扫描,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强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cc RCC MDCT增强扫描资料。根据对比剂碘浓度的不同分为低碘浓度对比剂组(A组,300 mg I/ml)和高碘浓度对比剂组(B组,370 mg I/ml),测量平扫、皮髓质期(corticomedullary phase,CMP)、实质期(nephrographic phase,NP)cc RCC及邻近正常肾皮质的CT值。统计分析两组cc RCC的强化程度及cc RCC与邻近正常肾皮质CT值差值(取CT值差值的绝对值)。结果 B组cc RCC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A组。皮髓质期强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强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c RCC与邻近正常肾皮质CT值差值在皮髓质期及实质期均高于A组。皮髓质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MDCT多期增强扫描中,对比剂注射速率相同时,cc RCC在高碘浓度时皮髓质期强化程度较高,实质期肾脏-肿瘤对比增加,因此高碘浓度对比剂对cc RCC的显示效果优于低碘浓度对比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浓度反映门静脉期肝硬化患者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无肝脏疾病患者的能谱CT资料,分别测量其门静脉期的肝左叶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对两组间的肝左叶与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期的肝实质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分别为(2.42±0.21)mg/ml、(5.40±0.35)mg/ml和(0.46±0.07),对照组的肝实质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分别为(2.84±0.28)mg/ml、(4.83±0.080)mg/ml和(0.61±0.08),两组间门静脉的碘浓度(t=3.113,P<0.05)及肝实质与门静脉的碘浓度比值(t=-2.2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能谱CT肝脏门静脉期的肝实质与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的门静脉血流占肝脏血供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么喜存 《中原医刊》2007,34(21):F0003-F0003
目的 比较不同造影剂浓度对胰腺强化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造影剂浓度为300 mg I/ml)和B(造影剂浓度为370 mg I/ml)两组,每组20例,行胰腺实质期增强扫描,比较胰腺绝对强化值。结果 AB两组的胰腺绝对强化值分别为(67±13)Hu和(76±15)Hu,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370 mg I/ml)的造影剂可以提高胰腺的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胰腺癌患者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正常胰腺8例,以4.0ml/s的速度团注造影剂50ml后8s,采用Siemens Bodyperfusion体部灌注成像序列,对选定部位相邻两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结束后追加造影剂50ml(2ml/s)进行常规胰腺扫描,扫描分为动脉期、胰腺期,分别为注射造影剂后25s、45s.动态增强图像用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软件处理,生成256色彩色灌注图,测量血流量、血流容积、无血管血流量、组织强化峰值、灌注起始时间和峰值时间值.结果:胰腺癌的血流量、血流容积、强化峰值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低(P<0.01);灌注起始时间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灌注峰值时间长(P<0.05),与正常胰腺无差别;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定量分析,仍需测量灌注值.采用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软件得到的正常胰腺灌注值为(0.84±0.32)ml/(min·ml).结论:胰腺癌的血流量、血流容积、强化峰值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的普遍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脏多层螺旋CT强化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和CT影像,以有无进行TACE分为两组,患者CT扫描造影剂剂量按体质量计算(0.5gI/mL),动脉期扫描时相采用团注追踪技术决定。结果两组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各期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实质和病灶的动脉期的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P<0.05),但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造影剂剂量按体质量给予、造影剂注射时长固定且强化时相采用团注追踪技术确定时,发现TACE治疗后将降低肝脏实质动脉期的强化,但是对肝脏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没有影响;TACE术后病灶动脉期强化可以高于术前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机制是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碘含量较高,而血供较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碘的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的强化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最后对比剂经肾脏排泄使泌尿道强化随尿液排除体外.目前常用的造影剂有两种:水溶性离子造影剂,如60%~76%的泛影葡胺或碘酞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碘必乐、尤维显等,非离子造影剂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最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单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胰腺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30s。  相似文献   

19.
碘海醇造影剂属于非离子型造影剂,因其显影清晰,毒副作用小,且易于吸收与排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CT增强扫描中,它的应用大大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但在CT增强扫描中仍有过敏反应的发生。2013年我院使用碘海醇行CT增强时出现23例过敏反应,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最佳时间窗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最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丝。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朱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宽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期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为3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