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适度与极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联合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41例高度近视MHRD住院患者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眼轴长度< 29 mm,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及脉络膜萎缩轻,0~1级且深度≤2 mm的巩膜后葡萄肿者24只眼(适度组);眼轴长度≥29 mm,RPE及脉络膜明显萎缩,2~3级且深度>2 mm的巩膜后葡萄肿者17只眼(极端组).两组患者均行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手术完毕时行C3F8眼内填充.对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者行再次手术.以手术后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第1次手术后,适度组、极端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1.67%、64.71%,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58.33%、17.65%.两组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P=0.049)、黄斑裂孔闭合率(x2=6.787,P=0.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手术后,适度组、极端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83%%、88.24%,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58.33%、23.53%.两组比较,视网膜复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黄斑裂孔闭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4,P=0.027).手术后12个月,适度组视力提高14只眼,视力不变9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极端组视力提高6只眼,视力不变8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两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9,P=0.647).结论 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联合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手术后,适度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孔闭合率较极端高度近视MHRD患者更高,但视力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ERMP)和(或)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MHRD患者85例8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9.1±1.8) mm.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萎缩24只眼;部分性萎缩61只眼.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93±0.37.均行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TA)或吲哚青绿(ICG)辅助的ILMP和(或)ER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85只眼均联合TA辅助行ERMP.其中,单纯TA辅助行ERMP 21只眼;ICG辅助行ILMP 56只眼;TA辅助行ILMP 8只眼.平均硅油填充时间(6.2±1.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行t检验;对影响手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行相关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对裂孔闭合的影响行x2检验.结果 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34±0.48.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P<0.01).手术后矫正视力与患眼眼轴长度(r=0.142)、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t=0.23、-0.165)、黄斑裂孔是否闭合(t=0.12、-0.005)均无相关性(P>0.05).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79只眼,占92.9%.视网膜脱离复发6只眼,占7.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复发与患眼手术前脉络膜是否脱离、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眼轴长度、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以及是否行ILMP均无相关性(比值比=1.428、5.039、0.815、2.578、0.432,P>0.05).85只眼中,黄斑裂孔闭合10只眼,占11.8%;黄斑裂孔未闭合75只眼,占88.2%.手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24只眼,占28.2%,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12只眼,占14.1%,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ERMP和(或)ILMP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MHRD患者中获得较高的首次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TA)玻璃体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对适度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方法 屈光度≥6D,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A、B级,眼轴长度≥26 mm但<29 mm,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萎缩轻或不明显,0~1级且深度≤2 mm巩膜后葡萄肿的适度高度近视MHRD患者43例43只眼纳入观察.将43只眼随机分为内界膜剥除组和内界膜保留组.其中,内界膜剥除组24只眼,内界膜保留组19只眼.TA玻璃体染色辅助PPV后,内界膜剥除组行内界膜剥除,内界膜保留组不行内界膜剥除.手术后1周,l、3、6、12个月时随访,比较两组间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差异.结果 手术后12个月,内界膜剥除组视网膜复位22只眼,视网膜复位率91.67%;内界膜保留组视网膜复位18只眼,视网膜复位率94.74%;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内界膜剥除组黄斑裂孔闭合14只眼,黄斑裂孔闭合率58.33%;内界膜保留组黄斑裂孔闭合11只眼,黄斑裂孔闭合57.89%;两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824).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7).结论 采用TA辅助PPV治疗适度高度近视MHRD眼,其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及视力改变与内界膜是否剥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背景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可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填充术已应用于该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常用的眼内填充物包括硅油及可膨胀性气体C3F8,两种填充物的效果比较仍缺少相关研究证据.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与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对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的51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硅油填充组和C3F8填充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对两组术眼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66.000,P=0.286),基线视力一致,术中不同眼内填充物治疗后视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U=205.000,P=0.029);应用硅油填充及C3F8填充患者BCVA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Z=-3.273,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黄斑裂孔解剖闭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4、1.000).患者除白内障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MHRD与硅油填充治疗效果相同,且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5例2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2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13例13只眼;B组为玻璃体切割手术加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12例12只眼.所有患者行惰性气体填充,手术后保持面朝下体位7~15 d.观察最佳矫正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检查眼底,光相干断层扫描(OCT)、B型超声检查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 结果 A组13只眼中,7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53.8%;B组12只眼中,11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91.7%.B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优于A组(X2=4.427,P=0.046);25只眼中,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者17只眼,占68.0%.其中,A组13只眼中,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A组患者的46.2%;B组12只眼中,11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B组患者的91.7%.两组患者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40,P=0.020).A组手术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提高平均0.32,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B组手术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提高平均0.53,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1,P=0.012).两组间手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1.5,P=0.16).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可能通过完全解除玻璃体黄斑牵引、增加视网膜顺应性而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加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5例2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2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13例13只眼;B组为玻璃体切割手术加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12例12只眼.所有患者行惰性气体填充,手术后保持面朝下体位7~15 d.观察最佳矫正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检查眼底,光相干断层扫描(OCT)、B型超声检查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 结果 A组13只眼中,7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53.8%;B组12只眼中,11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91.7%.B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优于A组(X2=4.427,P=0.046);25只眼中,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者17只眼,占68.0%.其中,A组13只眼中,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A组患者的46.2%;B组12只眼中,11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B组患者的91.7%.两组患者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40,P=0.020).A组手术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提高平均0.32,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B组手术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提高平均0.53,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1,P=0.012).两组间手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1.5,P=0.16).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可能通过完全解除玻璃体黄斑牵引、增加视网膜顺应性而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加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无染色剂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术的14例(1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裂孔闭合形式.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4只眼(100%)(其中1只眼为单纯注入C3F8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术后视力提高11只眼(78.6%),无变化3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中不使用染色剂辅助,减少了视网膜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用不同眼内填充物(C3F8气体或硅油)治疗伴随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的预后。方法对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并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注入术的29眼(C3F8填充的10眼、硅油填充的19眼)进行随访,使用OCT评价黄斑孔的愈合情况。结果经OCT检查证实,19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后黄斑裂孔成功闭合,其中8眼是在以C3F8填充后未愈,而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改用硅油填充治疗获成功。10只患眼以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但8只患眼黄斑孔未闭合。结论使用OCT检查可以帮助评价手术疗效。适当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有助于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172只眼(16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 17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只眼在气液交换过程中出现脉络膜大出血而作硅油填充术。17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非对照研究.27例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7只眼纳入研究.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眼底检查,A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视野检查.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手术中采用BBG辅助ILM剥离,手术后采用C3F8气体填充.观察患者有无视网膜或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眼压增高等BBG毒性反应.手术后1、7 d,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手术前相同的仪器设备行相关检查,对比分析手术前后BCVA、眼压、眼底表现、视野变化、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BBG辅助下,所有患者均完整地剥离ILM.无手术后角膜水肿、前房反应、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不良反应发生.手术后1个月,27只眼中2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完全复位,占96.3%;1只眼黄斑裂孔未闭合、视网膜再脱离,占3.7%.手术后6个月,27只眼中25只眼视力提高,占92.6%;2只眼视力不变,占7.4%.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结论 BBG可充分染色ILM,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其辅助ILM剥离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氩氪激光进行光凝,成功地治疗了38例(49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随诊3~64个月(平均17个月),视力提高者29只眼,占59.1%;未变者15只眼,占30.7%;下降者5只眼,占10.2%。结果表明,激光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讨论了早期治疗、定期随诊和病因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吲哚青绿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 方法 31例患者(31只眼)为3期(14只眼,占45.2%)和4期(17只眼,占54.8%)特发性黄斑裂孔,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入1.25 mg/ml ICG,剥离裂孔周围2~3个视盘直径的内界膜,手术结束时充填14%的C-3F-8混合气体,手术后患者俯卧位2周,手术后平 均随访9.1个月。 结果 31例患者(31只眼) 手术前视力中位数(M)是20/200。手术后最终随访28只眼解剖复位,21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除1只眼因视网膜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外,ICG辅助的内界膜剥离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3~4期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37-14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硅油或气体等眼内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TR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不合并手术前或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DTRD患者104例11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合并虹膜新生血管(INV)者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者1只眼;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者50只眼,未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者62只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均未使用硅油或惰性气体、空气填充,只保留手术中灌注液。15只眼手术中联合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随访12~6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结果手术后2个月以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随访期末,107只眼视网膜1次手术复位,占95.54%。79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占70.53%,14 只眼视力保持不变,占12.50%,19眼视力下降,占16.97%。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眼,手术后33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占6600%,未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眼,手术后46只眼视力提高,占7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 P=0.34)。7只眼存在INV,占6.25%,其中5只眼为手术后新发,未出现新增NVG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合并INV是手术后INV的危险因子(OR=10.15),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是保护性因子(OR分别为0.09、0.06)。未行白内障手术眼中,未发现明显晶状体混浊加重。结论不用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合并视网膜裂孔的DTRD即可获得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视网膜冷冻手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21例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Coats病患者的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2~18岁;部分视网膜脱离15只眼,属3A期,完全视网膜脱离6只眼,属3B期.所有患眼均接受视网膜冷冻手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3只眼辅助巩膜切开引流视网膜下液.经视网膜冷冻手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后,4只眼针对残余异常血管再行视网膜光凝或冷冻手术.治疗后随访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位及眼球运动、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彩色眼底像,比较异常血管变化,视网膜下液及渗出的吸收情况等.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结果 治疗后眼压增高6只眼,均局部药物控制.随访结束时,视网膜复位19只眼,局限视网膜脱离1只眼,视网膜全脱离1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不变14只眼,下降2只眼.新发生斜视1只眼.新发生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4只眼.结论 视网膜冷冻手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可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功能可以有效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影响。方法对181例行硅油取出手术的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8例于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93例硅油取出手术前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2组患者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发生时间、原因及激光光凝的并发症。结果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4~72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3.7±2.4)周。硅油取出手术后20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光凝组5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5.7%;对照组15例,占对照组患者的16.1%。两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视网膜再脱离患者中,再脱离发生时间≤手术后3 d者10例,4~7 d者6例,8~14 d者3例,手术后2个月者1例。11例为锯齿缘区或激光光凝区之后有被硅油暂时性封闭的遗漏小裂孔,或激光光凝、冷凝作用不足导致的原裂孔手术后重新开放;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裂孔;7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残留玻璃体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激光光凝组中,有52例发生瞳孔缘激光灼伤,占激光光凝者的59.0%。结论硅油取出手术前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83-2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山楂饮对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2)毒性视网膜损害的防护作用。 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及治疗组3 组。染毒及治疗组用CS2 吸入式染毒,每日连续3小时,每周连续6天,共3周。治疗组在染毒前口服复方山楂饮8.3 m l/kg。实验3周后取兔眼视网膜组织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 光镜及电镜均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均呈明显变性改变。光镜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细胞内外段结构破坏,神经纤维层疏松,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电镜显示染毒对照组视细胞突触空泡化改变,突触后间隙加大,突触小棒消失。治疗组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大致正常。 结论 复方山楂饮可提高CS2 染毒兔对CS2 的耐受能力,对视网膜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年来收治的硅油填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32只眼行硅油取出,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激光光凝和眼内C3 F8填充手术治疗的结果 。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8只眼,复位率为87.5%,部分复位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不变16只眼,下降4只眼;术后发生并发症6只眼;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低眼压1只眼,前房积血2只眼。结论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C3 F8填充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14-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