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2.0 cm×7.0 cm.6例均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6 ~48岁,平均35.6岁.根据手指皮肤缺损形状和面积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5 cm~4.0 cm×8.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做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成活.所有患者术后获6 ~ 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l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具有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且损伤小、术后患指外形和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8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6例,其中缝合皮神经4例.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5年.皮瓣与供区皮肤外观基本一致,厚薄适中,弹性、质地好,外观满意;4例缝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以上,余2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减少供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筋膜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0.0 cm×7.0 cm,以肌皮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侧吻合,受区筋膜瓣行断层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6例筋膜瓣全部存活;术后7 d,筋膜表面植皮成活大于90%4例,80%2例.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例皮瓣臃肿,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5例皮瓣略臃肿,外观满意.小腿供区仅留线条瘢痕.结论 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上的改良,目的 是减少供区创伤,改善小腿外观.筋膜瓣本身可以填充组织缺损,为功能重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报告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7例20指.结果 20块皮瓣全部存活.12例获得3~12个月的随访,5例失访.皮瓣外观不臃肿;修复指背者,皮瓣色泽接近受区,但修复指腹者皮瓣色泽与受区有差异.修复指腹并缝合指神经者9例10指.其中获得9~12个月随访者6例,皮瓣感觉恢复均达S3,两点分辨觉为8~12mm .所有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 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血管人皮点恒定,血管蒂口径能满足吻合的要求.修复手指外观满意,通过缝合指神经能恢复良好感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8月,对1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同侧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的穿支动脉与指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吻合,皮瓣穿支伴行静脉或皮瓣的浅静脉与指背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所携带的皮神经与指背神经或指固有神经接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成活优良率和感觉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应用第一掌背动脉(the first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FDMCA)皮瓣修复拇指近(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65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分别采用改良(31例)及常规筋膜蒂切取法(18例)治疗.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蒂部除包含FDMCA及该血管周围1 mm的肌袖外,还携带第一背侧骨间肌两肌腹间沟内的组织及宽1.5~2.0 cm的深筋膜及骨间肌肌膜为蒂.并将筋膜蒂中的神经束切断与拇指掌侧指神经残端以8-0线吻合.对两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血管危象的频率及感觉恢复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0个月~3年,平均2年.49块皮瓣中46块完全成活.用常规方法切取的皮瓣18例中5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最终3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1例改良FDMCA皮瓣成活良好,感觉恢复满意,且定位于拇指;18例神经转位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觉(33%)或异位感觉(62%),仅1例皮瓣感觉完全定位于拇指.结论 改良筋膜蒂切取法的FDMCA皮瓣成活优良率明显提高.将皮瓣内携带的桡神经浅支与受区拇指掌侧指神经吻合可使皮瓣感觉定位于拇指,但尚不能证明其对皮瓣两点分辨觉及实体感觉恢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游离静脉皮瓣在伴有血管及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8指,其中伴掌侧皮肤缺损15指,背侧皮肤缺损3指,从腕前区切取适宜大小的、带有皮下静脉和掌长肌腱的游离皮瓣植于手指组织缺损处,掌侧部位皮瓣倒置,背侧则同方向放置。结果除1例中指中节离断伴背侧血管和皮肤缺损于术后第3 d坏死外;17例术后手指均成活,外观及功能良好,功能评价:优11指,良4指,可2指。结论应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根据掌背动脉皮穿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特点,将手背侧皮瓣设计成"哑铃型",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9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18个月,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是修复手指近节皮肤贯穿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两具新鲜尸体行全身动脉造影,并对小腿部动脉进行二维显影和三维重建.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34例.其中,手部25例,足部9例;感染创面12例,清洁创面22例,皮肤缺损面积6 cm×4 cm~13 cm×8cm,皮瓣切取面积为7cm×5cm~ 14cm×9cm.23例皮瓣由1条穿支血管营养,余11例由2条穿支营养;15例在切取皮瓣时解剖出1条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9例皮瓣通过缝合皮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将小腿后区分为5个血管区,并获得腓肠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重建图像.临床应用2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5例皮瓣出现水泡,经拆线处理最终成活.随访6~21个月,皮瓣色泽与受区相似,无明显臃肿,9例缝合皮神经的手背部皮瓣感觉恢复为S2~S3. 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较恒定,皮瓣薄且柔软,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及腓肠肌,是手、足刨面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足部一蒂多瓣同时修复手部多处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19处手部创面采用一蒂多瓣的方法进行修复,其中以第一跖底动脉为蒂的第一、二趾侧方皮瓣修复5例12处;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皮瓣及第一、二趾侧方皮瓣修复1例3处;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及(足母)趾趾腹皮瓣修复2例4处.结果 术后8例19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 3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两点分辨觉为5~11 mm,有排汗功能,术后供区植皮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足部一蒂多瓣是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理想方法,它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应根据损伤类型、面积选择最合适的皮瓣.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第一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修复多指皮肤缺损而设计了足内侧,第一趾背、足外侧的三叶皮瓣。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的三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多指皮肤同时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3例三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有二叶坏死。结论: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游离移植的应用成功,为临床多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蒂重建皮瓣血供,以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5.5cm.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8个月,3例皮瓣略臃肿(2例手背皮瓣3个月后行整形手术),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 以桡侧副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肤穿支丰富,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骨间背侧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应用骨间背侧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23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分数、损伤的部位、触觉压觉(Senunes-Weinstein单丝法)、两点分辨觉(动、静态,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供区瘢痕挛缩程度.结果 三种皮瓣的DASH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的结果 ,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股前外侧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两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选择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不要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15.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4.0 cm~3.0 cm×7.0 cm。结果 5例筋膜瓣加植皮均存活,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位加皮片移植是一种治疗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指端缺损的患者,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将皮瓣内携带的指动脉指背侧支与受区指固有动脉吻合,皮瓣内指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指固有神经缝合,皮瓣内浅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吻合.供区为患指或邻指的近节桡背或尺背侧,供区全部采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21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 10 mm,皮瓣供区创面Ⅰ期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无破溃发生,供区指体活动未受影响.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术后手指外形逼真,感觉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