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玻璃体切割手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显著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1,2]).传统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存在较多并发症,特别是伤口渗漏、裂开、出血、视网膜和(或)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视网膜脱离等直接与巩膜切口密切相关~([3,4]).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不剪开球结膜、免缝合、手术创伤小、手术后炎症反应轻,避免了一些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5]).我中心应用该手术系统对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84只眼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期观察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55岁;平均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PDR患者57例7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前置镜、眼B型超声等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3G手术组和25G+手术组,前者30例39只眼,后者27例36只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并观察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情况。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0、8.5个月。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35±7.42)、(49.16±5.17) 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者分别为11、5只眼,两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8.29,P<0.05)。两组手术后视力≥0.05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发生早期低眼压分别为7、3只眼,两组发生早期低眼压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 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23G、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DR患者33例38只眼纳入研究.按其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3G微 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3G组)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分别为18例20只眼和15例18只眼. 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玻璃体手术时间,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裂孔数目,手术中出血需电凝的次数,手术中需更换显微器械的情况,手术后连续1~3 d的眼压,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指标.结果 23G组手术时间为35~11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3.5±21.7) min;20G组手术时间为4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3.9±27.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2).23G组和20G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数平均分别为6、14个.23G组和20G组手术中视网膜或增生膜表面出血影响继续操作需电凝止血的次数平均分别为71、102次.23G组和20G组手术中进行反复显微器械更换操作的患眼分别为3、12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58,P=0.001).23G组和20G组手术后第1、2、3天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2±2.0)、(13.4±2.5)、(14.9±2.3) mm Hg(1 mm Hg=0.133 kPa)和(16.5±2.9)、(19.3±2.4)、(20.1±2.9)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7.41,6.18;P<0.01).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1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只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再次接受手术1只眼.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2只眼,其中1只眼为玻璃体积血未予眼内填充的患眼,1只眼为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手术后2只眼硅油填充眼出现NVG,1只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再次接受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9,0.49,0.01;P>0.05).23G组和20G组最终手术分别成功19、17只眼,成功率为95.0%、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4).两组患眼均未发生眼内炎、明显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23G组BCVA<0.05者1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0只眼;≥0.3者4只眼;20G组BCVA< 0.05者1只眼;0.05~0.09者9只眼;0.1~0.2者6只眼;≥0.3者2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较20G手术减少了器械更换,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尤其是增生期DR的首选手术方式。针对DR的PPV比较全面的涉及到了PPV各个方面的操作,是视网膜外科医生成熟的标志之一。随着微创PPV及围手术期抗新生血管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用药、手术中玻璃体的处理、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有新的认识。临床应努力开展新条件下DR手术时机、围手术期药物应用等循证医学研究,为DR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重要手段[1,2].PDR患者的视网膜缺血等病变程度决定了手术后视功能,同时手术并发症也在很大程度影响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3].生存质量是在医学模式更新背景下提出的一套衡量人类健康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药物疗效,延缓疾病进展,指导患者进行心理和生活调节均有重要意义[4].目前国外有关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大多随访时间较短,而且用的量表多是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 (VFQ-25)[5,6],所测条目与国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偏差,据此我们设计了适合国人的调查表,观察了一组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能跟踪随访的PDR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以比较PDR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常伴有明显纤维血管增生膜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增生膜导致的黄斑牵拉、严重的进展型纤维血管增生膜这类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我们采用Synergetics Photon吊灯下双手操作、剥膜;Healon辅助剥膜及传统常规视网膜手术等方法对110例严重PDR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7,6(2):91-9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理视网病变的疗铲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应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病变患者17例19只眼,其中PDRV期10只眼;PDRⅥ期9只眼。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05者12只眼,占63.1%。复发性玻璃体出血5只眼,占26.3%。结论:增殖性糖尿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广泛玻璃体出血可以观察3个月,若视力不改善,应尽早行玻璃体例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白内障的发生是手术后2年内的常见并发症[1-3].有研究发现,年龄、手术中气体或硅油等眼内填充物的使用以及手术前已存在白内障等是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危险因素[3-5].为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多应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眼进行治疗[6-10].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不断成熟及非接触式广角镜的广泛应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复发率小、伤口愈合快及视力恢复好等优点[11-15].为观察这一手术方式的疗效,我们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对一组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了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20G和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具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DR患者126例14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间接检眼镜、眼B型超声、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角膜前后表面6 mm区域散光度、散光轴向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0G手术组和23G手术组,分别为66例74只眼和60例68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G手术组15.0个月,23G手术组12.5个月;以手术后6个月为评价两组疗效的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BUT、SIT、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和散光轴向变化.结果 手术后6个月随访时,20G手术组74只眼中,视力≥0.05者49只眼,占本组患眼的66.2%;23G手术组68只眼中,视力≥0.05者47只眼,占本组患眼的69.1%.两组间视力≥0.05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损伤18、7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24.3%、10.3%.两组间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0±8.2)、(51.0±6.3)min.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5).手术后3d,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发生低眼压3、11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4.1%、14.7%.两组间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发生高眼压或继发性青光眼24、14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32.4%、20.6%,两组间手术后高眼压或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4,P>0.05).手术后1个月,20G手术组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4.12,-3.12,-3.22;P<0.05);手术后3、6个月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t=0.45、0.98、-2.12、-1.02,P>0.05;6个月:t=0.95、1.48、-1.02、-2.11,P>0.05).手术后1、3、6个月,23G手术组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t=1.21、1.46、-2.32、-1.61,P>0.05;3个月:t=1.45、2.21、-2.19、-1.89,P>0.05;6个月:t=1.92、1.25、-1.75、-2.35,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PDR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眼表改变.  相似文献   

11.
Wei WB  Yang Q  Mo J  Zhou D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17-19
目的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为病例对照试验。回顾性选择27例(28只眼)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PDR Ⅵ期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双手进行眼内操作,如膜分离与切除,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选择同期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PDR Ⅵ期患者30例(30只眼)作为对照组,由同一术者完成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结果试验组28只眼均顺利完成膜分离与切除,1只眼出现2个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随访7~54个月,术后视网膜均复位,多数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2只眼有部分膜残留,3只眼出现4个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随访12个月视网膜均复位,3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四切口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眼内剥膜,可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减少组织损伤,是治疗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严重PDR的较好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7—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IVR)辅助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60例患者70只眼纳入研究。依据手术前是否行IVR治疗将患者分为IVR组和对照组。IVR组31例35只眼,对照组29例35只眼。IVR组于手术前3~4 d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然后行23G微创VRS。对照组直接行23G微创VRS。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网膜复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VR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注射及药物相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手术后1周,1、3个月,IVR组玻璃体积血(VH)发生率分别为8.6%、0.0%、0.0%,对照组VH发生率分别为28.6%、17.1%、8.6%。两组手术后各时间点VH发生率比较,手术后1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56,P<0.05),手术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1±0.40、1.05±0.42,均较手术前提高。IVR组、对照组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4.39,P<0.05)。IVR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较对照组提高,两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平均CRT分别为(297.6±79.8)、(347.6±85.0) μm,两组平均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IVR组、对照组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7.1%、94.3%,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IVR组、对照组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3%、34.3%,两组间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IVR组、对照组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0.51,P>0.05)。结论 IVR辅助23G微创VRS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手术后VH发生率,减小CRT。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彭超  王立  陈惠莉  沈小军  周琳  黄欢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22-2123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5眼经过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1a,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65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32眼眼内填充硅油,8眼填充C3F8,25眼平衡盐液填充。术后视力手动者2眼,数指~0.05者18眼,>0.05~0.1者28眼,>0.1~0.3者12眼,>0.3者5眼,42眼视力提高。7眼视网膜裂孔,8眼有局限性纤维增生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18眼眼压升高,12眼再发玻璃体出血,36眼术后补充光凝治疗1~3次。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硅油填充对于眼内出血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积血的重要手段,但具体手术时机选择仍存在争议。我们对连续收治的98例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136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的时机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及队列研究。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48例(53只眼)严重PDR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3.5(40.0,59.0)岁。...  相似文献   

17.
马凯  张风 《眼科》2012,21(2):97-101
目的 探讨23 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科连续收治的100例(105眼)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患者。方法  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视力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器械进出眼内次数、术后视力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05眼接受23 G玻璃体手术。其中术前单纯玻璃体积血者32眼,平均手术时间(52.0±15.2)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8.5±2.5)次;需剥离视网膜前增生膜而无明显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23眼,平均手术时间(65.0±12.7)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12.4±3.4)次;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者50眼,平均手术时间(87.0±17.1)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15.7±4.1)次。硅油填充30眼。所有患者无术中锯齿缘离断,术中使用眼内电凝16眼(15.2%),无使用眼内剪刀者。术后1~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23 G玻璃体手术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PDR的治疗,熟练掌握23G玻璃体手术能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眼科,2012,21:97-101)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所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18例(28眼)小于30岁的1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 ~ 72(平均43.0)个月,23眼(82.1%)术后视力维持或改善,5眼(17.9%)视力下降,其中无光感2眼(7.1%);1次手术复位视网膜脱离12眼(92.3%);术中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眼;术后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9眼,前房积血5眼,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眼,虹膜红变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很好地恢复年轻1型DM所致PDR患者的视网膜解剖结构及功能,术后新生血管相关性并发症重,需行充足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前抗VEGF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DR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接受联合手术的条件为晶状体混浊明显,影响眼底手术;接受分期手术组的条件为晶状体透明或轻度混浊,不影响眼底手术;白内障摘除在眼底情况稳定并认为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时进行。其中,联合手术组28例3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期手术组31例34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及并发症。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8.5)个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中,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者27只眼,占84.4%,不变2只眼,占6.3%,下降3只眼,占9.4%;分期手术组患者中,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者26只眼,占76.5%,不变2只眼,占5.8%,下降6只眼,占17.7%。手术后并发症中,前房纤维渗出联合手术组4只眼,占125%,分期手术组中未见前房纤维渗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P=0.033)。结论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PDR均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