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Ag-SiO2导尿管可有效降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对其安全性需重新评价。 目的:比较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活性影响,初步评价纳米Ag-SiO2导尿管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应用机械分离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尿道上皮细胞,在体外行扩增后制成细胞悬液,将培养液更换为浸泡纳米Ag-SiO2导尿管及普通导尿管的培养液,采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量化两组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两组体外细胞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RGR),进行毒性评价及比较。 结果与结论: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均毒性轻微。纳米Ag-SiO2导尿管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对增殖率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纳米Ag-SiO2导尿管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同普通医用导尿管一样影响轻微,无(或)低细胞毒性,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的损伤,旨在通过对比寻找一种更有利于临床应用的胶体。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Ⅱ组)、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采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粘合和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分别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但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损伤神经效果肯定,但纤维蛋白胶更适于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背景:新型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而骨组织工程材料要求其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在传统的MTT法评价细胞相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从DAN合成周期的角度进行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酶降解产物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同时采用 MTT 比色法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尝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MTT 细胞毒性试验显示原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增殖率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材料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与细胞接触后能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细胞比例,能增加成骨细胞DNA的合成,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安全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细胞毒性;细胞周期;相容性;成骨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07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氨酯是一种研究热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并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的:制备并观察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生物材料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细胞毒性反应。 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组抗菌聚氨酯对传代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L929细胞接种于96孔板,随机分为3组进行培养,实验组用抗菌聚氨酯浸提液处理,阳性对照组用苯酚溶液,阴性对照组用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于24,48,72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并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24,48,72 h后,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3%~97.9%,94.5%~99.8%和90.8%~96.3%,材料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提示添加低浓度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RHA-2(添加比例<5%)的热塑性聚氨酯,无细胞毒性,符合医用生物材料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乙醇/水/NaOH溶液中,构建一个纳米级的吸附相反应器,制得吸附纳米银的纳米SiO2粉末;将载银的SiO2粉末添加到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反应溶液中,通过缩醛化反应制得含Ag/ SiO2纳米颗粒的CS/PVA海绵。研究了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形貌、细胞毒性、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呈多孔结构,吸水率、透气性和保湿性良好,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材料孔隙率高、空隙致密均匀,孔径大小约为0.1~1mm;利用MTT法检测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毒性显示无明显毒性,并且能促进该细胞的生长;检测材料的抗菌性能表明,材料对所有五种实验菌种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该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生物活性和抗菌性能,而且合成工艺简单,可作为创面敷料。  相似文献   

6.
背景:许多研究发现三维结构的纳米材料能促进细胞增殖。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纳米金/壳聚糖仿生功能支架,观察角质形成细胞在支架上的贴壁、增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7-04在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 材料:1.0~2.0 d龄SD大鼠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壳聚糖(脱乙酰度>90%)由浙江省玉环县化工厂提供,氯金酸由上海试剂一厂提供。 方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金胶,通过自组装技术将纳米金胶组装到壳聚糖膜表面,得到纳米金/壳聚糖膜仿生功能支架。将SD大鼠皮肤用2.5 g/L胰酶消化得到角质形成细胞。将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在纳米金/壳聚糖仿生功能支架、壳聚糖膜、空白培养板上,计算培养6,12,24 h后的贴壁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角质形成细胞在纳米金/壳聚糖膜上的的贴壁率;纳米金/壳聚糖膜上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 结果:① 6,12,24 h角质形成细胞在纳米金/壳聚糖仿生功能支架上的贴壁率分别为25.52%,40.34%,58.72%,12,24 h贴壁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绝大部分为角质形成细胞。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角质形成细胞呈圆形,核大,异染色质较多,胞浆内富含线粒体,细胞活力强。 结论:纳米金/壳聚糖仿生功能支架能显著提高角质形成细胞的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7.
张丹  张扬  卢利  杨柯  薛楠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16):2916-2920
背景:降低不锈钢微螺钉种植体的脱落率,开发新型的抗菌材料,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评价新型抗菌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 方法:将待检试件(抗菌不锈钢、医用不锈钢、医用纯钛)制备成15 mm×10 mm×3 mm的长方体,表面逐级抛光后,无水乙醇脱脂、超声清洗并行高温高压消毒。将各试件以3 cm2/mL的比例浸泡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置于37 ℃温箱内96 h,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实验设0.64%的苯酚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组及空白D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G63细胞在各试件浸提液中的生长情况,通过MTT实验得出细胞在培养24,48,72,96,120 h后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评价抗菌不锈钢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①培养24 h,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异常呈空泡状、其余各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②培养48 h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阳性对照组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中毒形态,其余各组细胞生长旺盛,医用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组开始出现少量细胞核固缩。③3组试件吸光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用纯钛、抗菌不锈钢、医用不锈钢,但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在观察期医用纯钛组、医用不锈钢组、抗菌不锈钢组细胞毒性等级均为0级。结果表明抗菌不锈钢毒性等级与医用不锈钢和医用纯钛相同,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关键词:抗菌不锈钢;细胞毒性;MTT;种植体;浸提液;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7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目前应用何种尿道组织工程修复重建支架材料更为合适的争论仍不断出现,其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特性的评估也鲜见报道。 目的:评估应用于尿道修复重建多种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脱细胞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组织、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同时编织法制备聚乙醇酸支架。单轴拉伸测试测定各类支架生物力学特性,光镜及扫描电镜测定支架表面孔径大小。线粒体代谢活性MTT法检测各种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所有支架表面接种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14 d后进一步评估细胞渗透情况。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显示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强度方面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余材料(P < 0.05)。MTT结果显示所有支架材料均支持正常的细胞生长代谢,并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聚乙醇酸在扫描电镜中显示出最大的孔径(> 200 μm),同时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 5 μm)和海绵体面(>10 μm)观察到明显不同的孔径大小。细胞接种14 d后聚乙醇酸材料的内部可见种子细胞的广泛分布,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未发现有明显的细胞渗透迹象,而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海绵体面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渗透生长表现。提示所有支架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力学特性方面也与正常尿道组织相仿,但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力学和组织学的诸多参数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尿道重建;支架材料;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7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骨缺损和骨质疏松等治疗需要大量的骨修复材料。但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之——磷酸钙骨水泥存在脆性大等缺陷,所以临床工作者一直期盼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更好的骨科修复材料。 目的:观察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0993系列,对新型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取6具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 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压缩性骨折模型后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分别注射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和普通磷酸钙骨水泥,再进行前屈压缩,测量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 结果与结论:①新型材料浸提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1%,无溶血现象。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浸提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②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组成形后的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均高于普通磷酸钙骨水泥组(P < 0.05)。结果表明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其强度和韧性较普通骨水泥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纳米碳管;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1  相似文献   

10.
背景: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能很好模拟体内微环境,给予细胞必要的结构模式,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正确组成及细胞的生长,改善细胞功能。 目的:体外观察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与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AO-PI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性及生存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扫描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成三维立体的生长状态。 结果与结论:在3D纳米支架培养环境中胰岛细胞纯度≥80%;3D纳米支架组胰岛生存率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明显高于无支架组(2D培养组)(P < 0.05);扫描电镜显示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形成了具有几何形状的纳米级薄层,将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胰岛细胞成三维立体生长。表明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可为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提供3D培养环境,改善胰岛细胞的活性、分泌功能及形态,延长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