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屈指肌腱鞘背侧重建技术的屈指肌腱修复效果。对24例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手指,运用游离腱鞘移植修复其屈指腱背侧腱鞘。游离腱鞘取自同侧手腕背第一间隔。屈指腱鞘背侧重建技术用于早期或延迟早期屈指肌腱损伤、二期肌腱移植修复和肌腱粘连松解术时有骨面裸露或挫伤者。根据Strickland评价标准,结果优7指,良11指,中5指,差1指,优良率为75%。用游离自体移植腱鞘重建背侧屈指腱鞘,是提高严重腱周组织损伤的肌腱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诊显微修复屈指肌腱损伤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耀辉 《广西医学》2000,22(2):273-275
目的:防止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方法: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49例76指115条,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到32例50指,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年10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25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84%。结论:修复腱鞘对恢复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防止粘连有很大作用,早期控制性活动是预防粘连的有效措施,重视肌腱损伤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屈肌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3.
手部肌腱的损伤,在修复的愈合过程中,会发生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特别是屈指肌腱的Ⅱ区,由于肌腱周围是较硬韧的纤维鞘管,而且地方狭小,肌腱更容易在此粘连 [1] .肌腱松解术是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产生对手功能有明显粘连影响的粘连而进行的补救手术.据文献报道,肌腱修复缝合手术后的松解率为 15%~30%.其术后的康复和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功能练习不恰当可以导致肌腱粘连更广泛,更严重.我院骨科在2005年至2009年共行屈肌腱粘连松解术28例,效果满意,在此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屈肌腱损伤,是手部常见韵损伤之一,处理不当,往往造成肌腱的粘连和缺损,导致手功能的严重障碍,其中多数需二期行肌腱的松解和移植。我们自1989至1991年,采用一期缝合和移植,同时,修复腱外膜、腱鞘及腱周围组织。并结合早期活动的方法,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断裂和缺损18例,经随访,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8~47岁,平均24岁。左手11例,右手7例。切割伤12例,电刨伤2例,绞轧伤4例。其中,拇指5个,食指11个,中指13个,环指12个,小指10个。损伤肌腱,Ⅱ区16条,Ⅲ区29条,Ⅳ区40条,伴有肌腱缺损6条,  相似文献   

5.
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中,保证肌腱表面的光滑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加速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关键.为提高屈指肌腱损伤后的修复质量,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屈指肌腱Ⅱ区损伤病人27例,均系新鲜的Ⅱ区指深、浅屈指肌腱同时断裂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改良Kessler吻合法作Ⅰ期修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部"无人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的肌腱粘连,对手功能影响甚大,一直是手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我科从1993年起对手部"无人区"屈指肌腱断裂的Ⅰ、Ⅱ期修复,采用大隐静脉游离移植重建腱鞘[1]、RESSLER氏肌腱缝合法[2],修复屈指肌腱.术后采用石膏固定、CHOW氏弹性牵引[3]、主动伸指、被动屈指的综合方法,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是手部常见外伤,其中无人区损伤,由于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易发生粘连。在过去处理效果较差,处理不当往往造成肌腱粘连和后期关节僵硬,导致手部功能严重障碍,笔者总结1997-1999年16例临床病例护理体会,认为早期正确的功能段炼能使损伤肌腱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范建亭 《吉林医学》2014,(17):3752-3753
目的:探讨手外伤中屈指肌腱腱鞘滑车损伤修复的必要性及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32指手外伤中屈指肌腱腱鞘滑车损伤的患者,在急诊手术中对合适的部位有选择性地修复或者移植肌腱修复屈指肌腱腱鞘滑车。结果:患指外观及功能2例3指较差,23例29指功能均为优良级。结论:急诊手外伤手术中,对屈指肌腱腱鞘滑车一期进行有选择性的修复,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活动,最大程度恢复患指功能,减少患指肌腱粘连和二次行松解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Kessler方法修复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3例报告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骨科张常在,雍宜民肌腱损伤是手部创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修复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手部功能的恢复。由于种种原因,肌腱修复后极易粘连,尤其在Ⅱ区,虽屡经松解但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  相似文献   

10.
II区屈肌腱修复的研究进展谢仁国汤锦波侍德(附属医院手外科,南通226001)1滑液的营养屈指腱鞘管内层是密封的盲管状滑膜囊结构,其内充满滑液。张莉(1992年)曾报道手指腱鞘具有半透膜性质。Weber观察到,在屈肌腱表面有许多纵形小沟,一直深入到肌...  相似文献   

11.
复杂广泛开放性损伤的早期治疗系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报告就我们1975—83年收治的70例脱粒机致手、前臂广泛开放性损伤的早期治疗进行分析探讨。70例中,41例严重损伤行腹部带蒂皮瓣植皮,二例以游离皮瓣植皮;余27例为游离植皮。前二者较后者效果好,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并给二期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着重讨论了严格清创术的必要性及闭合伤口乃治疗关键的重要意义,认为腹部带蒂植皮和游离皮瓣植皮是相当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犬海水浸泡胸部爆炸伤实验模型,探讨早期救治结果。方法:20只成年杂犬随机分为爆炸伤组(n=10)和锐器伤组(n=10)。两组动物均于致伤后浸泡在人工配制的海水中25min,而后打捞出海水环境后予以紧急救治。实验中全程监血液动力学呼吸系统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海水浸泡后爆炸伤组的伤情明显重于脱器伤组,经救治后两组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但锐器伤组更为明显。结论:本胸部爆炸伤模型是可行的并且重复性好,创伤后造成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与临床所见相符,适用于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爆炸伤的伤情更为严重,除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高渗血症外,严重的肺损伤可能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颈椎过伸性损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颈椎过伸性损伤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诊断依据,总结各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依据X线片确诊34例(64.15%);所有病例MRI均显示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以前纵韧带撕裂、部分或全部的椎间盘水平撕裂、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尚发现7例椎动脉阻塞。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结论:MRI在损伤的检出、损伤机制的描述以及损伤程度的判断上均优于其他检查方法,业已成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指征以及手术入路的确定应兼顾减压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腹联合伤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至2004年收治的72例老年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与并存病、年龄因素有关,而病死率与损伤严重度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老年胸腹联合伤患者有其自身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可提高对其诊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Many ENT injuries are not recognized easily, but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the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6.
犬颅脑爆炸伤后早期脑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犬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的病理特点。方法 :2 4条犬随机分为颅脑爆炸伤组和单纯颅脑弹片伤组。观察比较两组动物局部伤道、脑挫伤出血区范围、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和脑水肿等病理变化。 结果 :爆炸伤组颅骨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弹片伤组 ( P<0 .0 1) ,挫伤区蓝染范围明显大于弹片伤组( P<0 .0 1) ,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弹片伤组 ( P<0 .0 5 )。爆炸伤组脑组织伤道呈梭形 ,约 10 mm× 15 mm大小 ,脑组织挫伤区与震荡区边界不清 ,全脑和颈髓有点状出血 ;弹片伤组脑组织伤道呈漏斗形 ,约 8mm× 12 mm大小 ,挫伤区宽度约为 ( 12± 1.8) mm。光镜下 ,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损伤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性和水肿为主。结论 :爆炸冲击波和弹片在对脑组织的致伤效能上具有叠加效应 ;原发性脑损伤多为可逆性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出现早且较为严重 ,积极的早期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腹联合伤(TACI)和胸腹多发伤(TAMI)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方法167例胸腹腔脏器同时损伤的患者,根据膈肌是否损伤,分为TACI组和TAMI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结果全组死亡16例,总死亡率为9.6%。其中TACI组,死亡5例(14.3%),TAMI组11例(8.3%)。胸腹联合伤组与胸腹多发伤组间生理评分RTS、解剖评分中胸部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部AIS胸腹联合伤组高,GCS胸腹联合伤组高,ISS胸腹多发伤组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I和TAMI在临床进程、伤情轻重及治疗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ian JW  Yuan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85-1887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6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接受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组: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比较3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结果显示,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组间差异明显;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相似。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作为次选的手术入路选择,联合入路应根据具体的病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对6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评分和预后评估进行分析,提出以重型脑外伤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智(GCS)、瞳孔5项指标作为评估指数进行评分(简称重型脑外伤评估指数),总分为25分,最低分5分。结果表明:评分在7分以下,持续2~4h者,抢救意义不大;8~13分,抢救4~6h无效者,其死亡、残废率很高;计分在14分以上者,有抢救意义,尤以18分以上者,抢救意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甄欣  刘星  陈惠海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34-1035
目的 :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 2 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资料。结果 :1 2 6例病人 ,伴有合并伤 72例 ,5 7.1 4%。保守治疗 1 0 2例 ,发生并发症 8例 ;手术治疗 2 4例 ,其中肾切除 5例 ;死亡 2例 ,病死率为 8.33%。结论 :( 1 )强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 2 )对有合并伤者 ,应全面、准确、及时的进行伤情评估。 ( 3)对疑有内脏损伤者 ,应仔细探查 ,发现损伤一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