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疾病的X线诊断,常规的粘膜检查(下称粘膜相)、充盈检查(下称充盈相)、充盈后的触诊检查(下称压迫相),近年来虽然不断提高,但对一些小的、表浅性病变检出率仍偏低。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我们自1972年2月始在临床上常规应用胃的钡气双重造影检查(下称双重造形相),对显示胃粘膜的微细变化,有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三法之不足。本文就经证实的41例作一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术前双重超声造影、256层胃增强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4.0% (57/89)和43.8% (39/89).67例No期患者两项检查的准确率为77.6% (52/67)和86.6% (58/67);22例N+期患者准确率为68.2% (15/22)和77.3% (17/22).结论:胃双重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上较256层胃增强CT有更准确的意义;在N分期中胃双重超声造影较胃增强CT正确率略低,两者结合对诊断早期胃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产气胶囊与产气粉在胃双重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将产气粉装入胃溶胶囊,拟检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48例口服胶囊剂,对照组178例口服粉剂。结果:研究组,胶囊溶解部位为胃,产气优良率100%。无不良反应,溶解时间小于等于1min者无;对照组,产气粉溶解部位为口腔和食管,产气优良率67.41%,不良反应75.28%,溶解时间小于等于1min,96.63%(P≤0.01)。结论:产气胶囊是产气粉改型的最佳剂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X线机和造影剂的不断革新,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也不断改进。特别是胃肠道低张双重对比造影的广泛开展,与纤维胃镜、结肠镜的密切配合对照检查,显著地提高了早期病变的诊断率。近几年来,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虽然面临来自纤维内窥镜的各种挑战和竞争,但是,以其明显的优点,仍为上消化道检查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双重造影能显示胃粘膜细微结构,提高微细病变特别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国外现行的胃双重造影方法不少,但操作均较复杂,摄片较多,目前在我国尚难普遍采用。作者设计并在实践中应用一种简便、有效的胃双重造影法,共进行了226例检查,分析探讨如下。以1.年龄在40岁以上者,2.未满40岁、但临床症状体征典型或严重者,或3.常规检查疑有病变或常规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者为检查对象。检查程序为:常规胸腹透视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重造影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良恶性肿瘤80例患者,采用盲法分为现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一造影检查(胃充盈超声造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进行双重造影检查。将两组患者所得到的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在采用不同造影后对疾病的影像诊断效果。结果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剐准确率方面,胃单一充盈造影诊断胃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3%,胃双重造影诊断胃恶性病变符合率为93%,采用双重造影的诊断率明显高于胃单一充盈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使用双重造影来鉴别诊断胃良恶性肿瘤。可清晰的显示胃壁不同层次间的血流灌注差别,恶性肿瘤的微血管灌注显著增加,对于病变大小和侵润范围显示更为清晰,准确率较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建斌  侯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76-3577
<正>一定的体型具有相应的胃角切迹,于正立位时,胃囊显影外形与体形是分不开的。90%的病例为正常张力型。即充盈时胃泡稍宽于胃体部,胃窦部与体部大致宽度相等或略宽一些。胃角切迹显示为棒形,顶端光圆,宽度为0.5 cm,深度可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海岛胃癌高发区对785例有胃部症状者进行了三片法胃双重造影检查,检出胃癌25例,其中早期胃癌3例。并探讨了三片法胃双重造影在海岛胃癌高发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部双重造影对胃部某些病变的检查,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国内尚缺少专用于胃双重造影的钡剂。六年来我们已试制成两种胃双重造影钡剂——华山200型钡剂(简称Ⅰ号)和医工-78型钡剂(简称Ⅱ号),经过四千余次的临床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也可用于食管和结肠双重造影)。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能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低张双重造影法诊断术后残胃所发生的疾病。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1年12月共52例残胃低张双重造影影像,诊断及分析其疾病的发生与改变。结果经临床证实残胃疾病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低张双重造影法对残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疾病以胃与十二指肠病变最为常见。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可用于胃与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势,可极大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在胃与十二指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何青新  雷志锴  王伟  张培培  郑建芬 《浙江医学》2023,45(23):2552-2556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肾囊性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规超声或者CT检出肾囊肿并需要行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患者51例(包括碘过敏2例,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8例)。在治疗前行静脉超声造影排除囊性肾癌,确定为肾囊肿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至囊肿中心部位,抽出15mL囊液,然后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与5mL5%葡萄糖振荡液(创新方法)或10mL0.9%氯化钠注射液+0.5mLSonoVue对比剂混合液(传统方法)快速注入囊肿内行囊内造影,确定为单纯性肾囊肿后行硬化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静脉超声造影诊断为囊性肾癌2例,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49例患者进一步行囊内超声检查,诊断为肾盂源性囊肿5例,行囊肿抽液治疗,其余4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囊肿硬化治疗。采用创新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5例,创新方法比传统方法在囊肿硬化治疗时针尖显示更清晰,针尖显影清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对肾囊性肿物的诊断效果好,适用人群广,且囊内超声造影创新方法在肾囊肿硬化治疗过程中针尖的显影更为清晰,诊疗操作流程更为顺畅,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开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一年多来共做了20例全小肠造影,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3—61岁,造影发现小肠癌3例,肠系膜结核1例,肠结核1例,正常15例,阳性率为25%,明显地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术前确诊率,现小结如下:病人检查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定位、定性、T分期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 (26/26)、100%(26/26)、88.5%(23/26).与普通超声检查比较,DCUS对胃癌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的术前T分期诊断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岳阳Ⅲ型”硫酸钡混悬剂作了528例胃双重造影以探讨影响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钡剂粘度至关重要,高浓度(160%W/V)低粘度(35cps.)钡剂提供良好的附壁,而高浓度(180%W/V)粘度偏高(120cps.)时则差,如将180%W/V钡剂粘度调整至32cps.,复得满意的效果。同时,适当的胃膨胀充气亦有利于附壁,其程度决定于胃壁张力、产气剂种类、钡剂浓度及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双重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空服准备下,用少量饮水口服产气剂,使胃充分扩张随即口服适量稀硫酸钡造影剂,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翻滚身体数转,使造影剂均匀涂布于胃壁黏膜,采用500MA以上大型X线胃肠机,自贲门至幽门有序进行观察。结果胃双重对比造影40例患者诊断胃底贲门癌19例,诊断胃癌11例,另10例患者癌变范围累及胃底及胃的大部。结论胃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胃镜检查中遗漏病变,特别是早期癌性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贲门失驰缓症为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个常见病,一般需作食管钡餐检查诊断。常规法虽较简便,但不能显示其细致情况;由于贲门狭窄而造成了严重的梗阻钡及气体极难引入胃内,不能清晰地显示食管下端、贲门以及胃底的粘膜,不易观察贲门功能及正常胃泡形态。因此,常规法食管钡餐对于本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胃肠气钡双重造影的不断进展。文献中报道了有的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收集了我科从1991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9例,皆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术前误诊7例,误诊率达77.8%.现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胃淋巴瘤X线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我们应用胃双重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胃癌1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患者女,54岁,以往无明显胃病史,近年中上腹部有间歇性隐痛就诊。在本院作GI显示:胃窦部小弯前壁见约10mm左右龛影,龛边不整齐,较僵硬,周围有少数颗粒状隆起以及指压迹征。诊断为早期胃窦部溃疡型癌。建议作胃镜检查。外院胃镜:胃窦部溃疡。活检报告: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活动期。经1个月口服洛赛克、雷尼替了等治疗后GI复查病灶无明显变化。再做胃镜检查仍诊断为四窦部溃疡。而病理提示:胃窦粘膜高度异常增生,有早期胃癌变可能,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小弯近幽门前壁可扪及2.5cm直径的肿块,质中偏硬,未及浆膜,周围淋巴结不肿大,肝(-),盆腔(-)。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邪前壁小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