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1975年我国的衡水会议对肛瘘进行了统一标准分类法: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此线以下为低位.只有单一的内口、瘘管、外口的称为单纯性肛瘘.  相似文献   

2.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人造外口、脱毒生肌散换药治疗复杂性肛瘘1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33岁。高位复杂性肛瘘11例,低位复杂性肝瘘7例。方药:脱毒生肌散:儿茶15g,乳香15g,没药15g,冰片5g,麝香1g,血竭15g,三七15g,白蜡10g,象皮15g。为末备用。手术方法:采用截石位,局部麻醉后探查瘘管走行找到管腔粗、管壁较硬的主管道及内口。在主管道及支管道交界处造口。造口处与内口浅部切开,低位直接切开瘘管,高位…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以来,在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中,合理选择和应用人造内口并清除之,达到彻底根治复杂性肛瘘和不规则肛瘘的目的.近6年来,总结验案37例.现举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内口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多内口肛瘘患者进行切开旷置或切开部分缝合或切开挂线术以及术后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紫草油纱或康复新液纱条换药,观察治疗效果。蛄果26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随访1~2a,无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排便困难等后遗症。蛄论对多内口肛瘘采用切开旷置或切开部分缝合或切开挂线术以及术后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紫草油纱或康复新液纱条换药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内口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多内口肛瘘患者进行切开旷置或切开部分缝合或切开挂线术以及术后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紫草油纱或康复新液纱条换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随访1~2 a,无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排便困难等后遗症。结论对多内口肛瘘采用切开旷置或切开部分缝合或切开挂线术以及术后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紫草油纱或康复新液纱条换药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笔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开加内口扩大气化治疗肛瘘60例,疗效满意,并与同期采用传统的瘘管切开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120例均为我院2001年9月~2005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男51例,女9例;年龄27~80岁,平均(42.0±10.8)岁;病程0.5~12年,平均为(2.2±0.9)年;分类:低位单纯性肛瘘39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例。对照组60例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28~74岁,平均(41.1±8.5)岁;病程0.5~10年,平均(2.0±0.7)年…  相似文献   

8.
笔者 1990~ 2003年采用内口切开并药线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切除缝合内口引流结合中药治疗复发性肛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贵  赵自星 《四川中医》2002,20(12):60-61
目的:提高肛瘘的一次性治愈率,分析肛瘘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收治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又复发肛瘘病例35例,行瘘道切开,清除腐烂坏死及瘢痕组织,抗菌素冲洗切口后作一期缝合,内口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引流。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加中药薰洗、坐浴。结果:35例全部临床治愈,治愈率达100%。结论:肛瘘手术完全能一次治愈,关键在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内口(原发感染灶)与合并症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以上部位,有单纯性和复杂性之分,其瘘道走行个体差异大,手术处理不当易致复发或肛门失禁。内口的开放、缝闭与封堵,括约肌的切断、挂线与保留,仍是目前临床热议的问题。笔者采用内口缝闭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我科在同期多侧挂线和内口切开双侧结扎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虚挂技术,设计主管虚挂内口结扎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5岁~62岁,平均39.2岁;病程3个月~10 a。排除  相似文献   

12.
肛瘘治疗成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河南中医》2003,23(11):64-65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形成慢性瘘管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治疗机理是用切开或挂线的方法,使瘘管成为敞开的创面,保证引流通畅,从基底部生长,逐渐填充创面而达治疗目的。根据肛瘘治疗成败的经验教训及案例分析,探其原因,抓住成功的环节,以供临床参考,是笔者撰写  相似文献   

13.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肛门五大常见病之一,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被公认的外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1].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0%,国外约为8% ~ 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2].针对肛瘘的发生,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细菌学以及性激素水平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肛腺感染学说是目前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3],肛腺往往是感染进入的门户,临床上大约有95%的肛瘘均是由于肛腺感染引起的.手术是治愈肛瘘的根本方法[4].  相似文献   

14.
内口缝扎预防肛瘘术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选择性地采取内口缝扎预防肛瘘术后内口处出血 2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均为低位肛瘘 ,其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2 2岁 ;肛瘘病史小于1年 6例 ,1~ 5年 9例 ,5年以上者 5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肛门部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 ,肛内 0 .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 ,探清内口 ,去除瘘管后 ,查看若去除内口后留下空隙较大或常规行内口两侧结扎后中间部分组织脆嫩、出血时 ,采取内口部分“8”字缝扎 ,修整创面 ,结扎好出血点 ,创面外盖敷料 ,胶布加压固定 ,手…  相似文献   

15.
挂线疗法在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挂线疗法是中医治疗肛瘘一直沿用的传统特色疗法。近年来,该疗法在肛瘘治疗中被不断改良和更新。现结合笔者临证经验,将其临床应用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物补片在高位肛瘘内口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寻找内口和正确处理内口是肛瘘治愈的关键[1].以往对内口的处理,基本采取直接切开、挂线、直接缝合或黏膜瓣推移内口封闭等方法,但往往会造成肛门缺损、畸形和移位,对控便功能(尤其对气体及稀便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切除缝合内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切除缝合术内口引流和瘘管切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等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痊愈23例,无效1例,远期治愈16例;观察组痊愈12例,无效5例,远期治愈23例。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切除缝合内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其中男111例,女25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30岁20例,31~40岁58例,41~50岁40例,51~60岁12例,61岁以上3例;病程1~2a 30例,3~5a 50例,6a以上56例.……  相似文献   

19.
<正> 肛门直肠瘘为痔科三大常见病之一,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并排脓后的后遗疾患,简称肛瘘。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本科自1976年至1984年采用管道切除缝合内口引流法治疗肛瘘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71例中,男63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9龄,平均34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0年,平均4年。本组均为化脓性肛瘘,其中低位单纯瘘37例,低位复杂瘘16例,高位单纯瘘11例,高位复杂瘘7例,合并混合痔6例,外痔1例,内痔36例。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晨禁食,1‰肥皂水1000ml灌肠,术野备皮。 2.2 麻醉局麻或腰俞穴麻醉。  相似文献   

20.
肛瘘是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临床上广泛认为肛瘘一经形成,用药保守治疗无效,只能手术根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梁靖华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肛瘘术后复发与肛瘘的病因、术前准备、术式选择与术中操作、术后换药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