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病早期干预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04例健康人和39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浓度,采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结果:观察组血压、BaPWV值和血清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异常组患者血清AngⅡ水平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AngⅡ、SBP、DBP呈正相关(r=0.528、0.586、0.459.P<0.05).结论:AngⅡ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形组,共28例;B组为非杓形组,共40例,分别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B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彭莹萍 《医学信息》2018,(22):150-152
目的 比较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老年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B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疼痛程度、临床疗效与副作用。结果 A组发作次数少于B组[(0.62±0.19)次vs(1.13±0.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作持续时间少于B组[(1.15±0.34)h vs(2.58±0.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NRS评分为(2.36±0.54)分,低于B组的(4.3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尼莫地平,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治疗效果,同时药物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探讨血清hs-CRP水平与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cfP-WV,根据血压计算脉压和脉压指数。结果:高血压组cfP-WV、脉压、脉压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cfPWV、脉压、脉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47,0.501,0.432,P0.05);cfPWV与脉压、脉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2,0.46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大动脉弹性减退和炎症反应,且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大动脉弹性减退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观察特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理.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A组)21例(其中房颤发作为A1, 房颤终止为A2), 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2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患者(C组)27例, 阵发性室上速患者(D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E组)20名, 检测血浆中心钠素、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 特发性阵发性房颤发作时, ANF的水平明显高于A2、D、E组(P<0.01), B组与D、E组相比较P<0.01, C组与D、E组相比较P<0.01; 血小板数的变化在房颤发作或终止时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 A1组红细胞压积与A2、D、E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心钠素及红细胞压积在特发性房颤的发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入院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显示,饮酒、家族史,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等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5.9%(66/87例),对照组为51.6%(47/9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T-T改变者36例(41.4%)、传导异常19例(21.8%)、病理Q波7例(8.0%),对照组分别为17例(18.7%)、3例(3.3%)、1例(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室肥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肢体导联低电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体现为ST-T改变、传导异常、病理Q波增多。  相似文献   

8.
涂常莹 《医学信息》2008,21(6):907-908
目的 进行公务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 2007年10~11月对襄樊地区公务员采用日本动脉硬化测量仪通过测定四肢动脉脉搏图计算出反应血管弹性的参数,包括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w]、脉搏波波形[wave formes]、体重指数[BMI].四肢血压,及抽血化验血糖、血脂,分析襄樊地区公务员的动脉弹性特点.结果 共调查506例,其中男性269例,女性237例,年40~78岁,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者436例[86.2%],其中轻度118例[27.1%),中度252例[57.8%],重度66例[15.1%].动脉粥样硬化在男性中比例更高,体检者年龄、工作年限、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久坐、是发病危险因数,而身高、喝茶与之无关.高血压者患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7例,高于非高血压组;糖尿病者患重度动脉硬化者13例,高于非糖尿病组;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者患重度动脉粥样硬化8例,高于正常组.此外还有一个体检者ABI小于0.9表示有下肢血管阻塞.动脉弹性有随血压、血脂、血糖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存在不同的变化.结论 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久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了解入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log(NT-proBNP)与脉搏波呈正相关,与臂踝指数呈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尿酸、吸烟情况、log(NT-proBNP)与脉搏波独立相关,收缩压、log(甘油三酯)、log(NT-proBNP)与臂踝指数独立相关。因此,NT-proBNP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70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口服胺碘酮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35例,氨氯地平组35例,随访12个月,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人组后房颤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W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厄贝沙坦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1.4%,氨氯地平组为48.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LADd、IVST、LVPV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同时,可延缓左房扩大,改善心房的电重构,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肥胖少年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与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选取165例14~17岁的肥胖少年,男90例,女75例,测量体重、身高、血压后,计算BM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同时检测空腹血生化指标。分析BaPWV与肥胖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血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过度肥胖组的BaPWV,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呈正相关关系;与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按照BaPWV测量值分组,BaPWV增高组(高于正常范围,>P95)的BaPWV,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关系。BaPWV增高与暴露于过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调节功能正常、糖调节功能减低和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糖尿病患者42例、糖调节功能减低者45例、正常对照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baPWV及超声检测IMT,将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正常对照者、糖调节功能减低者至糖尿病患者,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P<0.05),baPWV逐渐升高(P<0.05).结论 在糖代谢异常的早期baPWV与IMT即发生明显改变,二者对筛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的测量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检测仪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传统仪器需要采用充气泵、放气阀和袖带来进行测量,而该系统使用光电容积法,只需连接光电探头即可完成测量,大大减小仪器体积和重量,为实现动脉硬化检测移动化、便携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住院治疗高血压老年患者108例,将其按卧位与立位3min血压检测值变化情况分为三组:A组(体位性低血压36例);B组(体位性高血压39例);C组(血压检测值无明显变化33例)。将三组患者脑卒中、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冠心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A组与B组患者中脑卒中、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体位性高血压与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其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评估,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机率,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动脉硬化、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肾内科住院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CKD1期组(12例)、CKD2期组(38例)、CKD3期组(74例)、CKD4期组(55例)、CKD5期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生化指标、动脉硬化指标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并分析镁离子与不同分期患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CKD分期的升高,慢性肾病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磷、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一般生化指标升高(P<0.05),血清钙逐渐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镁离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4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2)各组患者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KD1~3期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动脉硬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KD4~5期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ABI、趾臂指数(TBI)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镁离子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动脉硬化、左心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宜重视镁离子平衡的干预,降低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降压治疗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急性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早期降压治疗中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急性早期阶段会有不同程度血压升高,血压收缩压控制与基础差值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0~15mmHg的B组治疗后1w损伤灶明显低于A、B两组,且治疗后,B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优于A、B组,治疗后各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降压治疗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有积极作用,合理控制血压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1位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依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清淡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观察组(87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口服辛伐他汀(10 mg/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9、1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CIMT)、踝肱指数( 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及18个月两组的CIMT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两组的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18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0.96依0.18) vs (0.90依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前两组的baPW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18个月,观察组baPWV低于对照组[(1408.0依172.5) cm/s vs (1517.7依171.7)cm/s],[(1381.1依176.1)cm/s vs (1501.7依18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提高ABI及减小baPWV的作用,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48例、多支病变组36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PWV、ABI.结果 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病变组的SUA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多支病变组的PWV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的ABI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 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能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涛生 《医学信息》2010,23(16):2668-266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内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氨氯地平片口服降血压,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50例患者有效例数为38例(76.00%);B组50例患者有效例数为48例(96.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并发症5例,头晕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咳嗽2例,心悸1例。B组有并发症6例,头晕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咳嗽3例,心悸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内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氨氯地平片口服降血压,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50例患者有效例数为38例(76.00%);B组50例患者有效例数为48例(96.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并发症5例,头晕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咳嗽2例,心悸1例.B组有并发症6例,头晕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咳嗽3例,心悸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