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黏附连接改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修饰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黏附连接蛋白钙黏着蛋白的形态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和时间修饰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处理,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钙黏着蛋白在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变化。分别用可溶性的修饰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受体的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或转染重组腺病毒突变体转染预处理后再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对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修饰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引起内皮细胞黏附连接钙黏着蛋白形态结构的改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剂(SB203580、PD98059、SP600125)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均可减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钙黏蛋白的影响;转染显性失活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上游激酶MEK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上游激酶MKK6b及p38显性失活的p38α和p38β重组腺病毒突变体,均可减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钙黏蛋白形态结构的影响,而转染组成性激活的MEK1和MKK6b的重组腺病毒本身即可引起钙黏蛋白形态结构的变化。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可以引起钙黏蛋白分布和形态的变化,这一作用可能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SAPK)介导的,Rho激酶可能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作用下,小G蛋白RhoA及其激活的激酶ROCK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布的变化。方法培养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分别以糖基化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处理不同的浓度和时间,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hoA和磷酸化ROCK在细胞中的分布变化;并用活性型RhoA L63或失活型的RhoA N19转染细胞后再给予AGE-HSA刺激,观察磷酸化ROCK细胞内分布的变化。结果 AGE-HSA刺激可以导致RhoA在胞浆中分布增多,其变化随着AGE-HSA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更加明显。RhoA的下游激酶被活化的磷酸化ROCK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分布与RhoA类似;用失活型RhoAN19先处理细胞后,AGE-HSA介导的ROCK分布变化被抑制。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引起小G蛋白RhoA在细胞内分布变化,并导致其下游激酶ROCK磷酸化和定位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分离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及未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选择素E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未表达选择素Eo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E的表达(P〈0.015),而人血清白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E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糖基化终产物能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时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激活内皮细胞核因子κB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出的激活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共同培养。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胡抑制蛋白水平,凝胶滞留法检测核因子kB的活性。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可致ECV304核因子kB抑制蛋白降解及核因子胡激活,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抑制核因子胡抑制蛋白的降解,可抑制核因子胡的激活。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引起核因子kB抑制蛋白降解,导致核因子kB的激活,这一作用机制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与人血清白蛋白修饰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体外共同培养,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合酶2的表达水平。结果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基础表达水平极低,人血清白蛋白修饰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诱导环氧合酶2的表达,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可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结论人血清白蛋白修饰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而引起环氧合酶2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可能参与血管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共同培养.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水平,凝胶滞留法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可致ECV30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降解及核因子κB激活,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抑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降解,可抑制核因子κB的激活.结论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引起核因子κB抑制蛋白降解,导致核因子κB的激活,这一作用机制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基因的影响 ,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 (ECV30 4 ) ,分别用不同浓度葡萄糖 (0、2 0、5 0和 80mmol L)孵育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2 0 0mg L)、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 (5 0、10 0、2 0 0和 4 0 0mg L)干预 2 4h和葡萄糖浓度为 5 0mmol L孵育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干预细胞 0、12、2 4、36、4 8和 72h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葡萄糖浓度为 2 0、5 0和 80mmol L孵育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及浓度为 5 0、10 0、2 0 0和 4 0 0mg L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都减少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 (P <0 .0 0 1) ,干预 12、2 4、36、4 8和 72h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表达均较未干预组明显减少 (P <0 .0 0 1)。此结果提示 ,糖基化终产物可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改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带状闭合蛋白1的形态学影响,并对其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显示带状闭合蛋白1在内皮细胞分布的形态和部位。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作用下内皮细胞带状闭合蛋白1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剂及相关特异蛋白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转染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介导的内皮细胞闭合蛋白1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的内皮细胞闭合蛋白1存在于细胞周边呈环状,线条清晰连续,边缘光滑流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带状闭合蛋白1结构形态的改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抑制剂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剂均可减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闭合蛋白1的影响;转染显性失活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上游激酶MEK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上游激酶MEK6b的重组腺病毒,均可减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带状闭合蛋白1形态的影响,而转染组成性激活的MEK1和MEK6b的重组腺病毒本身即可引起内皮细胞带状闭合蛋白1形态的变化。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带状闭合蛋白1分布和形态的变化,这一作用可能是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糖尿病患者血清浓度类似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对体外培养脐血来源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晚期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植物凝集素被用于鉴定培养的细胞。将晚期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与晚期内皮祖细胞共同培养24h后,利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Boyden小室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趋化的细胞迁移;ECMatirx-gel检测形成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的能力。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先后出现两种细胞:第5~7天出现集落样生长细胞,扩增不明显,存在14天左右即消失,这类细胞被称为"早期内皮祖细胞";10~15天时,逐渐出现20~50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簇,1~3天即可形成大于500个细胞簇,细胞呈铺路石样,可传代,大于95%的细胞免疫表型为CD45-/CD146+/CD105+,表达内皮细胞特有的vWF因子,可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并可与荆豆凝集素1结合,这类细胞被称为"晚期内皮祖细胞"。50~400mg/L晚期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与晚期内皮祖细胞共培养24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当晚期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大于100mg/L时,与对照组相比,晚期内皮祖细胞的凋亡增加(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趋化的迁移以及在ECMatirx-gel上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下降(P0.05),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促进凋亡、抑制迁移及体外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引起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这些影响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上调晚期内皮祖细胞上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老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概述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直接病理作用机制,包括改变晶状体、胶原等蛋白质的结构,修饰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脂质,修饰核酸,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结合蛋白介导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Matrigel建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从而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制备糖基化白蛋白.在Matrigel上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实验分浓度效应组和时间效应组,并进行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光镜下计数管腔数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结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经分离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Matrigel上培养形成管腔样结构.糖基化白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于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见管腔形成数目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P<0.01).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以促进Matrigel体外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的变化及来源。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进而分别应用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观察抑制相应氧化酶后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分析各种氧化酶作用大小。结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后,内皮细胞内活性氧明显增加,并且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几乎完全抑制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抑制剂鱼藤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Ⅱ抑制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对活性氧生成无明显影响,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反而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轻度增加。结论NADPH氧化酶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启动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3.
糖基化终末产物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 在含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50、100、200 mg/L和400 mg/L)的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孵育不同时间.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甲-酚酞络合酮方法测定钙含量,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核心结合因子、碱性磷酸酶以及骨桥蛋白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核心结合因子及骨桥蛋白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基化终末产物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细胞钙含量增加(P<0.05),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因表达(P<0.05),促进成骨细胞特异性核心结合因子及骨桥蛋白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及二甲双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胶原酶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加以培养.将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和二甲双胍分别孵育3、6、12、24 h,CCK-8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二甲双胍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糖基化终产物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P<0.01),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二甲双胍(与对照组相比)或与糖基化终产物共同干预(与糖基化终产物组相比)均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P<0.01).糖基化终产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二甲双胍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糖基化终产物组相比,糖基化终产物与二甲双胍共同干预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P<0.01).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改善糖基化终产物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21例,阴性者208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种基因型Ser/Ser、Gly/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在体内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灵芝多糖保护血管内皮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经过4周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组、灵芝多糖低、中及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0、400和800 mg/kg).16周给药治疗后,切取胸主动脉,制成3 mm血管环,检测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并测定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结果 灵芝多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糖浓度较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灵芝多糖高剂量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过氧化氢酶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 灵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搪基化终末产物、增强机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调节血脂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05例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130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15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对照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中AGE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血清AGE、baPWV均显著升高(P<0.001),且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增高更明显(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E、baPWV均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GE水平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 血清AGE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晚期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后供体干细胞的存活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从人的骨髓标本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FCS的L-DMEM 培养细胞,0.25%的胰酶消化后按1:2 比例传代接种培养,对第3代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和CD3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BSA,作用24 h后加入CCK-8溶液,37℃5%CO2培养箱培养1 h,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采用Annexin V/PI 双染法进行染色,避光作用20 min后,将细胞置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进行测定,并且测定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细胞为长梭形,贴壁紧密,形态较为一致.细胞表面标志CD105(间充质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志)及CD44(黏附分子,基质细胞表达)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9%、97.8%;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呈阴性表达,表达百分率为0.8%.与对照组相比,20、50、100和200 mg/L AGE-BSA均不同程度地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而细胞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却受到了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减少抗氧化酶生成,增强氧化应激,破坏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从而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和一氧化氮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患者组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的升高是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水平的减少可能是血管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的升高可能不是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