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文芳  夏莉莉 《中国保健》2009,(16):743-743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比较复杂,CT影像学特征也各不相同。笔者对50例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诊断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CT正确诊断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要点。方法对58例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诊断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T诊断出良性梗阻30例,恶性梗阻28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正确率100%。结论正确掌握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影像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行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及对直接8 mm以下结石检出情况。结果核磁成像的检出阳性率为88.71%,高于CT的74.19%(P<0.05);核磁成像的检出阴性率为3.23%,低于CT的20.97%(P<0.05);核磁成像的检出可疑率为8.06%,与CT的4.8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磁成像对直接8 mm以下结石检出率为72.41%,明显高于CT的34.48%(P<0.05)。结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有较高检出率,且后者检查阳性率较高、阴性率较低,同时能有效检出微小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与多排螺旋CT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7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之前行3.0T磁共振成像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 ...  相似文献   

6.
CT及ERCP对肝吸虫性急性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手术证实的肝吸虫及其团块引起的急性胆道梗阻47例,其中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证实20例,胆总管探查术证实27例,分析其研及ERCP特点。结果43例患者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均匀扩张,39例轻中度肝外胆管扩张,两者扩张不成比例。41例被膜下胆管末端呈囊状或杵状扩张。38例胆囊扩大,9例胆囊内可见软组织团块影。13例见胰腺肿胀,8例见胰管扩张。20例ERCP中16例见肝外胆管轻中度扩张,18例见肝内胆管呈迂曲扩张延伸,末梢呈囊状扩张,可见肝内扩张小胆管突然中断征象,在胆管内可见泥沙样、絮状不规则充盈缺损。3例见肝囊肿与扩张胆管相通。同时20例行FAT术,成功解除梗阻。结论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CT显示肝内胆管均匀弥漫扩张,肝内胆管末端呈囊状改变,伴或不伴肝外胆管扩张,可诊断肝吸虫性梗阻。ERCP可通过抽取胆汁,找到肝吸虫或其虫卵而证实,并可通过FNT术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8例,对其分别行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而后对这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较腹部CT和B超检查高(P<0.05),且CT检出率高于B超(P<0.05);针对直径不足8cm的肝外胆管结石而言,同样表现出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较腹部CT和B超检查高(P<0.05),而CT与B超检查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检出率较CT和B超检查高,然B超检查由于其较高的特异性以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依旧可以作为筛查工作的首选,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诊治的8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分析,均行核磁胰胆管成像、B超以及腹部CT检查,并对三种探查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及腹部CT的结石检出率较核磁胰胆管成像低,而且在直径<8mm的结石检出率中均较核磁胰胆管成像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的结石检出率高,在肝外胆管结石中具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而引起的,确定梗阻的部位及性质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B超能明确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胆管的内径及走向、结石或肿瘤的大小及所在部位等,可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对10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