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儿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近10年来,我科收治百余名儿童癌症患者,在给患儿实施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止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0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采用6MVX线或者6~12Mev电子线体外照射。不同分割方式及照射方法对骨转移癌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我科2006~2010年对102例恶性肿瘤伴骨转移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止痛总有效率达94.12%。结论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疗效确切可靠,可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止痛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所诱发的放射相关心脏疾病已成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领域,发现放射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甚至有时超过其带来的益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期间心脏会受到大面积的照射,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统称为RIHD。因此,研究放射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发掘避免和管理心脏毒性的策略,对降低或预防RIHD的发病率及改善放射治疗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放射治疗。通过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很多患者得以痊愈或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命。不少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多种急性或亚急性肿瘤危象或合并症。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压迫引起的危象效果最好。例如: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呼吸困难及骨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等,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约70%左右需要不同程度接受放射治疗[1].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鼻咽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疗程长、副反应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多。一些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严重的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中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附属医院沈国秀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大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细胞得到杀灭的同时,正常组织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照射而产生放射反应,尤以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8.
金婕 《中国医学杂志》2004,2(4):178-179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多数患者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进以及放射生物研究的发展,使局部肿瘤能获取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放疗效果明显提高。但乳腺癌病人在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除恶性肿瘤本身而外,可因并发症或继发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而发生呼吸衰竭,是影响肿瘤患者治疗和愈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对22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及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引起一些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急性反应可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反应可使患者中断放疗.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对296例鼻咽癌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MRI表现,探讨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MR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前后的大小及信号变化。结果(1)肿瘤大小放疗中7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0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1例肿瘤消失。全程放疗结束后,4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2例肿瘤消失。(2)放疗中,3例肿瘤信号消失,15例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信号消失。放疗结束2~3个月时,14例肿瘤信号消失,局部T2WI序列呈低信号。(3)放疗早期,6例肿瘤强化信号不均匀,出现"无强化区",其中4例肿瘤缩小率小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残留。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放疗结束2~3个月时,15例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其中14例肿瘤缩小率大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痊愈,仅1例有肿瘤残留。(4)放疗后宫旁等深部侵润肿瘤信号明显降低,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MRI表现,探讨MRI戍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MR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前后的大小及信号变化。结果(1)肿瘤大小放疗中7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卒小于50%),10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1例肿瘤消失。全程放疗结束后,4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2例肿瘤消失。(2)放疗中,3例肿瘤信号消失,15倒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信号消失。放疗结束2~3个月时,14例肿瘤信号消失,局部T2WI序列呈低信号。(3)放疗早期,6例肿瘤强化信号不均匀,出现“无强化区”,其中4例肿瘤缩小率小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残留。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放疗结束2—3个月时,15例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其中14例肿瘤缩小率大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痊愈,仅1例有肿瘤残留。(4)放疗后宫旁等深部侵润肿瘤信号明显降低,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放射治疗病例的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腹泻和腹痛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为口服药物、局部肠道内给药、内镜下及高压氧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左右侧乳腺癌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105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前临床特征、放疗分割方案、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其时间,统计分析左右侧乳腺癌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年龄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显著相关(P〈0.05),〉60岁较〈60岁患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3.84倍(P〈0.05)。左侧乳腺癌较右侧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有增加、提前的趋势,虽然发病风险增加了1.5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无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有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趋势。建议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常规应用调强放射治疗减少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润肺汤对肺部肿瘤放疗时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胸部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全程服用中药润肺汤,对照组未服药只进行单纯放疗。结果对照组放射性肺炎(≥2级)发生率36%,观察组为17.5%(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对照组发生率41.6%,观察组15%。结论中药润肺汤可以减少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Forty-eight patients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to the pelvis for locally recurrent carcinoma of the recto-sigmoid. The average duration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currence in the pelvis after curative surgery was 18 months. Thirty-seven patients had undergone a previous adbominoperineal resection. Twenty-five patients had Dukes' Stage-C carcinoma. Twenty-one patients had Stage-B and only two patients had Stage-A carcinoma of the rectosigmoid according to the Dukes' classificat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to the pelvis to an average total dose of 5,000 rads in 25 to 28 fractions over a period of five to five and one half weeks. Twenty-three patients also received simultaneous weekly 5 F.U. by a single I.V. bolus of 1000mg to potentiate the action of radiation therapy. The treatments were well tolerated. The major complication was diarrhea, which responded satisfactorily to antidiarrheals such as Lomotil or Immodium tablets. Eighty per cent of the patients had pain relief.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18 months for the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alone, but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both radiation therapy and 5 F.U. had an average survival of 21 months and better palliation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17.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Long-term resul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F Parker  H B Gregorie 《JAMA》1976,235(10):1018-1020
Between 1940 and 1967, we treated 609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first group of 170 patients, surgical resection predominated. In the next 166 patients, radiation therapy was used as the primary method. In a third group (135 patients) and a fourth group (138 patients), radiation therapy was followed by resection in the operable cases. After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methods, we believe that radiation therapy followed by resection produces the best results. Moreover, this approach is justified by the discovery of residual carcinoma in most surgical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ho have had radi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及肺受照剂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52例患者保乳术后接受3D-CRT.所有患者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CRT的设计。结果3D-CRT的V95%(处方剂量)和CRT接近(t=1.9090,P=0.0591);而V105%、V110%、V115%等高剂量区则明显降低(P=0.0000)。3D-CRT和CRT计划中H1分别为(1.07±0.01)和(1.17±0.11),3D-CRT明显低于CRT(t=6.5286,P=0.0000,P〈0.01)。3D-CRT组患侧肺的V20和V30值分别高于CRT:Dmean、D5、V20平均值患侧肺分别是1.96、9.26Gy和1.59%。健侧肺分别是0.19、0.86Gy和0。结论3D-CRT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其剂量分布均匀度比较高,同时治疗效果良好,未病变组织受照量比较低,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缓解宫颈癌放疗后并发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启明  李宁  郑成位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6,35(19):1733-1735
目的 改善由宫颈癌盆腔放射引起的严重放射性直肠炎.方法 24例宫颈癌外照射或合并近距离照射后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经过药物及内窥镜治疗无效者,进行2.4个大气压100%氧气;90min治疗;每周治疗5~7次;治疗10~28个疗程.结果 高压氧治疗结束后89%(18例患者中16例)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71%(17例中12例)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62%(13例中8例)排便紧迫感减轻或消失.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于难治性放射性直肠炎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耐受性是治疗这种常见、难治病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放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57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无期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30例行手术后放射治疗;27例行单纯放射治疗。53例全脑预防照射,其中51例肿瘤区追加足剂量;4例仅做肿瘤局部放射而未给任何中枢神经区预防。全脊髓预防放射34例而未做脊髓预防23例。4例放疗后1-4年因出现中枢神经再肿瘤灶接受了再程放疗。结果全部病人5、10、15、19年生存率是89.1%、87.0%、80.0%、66.7%,手术+放疗30例与单纯放疗27例之间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率95%。卡氏评分法对比疗前后生存质量均数差(P<0.001)。再程放疗4例生存时间超过2、7、10、17年。疗后远期,15岁以下14例(11例原发肿瘤位蝶鞍区)生殖器官发育能力受到明显影响,其因与幼年垂体受一定剂量照射直接有关(P<0.01)。结论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争取手术的目的在于肿瘤减体以及获得病理诊断和分流服积水。放射治疗是达到治愈目的的有效方法。全脑预防放射应作为常规措施,脑预防剂量:26Gy-30Gy;肿瘤治疗量:50Gy左右。脊髓预防照射不可作为常规。提议对15岁以下患者行全脑预防照射时要保护垂体避免照射和不做脊髓预防照射,对原发蝶鞍区的肿瘤放射总剂量减少到45Gy-40Gy。对于疗后再发肿瘤灶给予合理再程放疗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