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NP-470和维甲酸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NP 4 70和维甲酸 (RA)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诱发肝癌的阻断、抑制作用及其副作用。方法 于诱癌第 11周隔日腹腔注射 2 0 .0mg/kg体重TNP 4 70 (TNP组 )、1.5mg/kg体重RA(RA组 )或同时给TNP 4 70和RA(联合组 ) ,并设对照组 ,给药 10次。观察比较各组 ( 7只 )大鼠肝脏形成的≥ 3mm、≥ 5mm结节数和所见最大肝结节的大小。每组 10只用于研究生存时间。在给药前、结束时和给药结束后 2 0d分别记录大鼠的体重。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肝切面上≥ 3mm、≥ 5mm的结节数显著均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组显著少于TNP组 (P <0 .0 5 )。各治疗组的平均最大结节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联合组显著小于TNP组(P <0 .0 1)。与对照组比 ,RA组和联合组的生命延长率为 5 5 .8%和 5 4.3 % (P值均 <0 .0 5 ) ,TNP组为 33 .3 % (P <0 .1)。TNP组和联合组在给药结束时体重下降显著 (P <0 .0 5 ) ,减重率达 8.8%和 7.4% ,其他两组体重无显著变化。结论 TNP 4 70、RA可明显减轻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硬化和癌变并延缓其发展 ,延长诱癌大鼠的生存时间 ;RA的作用强于TNP 4 70 ,两者联合使用作用增强。TNP 4 70有体重减轻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移植治疗肝癌疗效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肝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对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对复发转移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治疗肝癌的疗效.
Abstract:
Post-transplant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emain the main obstacles for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asures to explore the HC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nsplant immuno-suppress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to determine precisel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transplant recurrence, to intervene effectively for those with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and to use individualized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ma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results of LT for HCC.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高复发转移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成为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肿瘤复发转移受多种机制调控,虽然近年来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现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的相关内容作简要描述,以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是肝癌治疗一大难题,直接影响肝癌的预后,有报道指出肝癌根治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61.5%,小肝癌的复发率仍高达43.5%[1],因此,如何控制肝癌术后转移和复发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肝癌治疗的关键性课题。近年来对转移和复发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其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侵袭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的研究可在分子水平阐明肝癌转移复发的机制,目前发现大约有10多种基因与之有关,主要通过以下两大类机制引起肝癌的转移和复发:1.1 抑癌基因的失活以nm23-H1基因最为重要,Yamaguchi等[2]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再论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杂志1999年第5卷第1期曾刊出我写的“复发与转移——原发性肝癌研究的一个重点”述评,两年多过去,这一领域又有新进展。如前所述,在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仍以手术切除的疗效最好。5年生存率:小肝癌切除可达50%~60%,大肝癌切除约为30%,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也达40%~60%。我所415例生存5年以上的病人中,396例(95.4%)曾进行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说明手术切除在我所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病人中的作用。但根  相似文献   

7.
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复发和转移一直是影响肝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一系列基因参与调控,它涉及到细胞基因改变,表面结构、抗原性、侵袭力、粘附能力、产生局部血凝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以及肿瘤细胞与宿主、肿瘤细胞与间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的第3位。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占全球病例总数的50%。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南欧和北美,肝癌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肝癌的防治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每年约发生 2 6万例 ,其中 4 2 %在中国。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 ,近 2 0年来我国每年约有 11万人死于该病 ,在部分城市中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部分农村居第一位。在原发性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 ,手术切除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小肝癌切除后 5年生存率可达50~ 6 0 % ;大肝癌也达到 30 %。但是 ,原发性肝癌 (主要是肝细胞癌 )的高转移和高复发特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有报道经过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病人 ,五年复发率高达 6 0 % ,并且复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 2年左右。因此 ,深入研究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1.
nm23-H1抑制原发性肝癌细胞转移的初步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深入阐明nm23-H1抑制原发性肝癌转移的作用机理,观察nm23-H1表达状况对肝癌细胞浸润相关因素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基因转染手段将外源nm23-H1全长cDNA导入肝癌细胞并以此观察细胞体外浸润能力,细胞内游离Ca^2+以及N-ras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itomyein-C,MMC)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298例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MMC的用药组共计139人,未行任何化疗药物注射的对照组共计159人,随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总体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差别,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术后9.5月、6月(P=0.112)。作分层分析提示:肿瘤单发、最大直径小于5cm、镜下无门脉癌栓者,用药组无瘤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3月、8月(P=0.0068);18月、11月(P=0.0404);28月、10月(P=0.0152)。其余条件,用药组与对照组无瘤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别。结论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对于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门静脉癌栓及肿瘤的数量等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前瞻性研究有还将着眼于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以提高术中化疗在预防术后肝细胞癌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Twist基因表达与肝癌多耐药细胞侵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胚胎发育相关基因Twist在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免疫印记法分别检测Twist mRNA及Twist蛋白;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 1mRNA在HepG2/ADM及其亲本细胞HepG2中表达的差异。结果Twist在HepG2/ADM中表达上调,与亲本细胞 HepG2相比,mRNA(9.34 vs 1,P<0.05),蛋白(10.64±0.56 vs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MDR1mRNA表达在HepG2/ ADM中显著上调,是其亲本细胞的348.99倍(P<0.05)。结论 Twist在HepG2/ADM中表达上调,这可能使得HepG2/ ADM转移扩张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组织中HBsAg、AFP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65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组织细胞中的HBsAg和AFP,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有HBsAg、AFP,二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表示HBV·DNA可以表达HBsAg抗原,致使肝细胞产生AFP,促发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中AFP反映了肝癌细胞的分化状态,比血清AFP更具有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小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10只。每只小鼠于左腋窝皮下注射小鼠肝癌细胞株细胞。A组为实验组 ,皮下接种肿瘤 2 4h后予奥曲肽 (10 0 ug·kg- 1·d- 1 )腹腔注射 ,连用 14d;B组为对照组 ,予以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连用 14d。 14d后处死小白鼠 ,检测肿瘤大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结果 皮下接种 7d天及 14d天后 A组皮下肿瘤的体积均明显小于 B组 (P<0 .0 5 ,P<0 .0 1) .A组 VEGF表达明显低于 B组 ,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Ridit检验 ,P<0 .0 5 ) ;A组 MVD亦较 B组为低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75 )。结论 生长抑素对小白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对肿瘤 VEGF的抑制作可能为其机理之一 ,对肿瘤组织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亦可能为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槐耳清膏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为槐耳清膏在临床上治疗肝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槐耳清膏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活力、细胞凋亡、DNA合成能力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LADDER的形成.结果:槐耳清膏在体外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并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发生作用后,细胞生长有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DNA的合成能力下降.结论:槐耳清膏能有效地抑制体外肝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癌细胞DNA合成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侧方淋巴转移及其清除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543例进展期进肠癌放行扩大根治术的结果。指出国入直肠癌侧方转移率为9.6%:主要发生于腹膜近折以下的癌,占该部的13.9%:侧方转移多见于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占21.6%,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6.5%。由于侧方清除避免了可能发生的10%左右的淋巴结转移癌的残留,提高了生存率。本组5年生存率达48.1%。同时指出侧方淋巴清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术后预防TACE延缓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TACE对存在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16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有无肿瘤微血管癌栓以及术后两个月内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各组患者逐年肿瘤复发率及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共有85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43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有81例患者不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2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5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Ⅰ、Ⅱ两组间及Ⅲ、Ⅳ两组间在肿瘤直径、切缘距离、AFP水平等三项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4.9%vs73.8%,P=0.048),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各年度的肝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合并肿瘤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1年内)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高峰在第一年内,因此预防性TACE也应在术后早期(1~2个月)内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共刺激分子B7-2对小鼠肝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转染有小鼠 B7- 2基因片段的肝癌细胞 ,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观察小鼠肿瘤生长和消退情况 ,研究共刺激分子 B7- 2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 BAL B/ c小鼠转 B7- 2基因肝癌细胞株 H2 2 / B7- 2 ,细胞计数法测定肿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BAL B/ c鼠皮下接种 H2 2 / B7- 2及野生型 H2 2细胞 H2 2 / Wt,以空载体转染细胞 H2 2 / neo为对照 ,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观察小鼠成瘤期、荷瘤小鼠存活期及肿瘤结节大小 ;同源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 (MTL Cs)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 CTLs活性 ,同时测定培养上清 IL- 2、IFNγ,研究 B7- 2分子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 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一致 (P= 0 .782 ) ;当接种不同肿瘤细胞后 ,三组动物都发生肿瘤 ,接种 H2 2 / B7- 2组肿瘤形成有迟发性 ,并在接种 18d后肿瘤都开始缩小 ,但最终不会完全消失 ;接种 H2 2 / Wt和 H2 2 / neo组动物肿瘤都开始缩小 ,但最终不会完全消失 ;接种 H2 2 / Wt和 H2 2 /neo组动物肿瘤呈进行性生长。H2 2 / B7- 2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 CTLs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细胞 (P<0 .0 5 )。结论 共刺激分子 B7- 2能增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 ,它在抗肿瘤早期发挥作用。用其治疗肝癌是有效的 ,但不能介导完全和长期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