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衰竭13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RM-ARF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均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Scr>177μmol/L。给予综合治疗、血液透析、肢体筋膜切开减压术等治疗后,存活10例(76.92%),死亡3例(23.08%)。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高钾血症1例。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血肌酐和血清酶恢复正常。结论RM-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检测可提高RM并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因、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有透析治疗的8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肾衰原因、肾衰类型及治疗效果。结果ARF有肾前性因素者达78.14%,单纯肾实质性病变占20.45%,肾后性原因仅占1.14%;药物引物的AFR占20.45%,以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多见(13/18);病人死亡率为30.97%,完全治愈率仅为37.5%,结论注意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扩容,保证肾供血充足可减少ARF的发生及药物性肾毒性的出现;需透析治疗的ARF病人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陈正芳 《药物与人》2014,(10):23-24
目的:时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2例,对其常规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包括透析前、后血清钾(K).透析前血清钠(Na)、肌酐(Cr)、尿素氯(BUN)、血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并对其应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B受体阻断剂等和残尿量,糖尿病史等的情况。结果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Pearson分析示MHD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摄八量相关(r—O.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饮食钾摄入量(ORl.049,96.8%,C11.295,1.096,P=0.000)。结论: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撮入量相关,对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临床中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可作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发生的重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透析治疗严重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对其进行早期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27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57%(1/28)。血液透析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逐渐降低,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趋于正常。对存活者随访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无一例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早期血液透析是治疗严重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风险的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该人群的跌倒发生率。方法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分,并收集人口学资料、检测血生化指标。根据跌倒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10分,39例)和低风险组(〈10分,8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跌倒风险的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4.8±13.5)岁,男性71例(56.8%),糖尿病患者38例(30.4%),平均跌倒风险评分为(7.96±3.52)分,其中跌倒易发因素、服药情况以及步态和平衡3项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1.2%,25.3%和18.7%。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所占比例大、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55,95%CI:1.004—1.109)、糖尿病(OR=4.943,95%CI:1.679—14.554)和低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02,95%CI:0.675~0.952)与跌倒的高风险有关。结论高龄、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风险度增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预防血液透析人群跌倒损伤的策略中需重点关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营养不良者。  相似文献   

6.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 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受血者受血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现状与特点。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间某院需输注血制品的9694例患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9694例受血者受血前血清HBV标志物阳性1549例(15.98%),抗HCV阳性59例(0.61%),抗HIV阳性34例(0.35%),梅毒抗体阳性495例(5.11%)。重叠感染者中,HBV与HCV57例(0.59%),HBV与梅毒94例(0.97%),HCV与梅毒3例(0.03%);血清抗HIV阳性患者中,重叠感染HBV13例(0.13%),HCV10例(0.10%),梅毒4例(0.04%);HIV、HBV和HCV重叠,HIV、HBV和梅毒重叠感染各2例(1.08%),HIV、HBV、HCV和梅毒重叠感染1例(0.54%)。结论部分受血者在受血前就已有感染,特别是HB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受血者于受血前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还可为患者治疗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硅酸锆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高钾血症的疗效。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接收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进行分组,将评分≥15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4例),施以经典降钾治疗方案;观察组(44例)则为评分<15分的患者,实施环硅酸锆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12 h、24 h、36 h、48 h时的血钾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降钾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的血钙、血磷、心率、血压测定值均低于用药前,血红蛋白测定值高于用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低血钾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实施环硅酸锆钠治疗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可有效控制血钾浓度,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两者阳性相关程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对105例血液透析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抗-HCV、抗HEV—IgG的检测。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抗一HCV、抗14EV—IgG感染率分别是35.2%和20%,抗-HCV和抗HEV—IgG重叠感染率为7.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输血组HCV、HE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输血组,而输血量多者又高于输血量少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有更高的丙、戊肝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且阳性程度与输血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出现高钾血症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抢救的一组慢性肾衰竭并发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抢救治疗过程。结果病史发现未严格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周。有90例次患者经及时抢救,应用药物及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钾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高血钾的心电图改变消失.临床症状缓。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可减少高钾血症发生;应重视综合治疗,予以积极降钾及必要的生命支持治疗;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钾血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其他方法欠佳时应及早采用。  相似文献   

10.
殷红梅  刘辉 《现代保健》2012,(21):84-86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锄,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陛贫血、肾f生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嘲。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碧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92-4893
目的 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在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所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10例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所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使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次及治疗后进行肾功能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横纹肌溶解症所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全部临床痊愈.结论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所致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临床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邓平根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53-145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病死率为4.17%(1/24),对照组死亡7例,病死率为30.43%(7/2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曦  林文海 《医疗保健器具》2014,(2):189-190,193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三组,A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B组(2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基础上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C组(28例)采用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各项指标和血压、心率、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9.3%,B组总有效率为84.6%,C组总有效率为100.0%;C组疗效优于A、B两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B两组;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优于A、B两组,三组患者的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拮抗急性左心衰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相似文献   

15.
郭静  倪庆杰 《工企医刊》2011,24(1):17-19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合并复方а-酮酸片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惑者病情进展、改善钙磷代谢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48倒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水平189-435 μmol/1,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仅给予低蛋白饮食,B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合并复方а-嗣酸片f开同,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氢氯塞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氢氯塞嗪联合比索洛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心衰氨基末端脑内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T-proBNP、LVEF、NYHA)分级指标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6%,而对照组为82.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氢氯塞嗪联合比索洛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A 64-year-old ma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general fatigue and drowsiness. On admission, a physical examination disclosed dehydration and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following values: plasma glucose, 1309 mg/dl; serum sodium, 160 mmol/l; potassium, 3.0 mmol/l; urea nitrogen, 65 mg/dl; creatinine, 2.73 mg/dl; and plasma osmolarity, 403 mOsm/kg. Urine ketone bodies were negative. A diagnosis of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syndrome was made, and hydration with an infusion of hypotonic saline (0.45%) and insulin therapy were immediately started. However, despite adequate rehydration and correction of blood glucose, his serum creatinine level increased to 3.1 mg/dl, while oliguria and myoglobinuria developed on the 4th hospital day, with serum creatine kinase increasing up to a maximum level of 16,749 IU/l, suggesting rhabdomyolysis. A final diagnosis of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was made. His renal function gradually improved without hemodialysis, though acute renal failure due to rhabdomyolysis with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syndrome can sometimes be fatal. This rare case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参麦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参麦注射液与心先安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患者用药有效率(70.59%),两组组间P〈0.01有极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尿、便,以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未发现用药导致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与心先安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两药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作用于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且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对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将81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表现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50例)和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31例)。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清总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及皮肤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明显(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清磷、iPTH明显降低[(2.69±0.46)mmol/L比(0.98±0.39)mmol/L与(632.78±76.89)ng/L比(342.81±39.71)ng/L](P〈0.01),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能明显减轻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皮肤瘙痒,而单纯血液透析则对其改善不明显,机制可能与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较好清除患者体内致皮肤瘙痒的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