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潜在恶性疾病,孟河医派从心肝郁火、湿热蕴结、阴虚内热、气血亏虚、毒瘀互结5证对口腔扁平苔藓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舌象特点。方法对患者组11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对照组34例正常人舌象特点进行观察,分析舌象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舌色淡红、白苔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舌色紫瘀、黄苔、舌苔厚、润滑、燥涩、腻苔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舌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花剥苔的检出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中医症候与湿、热、瘀有关,其舌象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根民 《中医杂志》2011,52(5):441-443
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探求中医浊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分析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非痰湿概括的致病之因,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痰、湿、瘀、浊常相兼的共性特点。倡"损其有余",强调以五脏为核心,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提出中医学浊的生理学含义、病理学含义以及浊邪是癌症的主要病机,认为浊病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提出建立癌症中医浊病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浊邪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多种高发及疑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器官纤维化疾病等密切相关。但各医家对浊邪的认识争议颇多,目前就有血浊、痰浊、瘀浊、蛋白浊、脂浊等诸多概念认识,不利于浊邪理论体系系统化建立和指导临床。故参考中医对浊邪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肺纤维疾病的研究,从浊邪的定义、浊邪引起肺纤维化疾病、浊邪对肺纤维化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尝试讨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相似文献   

7.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均在探讨之中,本文从湿、瘀、毒立论。认为:1.急性发病,湿热毒邪由气入血;2.慢性迁延,肝脾湿热瘀毒蕴结;3.久病成臌成症,湿浊瘀毒胶固;4.急黄重症,血分瘀热火毒炽盛。  相似文献   

9.
开窍通腑化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是上实,即邪气实。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提出开窍通腑化浊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采用开窍通腑化浊法具有醒脑开窍、通利浊邪、标本兼治、邪去正安之功。  相似文献   

10.
董志  王述文 《光明中医》2011,26(3):420-421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