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市≥50岁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从中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18年现住址为苏州市、确诊时年龄≥50岁的HIV/AIDS信息,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对未来4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12-2018年苏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852例,占全人群新报告病例数的20.2%,有明显上升趋势(χ2=17.9,P=0.00)。男女比为4.31,以5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0.2%)。主要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占72.3%),其中81.5%的HIV/AIDS有过非婚异性性接触史,18.5%为配偶或固定性伴为HIV抗体阳性。病例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相关检测为主,占71.8%。感染时间>5年的比例为70.5%,感染平均年龄(60.5±7.9)岁;感染病时间≥8年的比例为37.1%,晚发现比较高。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未来4年≥50岁HIV/AIDS数分别为221、259、305、357例。结论苏州市≥50岁HIV/AIDS数仍将继续增长,应积极开展相关专题调查,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原市≥50岁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征,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里收集现住址为太原市的≥50岁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7年至今,累计报告≥50岁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331例,其中HIV感染者196例,AIDS病人135例;累计报告死亡79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87.92%);年龄最大的为86岁,中位数57岁,50~岁所占比例最大(占60.4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0.81%);婚姻状况以离异或丧偶为主(占88.52%);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5.53%);样本来源以医院就诊者检测(占42.90%)、术前检测(占33.23%)为主。结论太原市≥50岁老年人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5—2019年来宾市新报告有配偶/固定性伴HIV/AIDS的病例特征,探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配偶/固定性伴降低性接触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为来宾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来宾市新报告HIV/AIDS中有配偶/固定性伴的病例进行调查、核实与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新报告HIV/AIDS存活并随访到的已婚有配偶/固定性伴病例1 582例,占全部新发现报告存活病例的49.55%,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为88.24%,阳性检出率为46.79%。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99.43%),其中2019年为100.00%;主要接触史以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商业)为主(46.65%),配偶/固定性伴阳性(25.47%)占比逐年增高,从2015年最低的22.18%升至2019年最高的29.22%;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36.79%),在2019年达到最高(44.50%);CD4检测率为94.88%,每年均达到考核要求;接受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69.28%,2017年最低,为49.83%,2019年达到最高,为89.54%。结论来宾市新报告HIV/AIDS与配偶或固定性伴间传播是造成艾滋病经异性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扩大筛查,配偶/固定性伴定期检测HIV,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HIV/AIDS病例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阳江市≥50岁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阳江市≥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阳江市共报告≥50岁HIV/AIDS病例633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0.72%,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5.51%),平均年龄(64.37±9.90)岁;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占73.78%)、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56.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56%)。病例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占75.04%),传播途径以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占95.26%)。确证后病例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34.46 d,其中初诊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存活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98.8、286.9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516例病例在报告1年内做过CD4检测,45.35%病例感染时间≥8年,病例晚发现比例为41.39%。结论 阳江市≥50岁年龄组病例是近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性伴的性行为现状及特征,为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澜沧县对已确诊的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2.87%的感染者有临时性伴,HIV/AIDS与固定性伴、非商业非固定性伴和商业异性性伴性生活频率比感染前明显下降,性生活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40.00%、25.00%和62.50%;78例HIV/AIDS的性伴中检出13例HIV阳性,部分性伴存在多性伴现象。结论澜沧县部分HIV/AIDS及其性伴存在多性伴现象、性生活活跃,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宣传和干预,减少HIV经性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太原市小店区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辖区相应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艾滋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2005~2019年报告的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太原市小店区共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543例,其中HIV感染者397例,AIDS病人146例,死亡27例。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差异;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4.48%;发病年龄为1~80岁,25~34岁组所占比例最大,占41.44%;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54.88%(P0.0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为主,占25.41%。发病率从2005年的0.4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9.95/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结论太原市小店区艾滋病流行强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已成为该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红河州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红河州2008-2014年≥50岁老年HIV/AIDS病例资料, 分析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 结果 2008-2014年报告≥50岁老年HIV/AIDS病例3 138例(AIDS 1 623例,HIV 1 515例),该年龄组在历年新检出报告病例中的构成比从9.8%上升至28.4%,平均为25.5%。男女比为2.6∶1,在婚的占69.7%,平均年龄(61.7±8.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0%,农民占55.6%。97.2%老年HIV/AIDS病例通过异性性途径感染HIV,其感染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12.1,P<0.001); 92.2%老年男性和50.1%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49.2%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感染HIV。老年男性病例中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337.8,P<0.001)。 结论 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帮助老年人群掌握减少高危行为的技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及覆盖人群,建议全面推行PITC 服务,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公共卫生服务开展HIV筛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现阶段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性传播途径现状,明确重点监测人群,为制定高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的报告卡和个案随访表,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传播途径人群人口学、高危行为、社会支持及防治措施状况的分布特征差异。结果共纳入603例研究对象,同性传播自2014年起成为首要性传播途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传播途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39岁未婚男性以同性传播为主,≥40岁已婚男性以异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的高危行为分别以男男性行为和无固定性伴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经不同性传播途径感染HIV患者在婚外异性商业和非商业性行为、无固定性伴及性病史等高危行为方面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96.7%HIV/AIDS患者接受过宣传咨询,而极少数患者获得药物提供(0.5%)及关怀救助(3.5%)。HIV/AIDS患者结核病检测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分别为61.0%和84.2%。结论同性传播已成为当前艾滋病性传播的首要途径,经不同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者在人口学特征分布和高危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异。HIV/AIDS患者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单一,在接受防治措施方面较被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现状,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PLWHA)配偶/固定性伴降低胜接触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已确认的PLWHA的配偶/固定性伴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对全县可随访到的PLWHA的配偶/固定性伴73例进行了艾滋病毒抗体(抗-HIV)筛查,检出阳性23例,占31.51%.[结论]对PLWHA及其配偶/固定性伴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今后澄江县艾滋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定期随访,指导PLWHA做到每次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减少配偶、性伴间传播HI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宜宾市2016-2018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疫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该人群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宜宾市2016-2018年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相关信息,对病例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以及CD4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2018年宜宾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5 217例,构成比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为2.51∶1,平均年龄64岁,职业以农民为主(80.39%),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47.42%)和离异或丧偶(46.44%)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81.2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9.46%),男女异性传播构成比均为99.46%;异性传播表现形式以商业性行为为主(64.80%),男性以商业性行为为主(84.92%),女性以非婚非商业为主(60.99%);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以小于350个/μl为主(73.33%);各年男性CD4细胞检测结果小于350个/μl的构成比均多于女性。结论宜宾市50岁及以上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疫情发展迅速,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应针对该人群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亚 《中国校医》2020,34(12):916
目的 分析邳州市2015—2019年间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疫情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5—2019年邳州市HIV/AIDS历史卡片及病例随访资料库,分析邳州市HIV/AIDS病人的疫情特点。结果 2015—2019年共报告199例,占累计报告病例数的55.59%。病例多集中在25~50岁青壮年阶段,且年龄构成在历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15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4.27%,男性病例远高于女性,2018年新病例男女性别比最高为48:2,性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但性别(χ2=0.565,P=0.452)、职业(χ2=0.052,P=0.820)和感染途径(χ2=0.834,P=0.361)在历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疗检测为主要病例发现方式,4种发现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1,P=0.008),其中女性(92.31%)被动发现的构成比远高于男性(61.85%)。结论 邳州市HIV/AIDS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男性居多,被动发现仍是当前病例发现的主要途径。下一步要强化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工作,以提高高危人群的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贵州省≥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特征。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截止到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全部≥50岁HIV/AIDS病例资料以及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贵州省共报告≥50岁HIV/AIDS 17 961例,90.0%为异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2010年的12.6%上升到2018年的48.1%,呈快速增长的趋势(χ2趋势 = 4 835.43,P<0.001);病例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χ2趋势 = 5 396.46,P<0.001),但病例晚发现比例高达85.3%,分析显示男性、≥60岁、通过其他就诊者检测来源病例的晚发现率较高;658例≥50岁男性HIV/AIDS专题调查发现,近期和远期非婚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均较高,安全套使用比例偏低,且存在不安全的医疗行为。结论 贵州省≥50岁HIV/AIDS病例近年快速增长,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控制这一群体艾滋病的感染;另一方面应扩大这一群体HIV检测的覆盖面,减少病例的晚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特征,为制订和实施针对性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7年杭州市报告的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资料,分析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特征,并与全年龄男性HIV感染者比较。对2017年新发现的182例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开展性伴类型、感染途径、寻找性伴途径调查和分析。结果2013—2017年杭州市共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981例,占该年龄段HIV感染者的92.29%,占报告HIV感染者总数的17.39%。外地户籍785例占80.02%;感染途径以同性性接触为主,799例占81.45%;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789例,占80.43%;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83例占49.24%;15~24岁组与全年龄的男性HIV感染者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和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182例新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137例,占75.27%,其中通过经非商业性性行为感染122例,占89.05%;通过同志交友软件寻找性伴的有97例,占70.80%。结论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以同性性接触感染为主,主要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性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沈阳市及周边城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收治的1993年1月-2009年7月确诊HIV/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人口学特征、HIV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门诊累计收治HIV/AIDS患者381例,男性333例,占87.4%,19~40岁年龄组228例,占59.8%;2006-2009年确诊HIV感染者是1993-1997年确诊HIV感染者的46倍;男男性接触者(MSM)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从1998-2001年的3.3%(1/30)上升至2006-2009年的73.2%(202/276),已成为HIV感染主要人群。结论沈阳地区以男男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HIV感染者数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3—2016年湖州市吴兴区老年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2016年吴兴区≥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老年人HIV/AIDS的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及病例发现途径等。结果 2003—2016年吴兴区累计报告老年人HIV/AIDS 89例,占同期报告病例总数的27.81%。年龄50~81岁,平均(59.45±7.68)岁;男性77例(86.52%),女性12例(13.48%);农民占42.70%;已婚有配偶占76.4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8.65%;性接触传播占98.88%;由医疗机构筛查发现的病例占62.92%。53.93%的老年人HIV感染者报告当年即转为AIDS患者。结论吴兴区老年人HIV/AIDS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多为医疗机构被动检测发现,且晚发现比例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6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群HIV/AIDS精准干预和防治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报告的2 152例≥60岁HIV/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人口学、既往高危行为接触史、可能的感染途径、HIV抗体检测和CD_4~+T淋巴细胞检测等信息,比较分析老年人群中易感染HIV危险行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19年福建省每年报告≥60岁HIV/AIDS病例数逐年增多,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90.411,P 0.001)。异性传播是≥60岁老年病例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占91.6%(1 971/2 152),不同性别之间的接触史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病例主要通过商业性行为感染HIV,占67.9%(1 079/1 589),女性病例以非婚非商业和配偶阳性接触为主,分别占44.2%(169/382)和39.5%(151/382)。随着年龄的增加,非婚非商业和配偶阳性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商业性行为所占比例逐渐增多。非婚非商业和配偶阳性从60~65岁年龄组的24.7%(219/885)和13.6%(120/885)下降至≥73岁年龄组的19.6%(89/455)和4.0%(18/455),而商业性行为则从60~65岁年龄组的52.0%(460/885)上升至≥73岁年龄组的66.2%(301/455)。46.5%(818/1 761)的病例感染发生在60岁之前,感染持续时间在≥3年占82.7%(1 457/1 761),医疗机构筛查是福建省发现≥60岁HIV/AIDS病例的最主要来源,占78.3%(1 685/2 152)。结论老年人群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应针对其行为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柳州市不同途径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柳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的839例研究对象中,通过医院就诊途径和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晚发现率分别为83.8%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5,P<0.001)。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在16~39岁、女性、未婚以及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所占比例分别为37.3%、22.8%、15.3%和5.0%,均低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均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异性性接触传播者、查出感染HIV之前有异性固定性伴性行为和非固定异性性行为者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增加,而家庭年收入 ≥ 15 000元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降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越大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越高。结论 医院就诊途径和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晚发现状况均较严重,两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其晚发现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提示今后在促进HIV/AIDS早期发现时应根据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点,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2000-2010年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00-2010年淮安市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23例,艾滋病病人47例;死亡33例。HIV/AIDS占前三位的县区分别是楚州区44例、涟水县27例、盱眙县21例;男性95例,占55.88%,女性75例,占44.12%;感染者年龄最小1岁,最大74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年龄组占67.06%;异性传播101例(59.41%),其中配偶间传播28例(16.47%);同性传播27例(15.88%)。结论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聊城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性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聊城市2010~2013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病例数据来自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154例,年龄主要集中在以20~49岁,占88.96%;职业分布农民占41.56%,工人占13.64%,商业服务占12.3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当年发病的73.33%~97.56%,其中男男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2010~2013年男男同性传播者的已婚比例分别为50.43%、52.93%、50.09%和45.16%。结论聊城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性接触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男性性传播上升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现住址为东营市的HIV/AIDS确诊病例(包含死亡病例)资料,收集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中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内容,以及截至2020年5月30日的随访数据库的首次CD4检测日期、结果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病例首次CD4细胞及时检测比例从2017年起逐年升高,从2016年的20.0%上升至2019年的75.8%(χ^(2)=130.499,P=0.02)。年龄≥50岁(OR=3.629,95%CI:1.394~9.451,P=0.00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531,95%CI:0.300~0.940,P=0.030)是导致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年龄≥50岁(OR=0.387,95%CI:0.169~0.887,P=0.025)和医疗机构来源(OR=0.310,95%CI:0.132~0.725,P=0.007)是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结果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率显著提升,中老年、文化程度以及医疗机构来源是影响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