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ICU实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综合性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013年、2014年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2.78%、13.51%(P<0.05),例次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4.81%、15.08%(P<0.05),日发病率分别为31.77‰、23.24‰(P<0.05),日例次发病率分别为34.60‰、25.94‰(P<0.05)。2013年和2014年VAP发病率分别为28.32‰、13.97‰(P<0.05),CA-UTI发病率为5.64‰、4.91‰(P=0.052),CRBSI发病率为0.38‰、0.29‰(P=0.345)。大肠杆菌为综合ICU主要的感染病原菌。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综合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动态干预对预防和降低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 649例患者进行监测,其中2012年1~12月收治的981例患者为全面综合监测,2013年1~12月诊治的758例实施目标性监测,重点对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3种侵入性操作进行监测。转出ICU后跟踪随访48 h。结果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2年全面综合监测的8.36%,降至2013年目标性监测后的6.3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由32.48‰降至17.6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由10.39‰降至4.07‰,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由5.38‰降至2.06‰,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35.36%降至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重点部位(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与操作流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综合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干预措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的2334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前),未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1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后),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2871天,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24.7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36.5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为32.70‰,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6.09‰;观察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3075天,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4.3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6.0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13.96‰,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9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是增加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集束干预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综合ICU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综合ICU医院感染现状和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结果监测期间共监测966例患者,36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3.73%,日感染发病率8.88‰,调整感染发病率1.31%,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10.9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4.0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71‰。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结合目标监测数据分析可及早分析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并执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同时推行综合性感染控制干预措施,掌握2011-2012年综合性ICU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变化趋势。结果:2011年和2012年ICU的感染率分别为21.8%、16.7%,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2.7%、18.0%,经病人病情平均严重程度调整,调整后的日感染率分别为5.7‰、4.4‰(χ2=0.321,P=0.865),调整的日感染例次率5.9‰、4.7‰(χ2=0.560,P=0.454)。2011年和2012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分别为29.0‰、2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别为1.8‰、1.2‰,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1.3‰、0.7‰。采取干预措施后,2012年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χ2=9.05,P=0.029)。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利于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并分析2014-2015年某医院综合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监测病人857例,发生医院感染4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6%,调整感染率为1.55%,调整日感染率为10.32‰.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16.54‰,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27‰,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日感染率为1.1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为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综合ICU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特点及侵袭性操作感染情况,以控制感染发生。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医院综合ICU的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358例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6.97‰,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总数的50.00%。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是高危险因素,要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目标性监测,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1月ICU收治的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1.23%,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5.0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的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20‰,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17‰,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4.3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5.7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不动杆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目标性监测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易文华  张彩云  赵艳群 《广东医学》2012,33(15):2246-2247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重点对使用3种器械患者进行监测,根据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率。结果 2年间共监测ICU患者1 037例,发生医院感染166例次(16.01%);与同期全院平均医院感染例次率(6.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2.837,P<0.01);日例次感染率为42.37‰,经ASIS法调整后日例次感染率15.63‰;通过采取干预措施,2011年与2010年相比,日例次感染率(调整后)下降9.95‰(2=16.933,P<0.01),VAP感染率下降30.1‰(P<0.01);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和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感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较高,但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发现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预防策略,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至11月入住ICU的161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61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8.63%,医院感染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2.9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5.19‰,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10.60‰,呼吸机相关肺炎性肺炎感染发病率为8.38‰;其医院感染构成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及败血症为主,分别为40.00%及26.67%,不同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重高,"三管"发病率较高,应注意"三管"及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综合 ICU 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了解 ICU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特点及侵袭性操作感染情况,以控制感染发生。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医院综合 ICU 的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358例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6.97‰,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总数的50.00%。结论:综合 ICU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是高危险因素,要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监测对象共907例,发生医院感染204例(21.03%),223例次(22.99%)。其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4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70‰;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7.80‰。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7.76‰,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8.4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2.00‰。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入住ICU48小时后和出ICU48小时内的住院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7.25%、21.88%,千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4.78‰、18.75‰;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94分,调整后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3.75‰、4.76‰;总器械使用率为146.24%,其中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54.35%、50.59%、41.30%;相关的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感染率为1.46‰、3.53‰、11.53‰。结论:3种侵入性操作是引发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ICU患者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林 《重庆医学》2013,42(1):69-71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制定ICU目标性监测方案、记录ICU患者日志,对2011年1~12月ICU入住的384例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病例(例次)感染率为13.80%,患者日感染率(例次)为3.4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为61.9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7.9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2.23‰。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血液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准确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制定有效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6.89‰,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1.06‰;VAP患者死亡率为32.56%,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标性监测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0-2012年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后,同时也采取了多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代表的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病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所有数据录入电脑,采用明科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679例,经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床日感染率为6.6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0例次,千日感染率为23.34‰;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37例次,千日感染率为5.9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8例,千日感染率为2.91‰?共检出病原菌197株,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白色念珠菌?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尽早实施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照WS/T312-2009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 48 h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0%,40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59.67%,呼吸机使用率为37.66%,静脉插管使用率为58.2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6.28‰,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6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为24.87‰。检出病原菌4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1.43%),且多重耐药。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最高,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防控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连续3年对ICU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住ICU的831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31例患者中共有1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53%,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使用>20天是ICU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