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基本病机以"湿热毒瘀"为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2.
孙钢  陈江 《江苏中医药》2020,52(4):87-90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湿毒为疫,病机多为寒湿或湿毒郁肺、湿热蕴毒闭肺,危重者毒瘀内陷致阳竭外脱,治疗应注重辟秽化浊解毒,寒湿内郁者当温阳散寒、宣肺利湿,湿热蕴毒者当清热化湿、泻肺开闭。临床以伤寒经方与温病学方药为主的融合应用,已初步提示在退热、症状和影像学好转率、减少重症转化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重症的防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变化迅速,转归不良,这些特点与中医学"疫病"高度一致。基于对中医疫病的认识,创新性地将温毒、湿毒、痰毒、瘀毒、疫毒与新冠肺炎的发病联系起来,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机重点是五毒致病,毒虚杂合;五毒各有特点,分别处于疾病不同阶段,疫毒贯穿始终;疫毒易变,病情轻重视体质而论,与患者情志状态密切相关;病位在肺,责之脾肾,重症及心。治疗主张多元辨证,治毒贯穿始终,又要固护正气,同时牢牢抓住"整体合参,三因制宜"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在肺,中医将其归于“疫病”范畴,认为是机体“感受疫戾之气”而发病,其病机关键和特点是“湿、热、毒、瘀”。在治疗新冠肺炎时,需要紧抓“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疫毒”这一主要病因为主线,同时结合“因时、因地、因人”的中医治疗原则,结合当地发病特点来对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新冠肺炎由寒湿之疫邪引起,分别属于寒湿疫,湿毒疫,浊毒疫等诸多认识,这可能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科学地分析其病因病机,对于治疗和总结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作用和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淼  何延忠  闫五玲  焦莉 《河南中医》2020,40(6):822-8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脏,肺组织切面及气管内见大量黏稠分泌物及胶冻状黏液,提示大量痰阻塞。可见,新冠肺炎病位在肺,病因为疫毒,病性为湿邪。湿邪、痰饮均可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使肺络痹阻成瘀。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病例中,大多为60岁以上患者,且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可知,新冠肺炎主要病机为痰饮阻肺、瘀血阻滞、正虚邪盛,治疗需注重泻肺涤痰、活血化瘀、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0.
《温热暑疫全书》为清初名医周载禹所著,该书将"疫有九传"说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其实用价值尤胜前人专著。其中的"但见证"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医学观察期两证及普通型湿毒郁肺证互参;"再见证"可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COVID-19)患者复阳现象;"兼见证"可佐证清肺排毒汤的合理性;"先后证"可阐发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多变性。此外,周载禹通下法可逆转新冠肺炎患者氧合困境,有助于医者深刻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大黄的应用。以《温热暑疫全书》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有助于以中西医结合的视角认知当前疫情。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证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温病的范畴,病邪性质属于湿毒疫,并从新冠肺炎的辨证体系、用药特点、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指...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温病、瘟疫范畴。本文总结了秦东风主任医师会诊的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兼湿的温病,为感受"非节之暖"而发的温疫,脾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治疗应以健脾祛湿解疫毒为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可见肺泡腔内炎性渗出明显,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因此需积极防治肺纤维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肺纤维化的病机为寒湿疫毒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产物损伤肺络,致肺络不通、肺络不荣,临床防治当以通补肺络为要,辅以解毒祛毒,同时结合具体病情特点,兼以化湿、清热、祛瘀、益气、养阴、健脾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结合根据山东地域特点制定的《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对新冠肺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预防等进行探讨。湿邪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始终,病位在肺,始于肺卫,进而波及脾胃、大肠。病机以湿、毒、热、瘀、虚为主,湿毒并感,始以湿证为主,继则毒盛于肺、湿蕴化热或致瘀。病变过程中需重视阴伤之病机。治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祛邪采取宣肺泻浊、醒脾化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扶正重视益气、养阴、健脾护胃。重视初、中期治疗是减少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机存在诸多不同观点,本文总结并分析当下各家学说,对主流的"疫毒"夹杂"湿邪"的病机持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痰邪致病"的特征,因而提出"疫毒夹痰、痰瘀互结"的核心病机,望同道尝试从痰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阐扬中医。  相似文献   

17.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温疫病临床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定点医院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病机、脉证资料、证型进行收集及频数统计,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4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3. 54±15. 91)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9/7),患者年龄分布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6. 11%(52/14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游/居史,63. 89%(92/144)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主要以发热、咳嗽、泄泻、乏力、纳差等为主要证候表现。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为主;脉象以滑脉、数脉、濡脉为主。辨证分型以普通型为主(76. 38%,110/144),其中多表现为湿阻肺脾证(56. 25%,81/144)。普通型两组证型患者男女构成比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与肺脾关系密切,疫毒之邪夹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符合中医湿疫的表现,可兼见"热、毒、瘀"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的特点,可将其纳入到中医学"瘟疫"的范畴,因其于冬春季发病,起病较急,初期常见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候,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见闭症、脱症等险恶症候,因此又可将其归入"疫毒"范畴。目前有学者将新冠肺炎发病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初病期、重症期和恢复期~([1])。现结合余姚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中医诊疗经验,谈谈笔者临床上治疗新冠肺炎的心得体会。1初病期,首要辛燥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