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晓 《河南中医》2012,32(7):912-913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阴虚风动型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口服或鼻饲方药镇肝熄风汤;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评定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等观察项目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风动型出血性中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江胜  杨俊 《吉林中医药》2022,42(3):312-314
目的 探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阴虚风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服镇肝熄风汤,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4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成3组:眼体针结合组、眼针组、体针组,三组对照。结果眼针治疗疗效较佳,多数病人针后即见即刻效应(针后患肢立即能伸曲抬高),而用眼体针结合治疗效果更佳,且即刻效用持续时间长。结论眼针治疗对中风偏瘫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急性病之一。发病时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肢体偏瘫是其常见的后遗症。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对该病分别给予眼针、体针、眼体针结合疗法治疗。通过观察比较 ,眼体针结合法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疗法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系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确诊为脑血管意外(中风 )的病例 ,分为 3组 ,每组各 60例。眼体针结合组 60例中男性 4 3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2 5~ 62岁 ,其中 2 5~ 4 0岁者 9例 ,4 1~ 50岁者 1 8例 ,51~ 62岁者 33例 ;病程 <1个月者 2 5例 ,1~ 3个月者 2 0例 ,4~ 6个月者 1 5例 ;脑…  相似文献   

5.
6.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自1996年以来,本人运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病人。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要求进行针灸治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以60—70岁病者为多数。脑溢血者39例,脑血栓、脑栓塞者57例,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42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58…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中 ,笔者经常使用头皮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效果很好。为进一步总结这一方法的确切效果 ,曾对 5 0例中风患者单纯使用体针 ,另外 5 0例使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进行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 .1 治疗组使用头皮针与体针治疗 5 0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2 2例 ;年龄最大 81岁 ,年龄最小者 32岁 ;其中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最短者 2 h,最长达到 3个月 ;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2 1例 ,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1 9例 ,气虚血瘀 9例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1例。1 .2 对照组 5 0例中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很多,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各种治疗留有后遗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怀柔中医院针灸师黄九妹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改变了传统的体针治疗方法,只选用双侧眼周的穴位进行透刺,疗效明显。本人在临床上也选用此法,通过观  相似文献   

9.
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又名卒中 ,近年发病率渐有增高 ,在我国与心血管疾病、肿瘤一起被列为死亡率前三位的疾病。本病致残率极高 ,幸存者如不及时康复治疗 ,多有残疾。我们临床上以头体针相结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 3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 ,男性 2 5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39岁 ,出血性偏瘫 1 1例 ,缺血性偏瘫 2 3例。所有病例均有头CT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  患者脱离危险期病情稳定后即可治疗 ,早期及时治疗 ,效果较好。先体针后头针。  体针 :患者取患侧在上侧卧体位。穴位以阳明经穴为主。取患侧…  相似文献   

11.
滋阴平肝汤结合体针治疗阴虚型中风后遗症偏瘫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树梅 《河南中医》2007,27(2):46-47
阴虚型中风临床多见,尤其是脑出血患者,但治疗后患肢功能恢复却不佳。这可能与早期应用脱水剂,导致体内水份丢失及电解质失衡,而治疗中却偏重于祛邪有关。因此,对于此类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笔者强调滋补肝肾之阴以治本,化痰祛瘀以治标,结合体针以调气血,通经络,对患肢肌力的恢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3年1月~2006年6月,笔者运用滋阴平肝汤结合体针治疗阴虚型中风后遗症偏瘫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72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2岁;病程最长4月,最短14 d;脑出血8例,脑梗塞64例。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头针与体针连用与单纯体治疗中风偏瘫223例,并将两种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头针与体针连用 疗效较单纯针疗效好,笔者认为头针与体针连用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起病急骤为主要特点。 1996~ 2 0 0 0年 ,笔者采用腹针与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 4 9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 9例中 ,男 2 8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4日 ,最长 3年。既往有高血压病 31例 ,冠心病 12例 ,糖尿病 11例。患肢肌力 0级 13例 ,Ⅰ~Ⅱ级 2 0例 ,Ⅲ~Ⅳ级 16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腹针穴位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 (双 )、外陵 (…  相似文献   

14.
头针加体针治中风偏瘫10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对107例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在中西药治疗的同时,进行头针加体针治疗,结果大部分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较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7例病人中,男63例,女4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0岁,50岁以上87例,占82%;病程最短于发...  相似文献   

15.
崔秀芳 《光明中医》2016,(17):2540-2541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桑麻地黄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推拿、肢体语言训练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桑麻地黄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麻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及针灸、推拿、肢体语言训练康复等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和辅助性T 细胞17(Th17)/调节性T 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26 例阴虚风 动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2 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保护神 经药物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Barthel 指数(BI)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IL-6 和TNF-α)、Th17、Treg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变化,并评价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2)治疗后,2 组患者自汗、舌质暗、气短乏力及肢体麻木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 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3)治疗后,2 组患者B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后,2 组患 者血清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5)治疗后,2 组患者Th17 水平、Th17/Treg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reg 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Th17/Treg 免疫平衡调节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6)2 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镇肝熄 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 Th17/Treg 细胞平衡,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用放免法测定中风中经络26例阴虚风动证及48例非阴虚风动证患者血清T3、T4及TSH。结果表明,阴虚风动证组T3、T4显著降低(P<0.01,P<0.001)。提示低T3、低T4的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是中风阴虚风动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四花穴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风动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风动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四花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临床疗效、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和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cy、hs-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和mRS评...  相似文献   

20.
舌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是常见病证,病情危重易致残,而偏瘫又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86年以来对我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千余例中风患者,进行舌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从1995年以来开展舌针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