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不良情绪及化疗依从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接受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奥沙利铂(FOLFOX)方案化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方式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比较2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为基础的个体化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改善患者化疗依从性,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60例,采用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状态评定量表(STAl)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改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星软件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抗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疾病相关知识、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给予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出院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依从性评分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及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出院前SAS、SDS及治疗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张怡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87-28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60例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状态分析,进而制定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于实施护理干预后应用SDS和SA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宫颈癌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率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控制饮食、坚持用药、适当运动和定期复查等行为依从率均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心理,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袁小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9-38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6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DS和SAS平均评分及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心理护理),各50例,并对比组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心理护理的SAS评分为(35.64±7.31)分,SDS评分为(36.08±7.36)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64±7.30)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7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研究病例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SDS(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86-78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0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96例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及抑郁症状。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乙型肝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说明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64-306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血管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患者抑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依从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般依从的比率和不能依从的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给予护理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干预组、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统计2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并且髋关节脱位、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对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促动力药物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和促动力药物治疗,疗程为6周;于人组时及疗程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定,并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周末功能性便秘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1.25±9.61)分和(40.71±8.24)分,比人组时的(41.28±7.52)分和(46.83±8.1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各分量表值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的便秘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为76.19%(32/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促动力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0例酒依赖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安定替代治疗缓解症状,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态,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有严重的焦虑抑郁障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对酒的渴求及心理依赖,避免复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4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中医护理的54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包括营造良好的中医环境、情志护理、按压穴位法、饮食调理等中医护理等,护理前、护理后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对比其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孕产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缓解孕产妇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心理改变及社区心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综合介入治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心理干预组接受综合介入治疗联合术后社区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综合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作为治疗效果的测查指标。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在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及阳性项目数方面改善明显(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评分及阳性项目数方面改善明显。心理干预组在术后1个月抑郁指数及焦虑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抑郁指数下降不明显,焦虑指数下降较明显,但治疗后两组间两项指数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结论社区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的心理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60例患者实施本组的心理护理、感觉护理、角色适应护理、争取家庭支持、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焦虑和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肿瘤医院定期开设"肿瘤康复乐园"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2例肿瘤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组织病人参加医院为患者定期举办的"肿瘤康复乐园"项目,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出院前SAS和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在出院前和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出院前与对照组出院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肿瘤医院定期开设"肿瘤康复乐园"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优于普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