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痰浊上扰证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2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1例用正天丸治疗,疗程15d。以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1例,总有效率64.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薪景  周磊  施文兴 《新中医》2023,55(10):117-12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俞穴联合麦粒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痰浊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无先兆偏头痛痰浊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督脉、背俞穴联合麦粒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头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胀重、胸闷脘胀、呕恶痰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头痛胀重、胸闷脘胀、呕恶痰涎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假穴(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蒋辉  刘浩华  孙毅鸿 《新中医》2023,55(1):80-8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SQ)、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82.26%(P<0.05)。治疗后,2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ET-1、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MSQ评分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通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 qn,治疗组予三通汤,每日1剂口服,两者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头痛发作的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统计学比较,治疗组在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三通汤治疗偏头痛临床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风寒侵袭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缓解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口服头痛胶囊,对照组32例予口服尼莫地平,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用药后2组疗效、头痛评分、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发作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清肝泻火立法的针药结合疗法防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9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每组53例。中药组予清肝化瘀方治疗,针药结合1组予清肝化瘀方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针药结合2组予清肝化瘀方结合清肝泻火针刺治疗,各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过程中,中药组脱落4例,针药结合1组脱落7例,针药结合2组脱落6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42例,其中中药组49例、针药结合1组46例、针药结合2组47例。(2)中药组、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41%、76.09%、95.7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结合2组优于针药结合1组(P0.05)。(3)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随访4周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及各分项(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4)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头痛程度积分差值大于中药组(P0.05),且针药结合2组头痛程度积分差值大于针药结合1组(P0.05);治疗8周后、随访4周时组间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积分及偏头痛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中药组(P0.05),且针药结合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积分及偏头痛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针药结合1组(P0.05)。结论以清肝泻火立法的针药结合疗法防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并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索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预防性治疗,观察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同时予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味4周,前庭康复训练3月。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疗程3月。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4周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后4周、3月评估眩晕头痛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3月后评估发作频率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分、DHI评分、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可预防性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涛脑头痛饮联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西比灵、尼莫地平、阿米替林、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脑头痛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头痛饮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统计治疗前后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指数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头痛指数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法治疗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P0.05)、头痛持续时间(P0.05),头痛程度(P0.05)和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临床控制8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祛风法可显著改善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应用头痛灵汤辨证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偏头痛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50 例),观 察组予以头痛灵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西比灵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高于对照组的 78.00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3 周后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 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3 周后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有 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头痛灵汤辨证加减治疗偏头痛的 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肾虚头痛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结论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肾虚头痛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瘀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符合偏头痛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止痛汤,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积分检测,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 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 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 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VAS积分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具有差异,P 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活血化瘀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瘀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头痛的持续时间,减少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是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偏头痛患者 12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61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服用益气活血汤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积分、脑血流速度, 且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CA、MCA、ACA 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出现 1 例腹泻症状,1 例呕吐症状,对症治疗后,可继续给予治疗;观察患者的总 有效率为 88.52 %,高于对照组的 73.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 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在弋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当中抽选72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使用尼莫地平片和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同时开展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头痛症状持续时间和头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P <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症状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 <0.05);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P <0.05)。结论: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促进疾病相关症状改善,避免病情反复发作,且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在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30例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桂枝汤加川芎、当归、益母草、全蝎),对照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于月经前7 d开始给药,经期结束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均能显著减少月经期偏头痛发作天数,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在减轻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头痛伴随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月经期偏头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头痛伴随症状,比氟桂利嗪胶囊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