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方因其药物少、配伍精,疗效显著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推崇.陈瑞春老先生崇尚仲景,临证喜用经方,且擅用经方.陈老认为[1],尊崇经方并不是一味执守原方不加减化裁,而是要在深究方规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应用.时方多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药物繁多,功效脏腑化,方剂配伍关系没有经方精当,但疗效却有其独到之处.陈老临证常将经方与时方合而用之,取两者之长,优化组合,以取得更佳的疗效.以下摘录几则陈老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1 桂麻各半汤治疗胸腹无汗案 黄某,女,12岁,2000年4月16日初诊.其母代诉:6岁开始手足有汗,但胸腹及头部无汗,炎夏亦然.伴手心脱屑、瘙痒,搔之则渗出白或黄色水液.舌红少苔,脉沉细.形体瘦弱,动辄感冒,各种检查无异常.治拟调和营卫、佐祛风胜湿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加味:麻黄、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杏仁、地肤子各10g,生姜3片,红枣10个.服上方3剂后,胸腹略有汗出,余症同前.原方再进3剂,全身微汗出,诸证若失.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所载方剂,为张仲景所创.其特点是药味简少,配伍精当,只要辨证准确,常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4.
<正>吾师王健,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从医20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经方时方合用治疗内科疑难病症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择其验案2则,介绍于下。1典型病例1.1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治疗郁证案李某,女,64岁,2016年10月29日初诊。口干,口苦,耳鸣,脑鸣半月余。现胃脘、两胁胀满,恶心反胃,心烦,背不适,右上肢憋胀。患者痛苦面容,面露  相似文献   

5.
土茯苓方为吉训超教授根据岭南儿童体质特点自拟的经验方,其根据肺脾同调,培土生金的法则,运用此方加减化裁、灵活治疗肺脾两系疾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善于运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病,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痰浊内盛、肝阳上亢之眩晕;用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木郁乘土之眩晕;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胆郁滞、心气不足之失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痰饮内阻、气阴不足之胸痹。  相似文献   

7.
临证举隅     
1.神经性呕吐汤×,女,45岁,农民。患者素有胃痛史2年余。1星期前因情志刺激致胃痛加重,呕吐频频,经钡餐 X 线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呕吐。1星期来食入即吐,胸胁胀痛,时叹息。经本院门诊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遂介绍来本科针灸。刻诊患者呕吐不消化食物,胁痛嗳气,烦躁不安,舌红苔薄腻,脉弦。症为肝气犯胃,气逆作呕,故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出针后嘱服粳米汤1碗。次日2诊呕吐已止,胁痛、叹息全无。为巩固疗效,又针1次,诸恙悉除。按该患者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横逆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所记载的方子为经方。《伤寒杂病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病位有准确的描述,经方中的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疗眩晕;另外病机相同时也可以异病同治,文中所举案例的病机与葛根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方证的病机一致,即可应用。文章通过临床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祥齐 《山西中医》2001,17(3):35-35
李东垣创立的脾胃理论和方剂 ,如今验之于临床 ,仍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在近年临床中 ,用东垣方每有良效 ,略有心得 ,兹整理所诊医案数则于下。1 升阳益胃汤陈某某 ,女 ,5 3岁 ,教师 ,1997年 6月 14日初诊。低热 1个月。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 ,头昏目眩 ,神疲乏力 ,通身酸痛 ,纳谷不馨 ,腑行不实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数。证属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感受暑湿 ,清阳不升。治予东垣升阳益胃汤。药用 :潞党参 10 g,生黄芪 10 g,炒白术 10 g,川连 2 g,法半夏 10 g,炙甘草 2 g,陈皮 5 g,茯苓 10 g,泽泻10 g,防风 6 g,羌独活各 6 g,柴胡 5 g,…  相似文献   

11.
高辉远 《中医药学刊》2001,19(4):300-302
蒲辅周溯源内难,师采历代各家学说,治学特点是勤、恒、严、用,精于内科,尤擅温病,以善治急性热病著称。提出内伤杂病重在辨虚实寒热;外感时病重在辨表里寒热,从而使八纲具体化,蒲老处方全面、灵活,轻灵纯正,看似平淡,恰到好处,经方时方并重,温补、清泻咸宜,主张汲收现代科学知识,充实、发展中国医药学。  相似文献   

12.
蒲辅周溯源内难,师承仲景,博采历代各家学说,治学特点是勤、恒、严、用.精于内科,尤擅温病,以善治急性热病著称.提出内伤杂病重在辨虚实寒热;外感时病重在辨表里寒热,从而使八纲具体化.蒲老处方全面、灵活,轻灵纯正,看似平淡,恰到好处,经方时方并重,温补、清泻咸宜.主张汲收现代科学知识,充实、发展中国医药学.  相似文献   

13.
黄霞  袁红霞 《光明中医》2009,24(11):2078-2079
所谓经方和时方,是后世医生人为地把中医方剂根据年代的先后划分出来的。一般来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后人称之为经方。其组方严谨,方证相对,主治明确,疗效卓著。后世凡非仲景之方,悉名时方。时方是建立在经方基础上的,根据病人病证的变化,依据经方大法加减变化而来,它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切合实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习医36年,善用传统方剂化裁.现将白虎汤等4首传统名方临证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锡类散中含有青黛、冰片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消炎止痛的作用。笔者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炎、阴道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鹅口疮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症病变。当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防御能力降低时,如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及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及激素,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常采用0.5~1%龙胆紫涂搽局部,但效果不佳。本人采用锡类散局部徐搽治疗,辅以除去诱因,尤其是纠正胃肠道功能紊乱,效果颇佳。其方法是,用棉棒蘸少许锡类散粗涂搽口腔粘膜,重点涂搽白色凝块状…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福泰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75-676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属温化水湿代表方剂。主要作用是温阳化湿 ,治疗湿从寒化阳不化水所致的痰饮证。笔者在 30多年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内伤杂证常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 眩晕余某某 ,女 ,37岁 ,教师。 1993- 0 5 - 18初诊。自述 1周前 ,醒即头晕目眩 ,坐起即天旋地转 ,如坐舟车中 ,恶心呕吐 ,就医于某医院西医治疗 ,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治疗 1周略有缓解 ,可下床行走 ,但觉进展甚微 ,来我院治疗。询既往无此病史 ,此次发病亦无诱因 ,观神清面  ,舌淡苔白润滑 ,察脉细弦。诊为眩晕 ,证属气虚浊阴…  相似文献   

17.
18.
妇科临证举隅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王文珠1囊肿痛经案蔡某,女。31岁。经期腹部坠胀疼痛半年有余。每经讯前,乳房作胀,或轻或重,经潮时则小腹胀痛难忍,拒按,痛引腰部,大汗淋漓。平素易烦躁、头痛,带下色黄量多。曾在武汉某医院作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临证举隅郑怀文牟思泽敦煌市中医院(736200)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炭、白芥子、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用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等阴寒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阳虚寒凝之顽症,每收良效,兹...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不射精案唐某,男,32岁,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